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第102章 - 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 玉流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102?第102章

102第102章

◎银匪公道◎

简州盐课司。

严泰端来一碗药,置于桌案一角,拿过薄毯,盖上项敬惠肩背,眼中盈满心疼。

“先喝药,公务再理不迟。”

项敬惠听话撂笔,捧起药碗,凑到嘴边不由皱起眉头:“徐大夫医术是高明,就是这药忒苦。”

说完捏着鼻子一口闷下。

一颗蜜饯递来,她连忙咬下,没嚼几口,就急匆匆执笔伏案。

严泰弯起唇角,之前的阿惠再疼都不会抱怨,现在也能嫌弃药汤苦了。

“你先休息,”项敬惠头也不擡说,“公主给我布置了三个任务,我得尽快完成。”

其一,解决盐引截买问题;其二,提高盐产效率;其三,改善灶户生活。

若是别的盐官,看到二和三,定然觉得自相矛盾,提高盐产只能通过压榨灶户的方式,那又如何让灶户过上好日子呢?

但项敬惠心里明白,二者并非相悖。

公主说,简州盐场是个“试点”,她若能想出办法解决这三个问题,便可推行至全省,甚至是全国盐场。

稍稍一想,便觉心潮澎湃。

一年来,她走遍蜀地盐场,了解无数灶户的苦难和心中所求。

他们所需无非是饱食暖衣,有一座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子,病了可以请大夫,就是如此简单。

可如此简单的愿景,能够真正实现的却少之又少。

项敬惠心中酸涩,不管再难,她都要以此为目标,彻底改变盐场,对得起千千万万的灶户,也不负公主所望。

她一直伏案到深夜,揉揉酸痛的脖颈,行至窗边,月上中天,银辉从墨色天穹倾泻而下,温柔而静谧。

公主应已离蜀了吧?

万望布帆无恙,好景长存。

谢明灼确实已经驶离四川,但她并未回京,而是率领五百亲卫、千余湖广卫所兵丁、蜀王府数千府兵,直奔贵州贵阳府。

朝廷在贵州设局开办银课,历来有之。

本朝原在贵州多处设金、银、铜课,后碍于开采技术不足,入不敷出,且盗采猖獗,遂只保留几处稳定收益的矿场,其余矿场全部封禁。

然政令能够封山,却封不了人心。

私下开采的事件屡见不鲜,银匪层出不穷,窝留盘踞,官府无力镇压,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次“银矿役夫暴动”事件,震惊朝野的原因在于,这些役夫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官方银场,而是来自大大小小的银山矿场。

怎么回事?朝廷不是封禁了吗?这么多役夫到底从哪里来?

官方银场的役夫都还没暴乱,这些盗采银场的役夫却反抗起义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朝野内外议论纷纷。

有人说是贵州地方官贪污腐败,瞒着朝廷私自开矿,牟取银利。

也有人说是贵州土司不服管教,有不臣之心,私下采银壮大兵卒,伺机反叛朝廷。

众人莫衷一是,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还是首辅昌蔚出面,只问了一句:“黔地官府、土司皆无能为力,求援于朝廷,谁人可去?”

“区区数千役夫,缘何不能围剿?”有官员诘问。

昌蔚:“贵州多深岩穷谷,最易藏奸,官兵围剿寸进不得。”

“土客邑民深谙山林之势,连一群役夫都寻不着?”

“没错,那些土兵不是可以山林作战?”

“依我看,这些盗采银场的役夫暴乱,其因在于当地土司,让他们自己解决。”

一群人叽叽喳喳,谢长锋听得头疼,侍立一旁的吴山青察言观色,说了句“肃静”,压下众臣喧哗。

“陛下,”昌蔚提请,“臣以为,不论是盗采银矿,还是役夫举义,皆应彻查清楚。黔地路遥,远水救不了近火,不若敕书荣安公主,由蜀入黔,率兵救急。”

此话正合谢长锋心意,虽心中还是有些担忧,但多份政绩,日后勺勺御极就更有说服力。

“就依昌卿所言。”

敕书到手时,谢明灼已抵达蜀贵交界,有这份敕书,她便再无顾忌,长驱直入,进驻贵阳府。

贵阳府上下官员全都恭迎公主车驾。

蜀地官员落马之事,早已传至贵州,而今见到公主殿下,不管平日是否立身持正,众官皆心有惴惴。

“公主殿下,行宅已安排妥当,还请移驾。”

“不必了。”姜晴代为回答,“先去藩司。”

公主车驾身后,是乌泱泱一片兵马,蜿蜒如长蛇,装备精良,气势凛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