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64章西岭马神
第64章第64章西岭马神
“嚯——”
天幕下,众人发出惊叹与紧张混杂的声音。
甘州就是钟琮防守的方向,历年来甘州的重要性都比不上雍州,关注度更比不上明远关。
如今突然变成战场中心,偏偏最高指挥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儿,也难怪他们担心。
百姓们虽然不懂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但他们听天幕的口吻,也知道这是一场硬仗。
【钟琮此时面对的压力和以前完全不同,西可汗独霸东、西两位可汗的资源,东可汗的兵马也被他收入囊中,实力非同往日。中宗的兵马还在北上的路上,只有部分精锐骑兵连夜赶路前去支援。
在大军抵达战场前,她只能独自顶住北狄所有攻击。当然大家都知道,她确实顶住了,将西可汗拖在甘州关外。你说走吧,担心定远关的大军出关,你说留吧,宁朝的大军又要到了,真是左右为难。】
弘安帝摸摸胡须。
虽然他对军事上只能算略通一二,但也知道这种能力不是全靠学习能拥有的。
这是天赋。和他的长子一样,能够触类旁通,天然就超出普通人十几年的努力。
宁朝不是没有天才,皇室也不是没有合适的继承人。
然后他就忍不住琢磨起来,自己那个外孙的两个后代中,虽说钟璜性格软弱了些许,但钟琮显然足以弥补这一点差距。他自觉已经完全看开了,只要皇帝还姓钟,国号还是宁,有什么不能忍?
显然弘安并没有意识到,人的底线就是这样逐步下滑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从前的犹豫都无关紧要,并再次下了一个新的决定。
给周涉赐婚。
结婚对象仍然是顾寻辉。弘安帝面无表情地想:管你什么至亲至疏夫妻,还是什么夫妻恩爱到白头,这两个臭味相投的家伙,显然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就这么决定了,最好早点把他的曾孙女生下来。
天幕继续道:
【景化三年六月末,大军抵达边境,在明远关驻扎。中宗刚安置下来,就看见钟琮给他提议,说她从前苦心经营那个北狄内应,觉得“父皇您英明神武,是百年未有之明君,一心想要弃暗投明。”
弃暗投明,还有一个说法叫跳槽。但是跳槽得有投名状啊,上一个这么干的人还是俞岁生,他送上了旧主的小命,或多或少推动了整个局势的变化。
这位内应作为西可汗手底下的大将,也豪迈地拍拍胸脯:他可为,我亦可为。希望钟琮一定要将自己引荐过去。】
众人唯有一句:“合理。”
作为一个聪明人,这时候就应该能猜出来北狄的颓势。
任恒嗤之以鼻。
他对这些蛮夷外族多有不满,这时看在对战局有利的份上,勉勉强强地忍了。
礼部尚书明大人年岁已高,一双眼睛正疲倦地搭着,只漏出半条缝隙。此时听到半截,他迷茫地擡起头。
“什么?他要刺杀西可汗?”
任恒斜眼挑眉,不屑一顾地回答:“明大人,这么困就回家睡觉吧。”
沈明哲则满腹意见,倒不是冲着北狄内应,而是又被提名的俞岁生。
他对那位素不相识的俞岁生第一印象并不好——当然,他也看不惯大多数人,文官稍显怯懦无风骨,武将粗莽无远见,天下多庸人啊……
虽说天幕解释他有各种原因,才背叛旧主。但沈明哲的眼里容不得沙子,一听到这个名字,他的心里就不太愉快,总觉得这是自己那不太得意的门生未来黑历史。
【能参与两国斗争的人,一般没几个蠢材——部分人除外。这位内应就是妥妥的聪明人,机会找得非常准,精准地选择在四八年退出国军。
内应虽然决定要倒戈,但又准备给自己留下后路,不能直接刺杀西可汗,那么该怎么办呢?拉着自己的团队一起跳槽吧。
他的提议辗转来到中宗案上,中宗表示认可。
同年七月,内应在奉西可汗命令攻打定远关时,凭借精湛的演技,带着半数人马悄悄遁走。西可汗一觉睡醒,愕然发现,自己手下的士兵怎么又少了一半?】
天幕下的百姓被逗得哈哈大笑。
文武百官们对视一眼,同样露出矜持的笑容。
倒霉的西可汗,他不知道现在还只是倒霉的开始。
不过天幕说的那句四八年退出国军,是什么意思?
众人掐指一算,建国第四十八年还是高祖在位,至于发生了什么……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重要事情。
他们的视线投向矜矜业业奋笔狂书的史官。
史官:“……”看我作甚,难道我就记得吗?
【西可汗还没想清楚这件事,甘州、雍州、遂州三地已经同时发兵。中宗由雍州而上,钟琮、庄始二人分别左右拦截。西可汗见势不妙刚准备跑,人马还没来得及掉头,就听说中宗带兵从东边过来了。
把西可汗吓得也不跑了,连忙龟缩城中不出。结果反被围堵,最后他试图趁夜黑风高之时,带兵继续往西而去,被中宗一路追到西岭,俘虏数万之众,截获牲畜数十万。
唯有西可汗本人侥幸逃脱,他以神乎其技的马技,折身藏在马腹下逃离,史称西岭马神。】
周涉听见西可汗的结果,忍不住看了一眼远方利涂的大营。
天幕所说的这个人,如果他没有记错,应该就是利涂的父亲吧。这天幕也真是……西岭马神这个称呼,让他想起了前世宋朝的某著名皇帝。
也算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周涉想到这里,忽然浑身一凛,心道:这就是反面教材啊。
他转头找到程卓然的方向,对方竟然也在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