第一百二十二章古董来历 - 双城 - 云胡不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双城 >

第一百二十二章古董来历

何岩有点生气。一片好心却被人误解的滋味很不好受,哪怕是熟人,也有一种被冒犯被冤枉的愤怒感觉。见何岩脸色不对,胖子老板急忙打着哈哈儿:“别生气别生气,我就随口一问嘛,你怎么还急了呢,你知道我是个商人,商人逐利嘛,任何事都喜欢往利益上琢磨,我真没别的意思,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轻轻地扇了自己几个嘴巴,胖子老板露出憨厚无害的笑脸:“别跟我一般见识,我这儿给你赔礼了,大家都是爷们儿,再记仇可就说不过去了,对吧?”

何岩心中怒气稍霁,人家都道歉到这份儿上,确实没必要生气了。

胖子老板的性格一直比较随和,跟谁都聊得来,也从来不摆老板的架子,这也是何岩愿意来这家古玩店工作的原因之一。

老板都主动道歉了,何岩也就不再计较,而是疑惑道:“难道昨天老人家给我的那个宣德炉是真的?”

一直不出声的李师父嘁了一声,道:“如今的古玩行当里,谁能鉴定出宣德炉的真假?当初明朝宣德皇帝下旨铸造宣德炉,这件事从史书上无从考证,人家正史上根本没写,只靠着几本野史就推断出宣德年间造了三千件宣德炉,更别提鉴定真假了。”

何岩愈发糊涂,但还是恍然状点头:“所以,李师傅,这玩意儿到底是真是假?”

李师傅有些怒其不争地横了他一眼,道:“说真也真,说假也假,物件儿确实是个老物件儿,但不是明朝宣德年造的。”

何岩顿时明白了:“是后来仿造的?能断出哪朝哪代吗?”

李师傅面露得色,故作矜持地道:“我就是吃这碗饭的,当然能断得出。”

宣德炉就搁在李师傅左手边的八仙桌上,李师傅郑重地戴上白手套,小心地将它捧起来倒翻,指着炉底的款识道:“这里,刻着楷体的‘大明宣德年制’,几乎所有的宣德炉无论真假都有这个款识,所以它并不是鉴定真假的依据,要鉴定它的真假,需从细节处着眼,比如这个宣德炉,昨晚我用专业的手法将它抛洗锈斑,然后发现了上面一个细节,在‘大明宣德年制’的款识旁,有一个非常细小且不易察觉的几道弧形纹路……”

李师傅指着炉底款识,何岩三人不由自主凑近了,看着李师傅手指处,发现果然有几道弧形纹路。

“看见了,看见了!”何岩连连点头:“这几道纹路代表什么?”

李师傅缓缓道:“宣德炉是传世珍宝,明朝宣德皇帝究竟有没有下旨铸造三千件宣德炉,此事已不可考,但世上确实有宣德炉,真正的宣德炉用料也确实是来自暹罗国进贡的风磨铜,这种铜当时在暹罗国也很稀少,根据史料记载,暹罗国也只向明朝宫廷进贡了三万六千斤风磨铜,这些铜究竟用了多少斤铸造宣德炉,史料也不可考,尤其是宣德炉汇集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细的黄铜和最先进的铸造工艺,于是引来历朝历代的仿造,包括宣德以后的明朝中晚期,清朝,民国甚至建国之后……”

指着那几道细小的弧形纹路,李师傅道:“这几道纹路,就是一家很有名的仿造工坊所出,你们看这几道纹路像什么?”

何岩观察片刻,道:“我觉得有点像水纹……”

李师傅摇头:“不,它其实是云纹,从整体上看,它就是一朵简笔化的祥云,仔细看,像不像?”

何岩凝目望去,发现果然像一朵祥云。

李师傅道:“古玩圈里的行家都知道,世上有很多造假高手,他们专门制造赝品,并且仿造得几可乱真,而越是此道高手,越有心高气傲的毛病,觉得自己比真品工匠要强大,于是往往在自己造出的赝品上的某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刻意留下一出独属于自己的印记,说是炫耀也好,挑衅也好,或许,他们也想在历史里留个名声吧,这个宣德炉上的祥云,就是造假高手留下的独门印记……”

何岩想了想,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位高手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师傅笑了笑,道:“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工坊,或者说是一个商业组织,有据可考建于清朝初年的杭州,名叫‘袖云居’,这个袖云居不仅仅仿造宣德炉,五大窑的瓷器以及各种玉器和书画等等,他们都经营,卖真的也卖假的,在当时的朝代很有名,有些朝廷官员都是他们的常客。”

何岩恍然:“所以这个宣德炉是袖云居仿造的?难怪上面刻了一朵祥云……”

“没错,这朵祥云便是袖云居的独门印记,它刻在款识旁,笔画很轻,几乎不可察觉,就算被发现了也只会以为是不小心刮蹭所致,而在仿造宣德炉方面,除了用料无法跟风磨铜相比,其余的地方造得可谓以假乱真,如今我们行当里鉴别宣德炉,‘袖云居’已是一个避不开的存在。”

