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这厢沈蕙娘腮边绯红未褪,拿着那话本子,念也不是,不念也不是。
方宝璎却往她身旁凑近了,只笑道:“沈娘子怎的便不念了?眼下正到紧要处呢。”
她分明慵软了语气,偏生将尾音微微上挑,端是一副缠人做派。
一时浮香隐动,甜津津的,愈将一天炎气衬得盛了。
沈蕙娘定一定神,自跳过了那奉汤侍药一节,只道避过些卿卿我我的词句,方再往下念去。
然而那话本子到底是说情爱故事,沈蕙娘念来时,全避不过其中千般柔情、万种蜜意。
偶一抬眼,偏又撞着方宝璎一张促狭脸儿,一时愈觉暑气难捱,直透入心窝中去,搅得里头突突直跳。
好容易念罢了一章,却见方宝璎歪着脑袋,只把一双眼定定将她瞧觑半晌,忽叹道:“这般听书吃果子,闲卧消夏的好日子,不知羡煞几多人。倘得日日如此,便是要拉我去做神仙,我也绝不肯应允。”
沈蕙娘瞧她转了心思,忙搁下话本,与她接过话头来:“你这几日病得这般厉害,饭也吃不下,却有什么好?可快些好了,回书院进学去才好。今日我去寻母亲告假时,她好生悬心,只是挂念着你。”
听得书院二字,方宝璎登时将眉头拧紧了,只道:“可休提那处罢。要我做甚文章策论,就没个成的时候。我若是愿去进学,只怕塾师倒要唬得告假呢。”
一面往床上一滚,又道:“母亲也忒是死心眼。横竖我读书不成器,倒不如早早回家,与你一般,跟着学些绣庄营生,岂不强过尽日里嗡嗡念些酸文?”
沈蕙娘忙劝道:“话不是这等说。母亲教你读书,原是为多识些字,也晓得些道理,方是立身的根本。横竖这绣庄就在此处搁着,你便要学营生,又何须急这一时半刻的功夫?”
方宝璎教她说得心烦,也不接茬,只哼了一声,将团扇往面上一覆,留扇面一对戏水鸳鸯对着她,兀自拖长了音道:“我只在卧房中歇息,几时却到学堂子里来了?”
沈蕙娘揭了那团扇,便见方宝璎将唇抿得紧了,正是与她赌气。
一时只取那团扇在手,与她轻轻打着,柔声道:“你若当真觉那功课难,往后下了学,我自伴着你往书房里温书便了。”
方宝璎睃她一回,眼底早消了几分闷气,却是扭过身子去,将后背对了她,口中只嘟哝道:“谁却要你陪来?没得……没得惹人说嘴,道是我这心狠东家,不允你沈管事下工歇息呢。”
一面闭了眼道:“说了这半日,口干舌燥的,倒惹人困倦。”
沈蕙娘笑叹一口气,与她将肩上半落的襟袖拢了一回,说道:“我便在此处守着,你且小歇会子罢。”
方宝璎懒懒应一声,不一时,果然迷迷糊糊睡了。
沈蕙娘手中仍与她打扇,眼波漫过她颈侧朱砂小痣时,忽听得院中方塘红鲤曳尾,波声频动。
捻指便入七月。
头一批同心绣品早做得停当了,经过几轮查验,确保诸事完备,便装上那驶往云外海的货船去,自不必提。
方明照又验过了次一批绣品,挑出数件顶精巧的教送与徐府,权作道谢。那余下的,便有意在城中贩售。
当下便与沈蕙娘商议,教她寻些法子,将那同心绣之名,在自家地头上铺开。待月中新铺子开售时,也好打响名头。
得了这差事,沈蕙娘便往那工坊、柜上,召得些资历老或是心思活络些的工人来。
然而众人聚在议事厅中,七嘴八舌商议了半日,提的也不过是些诸如降价酬宾、吆喝揽客一类的法子,全没甚新鲜意见。
沈蕙娘原不擅此道,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待容后再议。
晚夕转回府中,用饭时节,沈蕙娘便与方明照说及此事。
方明照与她宽慰了一回,忽听得方宝璎笑道:“我道是甚事,竟教你两个这般犯愁。好大个现成军师便在此处,怎的不见你们求来?”
方明照晓得她有包揽此事之意,只笑道:“这生意场上做买卖的事,你平日书院里又不曾学得,却怎生揽去?”
方宝璎把眼将她一瞪,搁箸嗔道:“母亲忒也小瞧人!那起子酸文,我作不来便也罢了。这市井巷子里,人心喜好的门道,我若是一窍不通,岂不是有负我这混世魔王的名头?只消与我办两桩事,管保教城中人人都听得同心绣的名头,到时把铺子的门槛也踏破了!”
一面扯了沈蕙娘衣袖,那模样好生胸有成竹,说道:“这头一桩事,我自家做得。第二桩事,却须蕙姐赏光,与我唱一回双簧。”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当下大略告诉了一遍。
方明照细细听过,只道是些孩子话,却是摇头叹道:“罢罢罢,你既有主意,横竖由得你闹几日便了。”
一面又与沈蕙娘叮嘱道:“蕙娘,你倒盯紧她些,这冤家向来淘气,端的不知她怎生思想出这促狭法子来。”
方宝璎兀自不理她打趣,只笑嘻嘻将眼风往沈蕙娘面上一扫,俏声道:“蕙姐可听着了?凡事只依了我,我教你往东时,你便万不可往西去!”
沈蕙娘颔首应道:“但凭宝妹吩咐。”
转眼便是七月初七,七夕佳节。
方府张灯结彩,请绣庄中众工人吃了一日。黄昏时分方散了,各人往外寻些节庆乐子。
待得打选衣饰光鲜,方宝璎便要同方明照与沈蕙娘一道出去。
方明照将眼风往她两个中间一扫,但见两个头上同簪着黄凤仙花,身上同穿着节令的巧织云红锦衣,并肩立在一处,正似一对璧人。
一时只笑道:“好容易得些空闲,我自与我亲近的姊妹一处耍子,却来拉我作甚?”
说着,出府寻友人相会去了。
方宝璎跌足一回,只与沈蕙娘道:“母亲倒躲懒去了。我那与同心绣扬名的妙法,她今日却不得见,当真好大亏损!”
当下备了马车,先往城南鸿宾楼去。
两个由堂倌领到楼上雅座,正对着那说书台子坐下。
但见说书人将醒木啪地一拍,便是口沫横飞,绘声绘色说来:“某家母子不睦,尽日里为些鸡毛蒜皮之事,只是口角不绝。一日,母子争执间,失手将家中画屏打碎了,只得往那明月绣庄中,买得一方新绣屏。从此竟是母慈子敬、两相和睦!看官,你道是为何?”
四下里正听至紧要处,一时纷纷催促不迭。
那说书人笑嘻嘻将眼往下头扫了一圈,方清一清嗓子,续了话头:“原来那绣屏乃用同心绣的手艺作成,绣的本是《母子学步图》。透了光时,那影儿竟又成了《母送游子图》!这绣屏搁在堂中,母子两个日日见影,孩儿念起生养之恩,母亲念起育儿之喜。再思想那怄气之事,皆后悔不迭,当下和好如初。”
四下里听罢,一时皆是议论纷纷,都道这同心绣有些奇效,待明日铺子开张,定要买些归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