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要说秦相完全没有发现……
要说秦相完全没有发现秦桓做的事也不可能,不过当他发现时木已成舟,除了帮忙遮掩善后别无他法,否则就凭秦桓漏洞百出的扫尾方式,早该被发现了。
事关全府性命,打从他知道这件事起,他想将此事烂进肚子带进棺材,却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了。
秦相深深叹了口气,短短几日,浑身上下就已透着一股沉沉暮气。
秦桓垮着肩,脸上写满懊悔:“当官的又有几个全然清白,我一开始就只是想抽点油水,谁知道底下那些人竟然这般狠。”
真算起来,自己这体量可能还没有那些州县的官员经年累月贪下来的油水多呢。
秦桓觉得自己倒了大霉,摊上这么一个外甥。明明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这不是吃饱撑的给自家人找事嘛!
秦相赫然抬头,眼神中透着难以置信:“你只动了军饷?”
“对啊。”秦桓一脸“不然呢”的疑惑。
秦相一直觉得自己儿子缺根筋,见他入狱后这般松弛还以为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感情他是觉得自己根本不会掉脑袋啊!
他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脑门上的一跳一跳的。
这蠢货,被人当枪使了都不知道!
冷杉听他们扯了这么一通还说没到关键,不由皱起眉:“这跟长公主府有什么关系。”
“许是自知大难临头,秦相不愿背上乱臣贼子的罪名,直接破罐子破摔,揭露当初战场上不止军饷,就连军械甲胄都被动了手脚。”一禁军心有余悸道。
要不说安岭一战的水深呢。
食物食物没有,装备装备不行,这仗能打赢才怪了!
一时间武将们群情激愤,要求彻查兵、工两部,但谁也没想到,查到最后所有的线索竟都指向了钟远丘。
要知道,私藏军械甲胄与谋逆无异,宁可杀错不能错过。
陛下得知此事后怒火攻心,下完令就晕了过去。
当年之事牵涉甚广,大半个朝廷的官员下饺子般纷纷入狱,以至于刑部和大理寺的牢房统统爆满,都快没地方下脚了。
一时间朝野动荡,人心惶惶。
事情尚未有定论。
有人觉得钟远丘是被冤枉的。众口铄金,今日之事与当年的威远侯何其相像,甚至有人胆大包天地猜测镇北将军和长公主大权在握,引得皇帝忌讳,才来了这么一出釜底抽薪。
冷杉听完没再理会地上躺着的禁军,戴上面具径直走出屋门。
有些不对劲。
秦府倒得太快了。
秦相三朝元老的名号可不是说说而已。仅仅是佐证,如何撼动得了秦府这个历经数朝依旧岿然不倒的庞然大物。
她皱着眉,眼下形势不明朗,需尽快找到郡主才行。
于此同时,刑部大牢——
因为最近关进来的人太多,地牢内乱哄哄的,热闹得不行,如此盛况几乎和白日叫卖的菜场有的一拼。
往日一人一间还有闲余的牢房如今早已供不应求,只能将人数匀一匀,力求每间牢房都多塞几个人,如此一来倒苦了后院颠勺的大爷,短短几日都快将腱子肉颠出来了。
狱卒也烦的不行,往日清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每天一上值就差没把耳朵堵上了。
此前自请入狱的宁筠也在此处。
她所在的牢房也不例外地多了两个狱友,应该是哪个官宦人家的女眷,不过那几人打从入狱之日起哭声就没断过。
外头的动静太大,她便是在这地牢之内也有所耳闻,自然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进来。
严格来说,她同这些人还是被害人家眷和受害人家眷的关系,许是怕她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又或者是处于心虚,这些人并不敢在她面前晃,一堆人挤在角落,颇有些谨小慎微的意思。
按理来说,随着当年之事水落石出,她也该被放出去了,但眼下皇帝昏迷,朝野内外一片混乱,众人自顾不暇,一时间还真没人想到她。<
宁筠也不着急。
这些时日听着地牢内夜以继日的哭喊叫骂声,她反而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一个个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他们确实该哭,也不知道兄长在地下能否看到这一幕,不过没关系,她会好好替兄长好好看着,来日再到他的灵前说与他听。
她恍惚地想着,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些许异动。
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在地牢内炸开。
宁筠抬起头,就看见一群黑衣蒙面之人朝这个方向直奔而来,很快便到了这件牢房前。
为首之人一脸迫切地看着她,情绪激动道:“大小姐,我们来救您出去了!”
宁筠皱眉,不动声色往后退了一步。
就见对方拔刀砍断门上的锁链,打开门朝她催促道:“刑部的人反应过来了,情况紧急,我们得尽快离开!”
宁筠站着不动,一脸戒备地看着他。
“如今真相大白,眼见我兄长的污名就要洗清,我为何要走?”
对面的急了:“您呆着这里对外面的事不清楚,眼下长公主和钟远丘以谋逆罪入狱,当年的威远侯,如今的镇北将军,您还不明白吗?这一切根本只是龙椅上那位处心积虑的拢权手段罢了。否则为何至今都没人放您出去?”
听完这话,宁筠整个人僵在原地,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为首之人顾不得其他,直接上手拉着她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