“再看这个宣德炉的外形,真正的宣德炉外形浑厚,磅礴大气,有王者雄视天下定鼎江山之气,而这个宣德炉,虽仍不失浑厚之气,然而还是多了几分纤弱之感,显然是后朝所仿制,再看它的光泽,其色沉暗,其胎厚重,隐现暗红,可见用料并非风磨铜,风磨铜是黄铜,其色非常明亮,这件明显太过暗淡,从色泽上看,铸造时应是用了失蜡铸造法,此法流行于明朝晚期和清朝早期,加上这朵祥云,由此可以推断这是清朝早期杭州袖云居的仿品。”

李师傅说了很多,终于告一段落,顺手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大口茶润嗓子。

何岩学到了许多,李师傅说完了他仍在细细咂摸刚才的知识,越咂摸越觉得受益匪浅。

差不多消化了刚才的知识后,何岩朝李师傅鞠了一躬:“多谢李师傅,受教了。”

李师傅露出满意的神情,微笑道:“李胖子说你是块混古玩行的材料,原先我不怎么信的,现在我信了,嗯,确实是块好材料……你刚才只为学问向我行礼,却绝口不问这个宣德炉的价值,看来果真适合干这一行。”

胖子老板乐呵呵地道:“李师傅,说到这个我就不得不吹嘘自己几句了,鉴别物件儿我远不如您,但论看人,我这双招子可从来没走过眼,何岩就是我偶然发现的人才,当时我追了他五条街才追上,死乞白赖的把他骗到……咳,请到咱们店里做事,哎呀,越说我越佩服自个儿……”

李师傅鄙夷地看了他一眼,缓缓道:“何岩是块好材料,不过这块好材料搁在这个小庙里可惜了,浪费人才啊……”

胖子老板肥脸一黑:“…………”

何岩噗了一声,立马忍住,脸颊不停抽抽。

李师傅的脾气果然名不虚传,毫不在意胖子老板的感受,反而对何岩说话时语气很亲切。显然在他心里何岩这个人比胖子老板高出一截儿,哪怕给他发工资的是胖子老板。

“‘古玩’‘古玩’,既有‘古’,也有‘玩’,反过来说,其实就是‘玩古’,所谓的‘玩’,指的其实是‘品味,鉴赏’,‘古’则是指‘古董’,连起来就是‘鉴赏古董’,这才是古玩行的真谛,那些满身铜臭的商人只知道这个物件值多少钱,怎么跟人谈买卖,从来不在乎这个物件儿本身的历史意义和美感,哪朝哪代发生过怎样的事件,赋予这个物件儿怎样的人文价值,他们什么都不管,只关心它值多少钱,呵呵,俗!忒俗!李胖子你别左顾右盼,说的就是你!”

何岩和冯图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

胖子老板脸色难堪,苦着脸道:“李师傅,李大爷,咱俩都姓李,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在员工面前您多少给我留几分面子,成吗?”

李师傅哼了哼,翻了个白眼儿,倒也不再挖苦他了。

屈指敲了敲宣德炉的腹壁,李师傅道:“宣德炉有真有假,而且真假难辨,反倒是一些有明显印记的赝品更容易鉴定,这个袖云居仿造的宣德炉就是,别看它是赝品,价格可不低,因为就算是赝品,它也是清朝早期的老物件儿了,比如说张大千的画,张大千尤以临摹仿造古人书画为长,但他存世的作品在拍卖会上往往能拍出很高的价,这个宣德炉也是如此,赝品往往也附带着历史赋予它的意义和价值……”

胖子老板忍不住插嘴道:“这个宣德炉能值多少钱?”

李师傅指了指他,鄙夷道:“你看看,你看看,商人本色吧?说你俗你还不服气。”

胖子老板尴尬道:“我帮何岩问的,这毕竟是他的东西。”

李师傅沉吟片刻,缓缓道:“若说价值嘛,这个说不好,看怎么论了,如果上拍卖会当然价格不凡,如果私下里跟买主直接交易,又是另一个价了。”

胖子老板不耐烦地道:“您就直接说多少吧。”

李师傅想了想,道:“拍卖会的价不好估算,拍卖的时候不确定性太大了,我说不准,但如果是私下里找买主的话,找到个识货的,估摸最少能值十万左右。”

胖子老板神色如常,显然十万的价格在他眼里很正常,何岩和冯图却倒吸一口凉气,神情震惊地看着李师傅。

冯图失声道:“卧槽!十,十万!值这么多吗?”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何岩也惊愕地道:“李师傅,您没估算错吧?真值十万?它……毕竟是个赝品啊。”

李师傅没好气道:“赝品也有赝品的价值,赝品只要仿造得好,又有独特的历史意义的话,它就是个值钱的好东西,我给你们说个真事儿,去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有一件拍品,经专家鉴定是明朝崇祯年所制的‘冲天耳三足铜炉’,它其实也是宣德炉的仿品,可它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166万的天价,你们自己比较一下,同样是仿品,人家能拍出166万,你这个值10万过分吗?”

何岩目瞪口呆,这个世界太疯狂了,赝品都能值这么多,真品该值多少?

胖子老板却不平衡了:“哎,同样是赝品,凭什么人家值166万,何岩这个只值10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