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以工代赈
“这种事还需要如此惊讶吗?”
李玄反问楚听风。
早在北雍巡回使严淮来的时候,李玄就已经提起过此事。
只是楚听风单纯地以为,这种造反之事,最起码也要许久之后才会发生,却不想仅仅半个月,北雍就真的反了。
而且,按照急报,北雍一反,连带着其他十五州的节度使中,有三州也跟着造了反,自立为王。
像是眼下的北雍州,已经被节度使赵乾命名为大雍国了。
“大人!”王震忍不住上前一步,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您之前所说的劳力,难道……难道就是指这北雍造反之事?“”
王震亦是心头巨震,但他猛地想起之前李玄那番关于“劳力”的莫测高深的话语,一个惊人的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
“不错。北雍一反,朝廷岂会坐视?大军征讨,叛军抵抗,战端一开,烽火连天,家园焚毁,田亩荒芜。”
“到时,流离失所者岂会少了?那无数失去生计、仓皇南逃的流民,便是我们修筑城墙最好的生力军。”
李玄抬眼,目光扫过众人,微微颔首,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味道。
“眼下还管什么劳力啊!”
楚听风有些急了,接着道:
“局势崩坏至此,朝廷兵马虽众,但那北雍节度使赵乾乃是枭雄之辈,蓄谋已久,朝廷仓促征讨,胜算几何?”
“若朝廷战事不利,我们凉城地处边陲,又当如何自处?难道……难道也要跟着……”
后面“造反”二字,他实在不敢说出口。
“蠢货!”李玄毫不客气地呵斥道,声音冷冽:
“北雍州辖下十三城,我凉城位于最西端,与叛军核心区域相隔甚远,叛军首要目标是东进中原或是巩固已占之地,短期内哪有余力来顾及我们这偏远之地?”
“当务之急,是立刻关闭城门,加强戒备,同时抓紧一切时间壮大自身!”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唯有自身强大了,才能在这乱世中掌握主动,等待属于我们的机会!”
李玄的一番训斥,如同冷水泼头,让楚听风打了个激灵,却让王震、杨帆等人兴奋了起来。
“大人英明!”王震率先反应过来,躬身道,“那接收流民之事……”
“即刻准备!”李玄斩钉截铁地下令,“杨帆,你负责统筹,在城外划定区域,搭建临时营地,准备接收即将涌来的流民。”
“王震,你那边作坊全力运转,储备粮食、衣物、药品等赈济物资。”
“方武,你的新军抽调部分人手,维持秩序,防止流民中混入奸细或发生骚乱。”
“末将遵命!”杨帆抱拳领命,但脸上却露出一丝担忧,“大人,流民数量庞大,成分复杂,且多为饥寒交迫之徒,情绪极不稳定。”
“若大规模聚集,万一管理不善,发生暴动,恐成祸患,凉城内部空虚,恐怕损失不小啊。”
这也是在场众人共同的忧虑。
流民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宝贵的劳力,用不好就是点燃自身堡垒的火药桶。
面对杨帆的担忧,李玄嘴角却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仿佛早已成竹在胸:
“放心,我自有办法让这些流民不仅乖乖听话,还会恨不得一辈子都留在凉城,为我所用。”
众人闻言,皆是好奇不已,纷纷望向李玄。
杨帆不住问道:“大人有何妙策?还请明示。”
李玄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吐出四个字:“以工代赈。”
他进一步解释道:
“单纯的施舍,只会养出懒汉和怨气。我们要做的,不是白给他们饭吃,而是给他们一个靠劳动换取生存和尊严的机会。”
“凡流入我凉城地界的青壮流民,登记造册后,统一编入筑城队伍。”
“每日按完成的土方量、砖石砌筑量,折算成‘工分’,凭工分可兑换足额的口粮、干净的饮水、御寒的衣物,甚至还有微薄的工钱。”
“表现优异者,其家眷亦可得到更好的安置,孩童若有天赋,还可进入王府设立的义学读书识字。”
“对于老弱妇孺,虽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也可安排一些诸如缝补、炊事、清洁、照料伤员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样换取基本生活所需。”
“我们要让每一个来到凉城的人明白,这里不养闲人,但这里给每一个愿意付出汗水的人一条活路,一个希望!”
李玄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强大的说服力:
“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仅填饱了肚子,还能让家人得到温饱,甚至看到改变命运的一丝曙光时,他们便会将凉城视为安身立命之所,而非暂时的避难地。”
“他们会自发地维护这里的秩序,因为破坏凉城,就是破坏他们自己亲手建造的家园和未来的希望。”
“到那时,他们不再是需要严加看管的‘流民’,而是与我凉城休戚与共的‘新凉州人’!”
一番话,听得王震、杨帆等人茅塞顿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以工代赈!
这不仅仅是解决劳力问题的权宜之计,更是一套将潜在危机转化为发展动力的高明策略!
它赋予了流民尊严,捆绑了他们的利益,化被动救济为主动创造,堪称治国安邦的良策!
“大人深谋远虑,卑职等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