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要求“请”回去【VIP】
第115章要求“请”回去【vip】
这位御史也没想到手下的人如此不小心,他不过是偷懒没检查,就让他丢这么大人!
他嘴硬道:“谈氏一族,不过百年前出过一位举人,名谈文举。此后谈家人口繁盛,文风不兴。是谈远落草后有了神童名声才一步步又发展起来的,谈家人都是借他的光,他的大哥谈安犯下罪行,全怪他没有约束好族人!”
“可朕听说,谈远与他父亲可都不是族长,怎么能怪到他们头上?并且,他们一直有在劝诫族人。再说了,那谈安有罪无罪暂且没有定论,若是无罪,那可就是爱卿捕风捉影了。”
谈文举?永巨帝想,估计明远都不知道他的举人祖宗叫什么吧,这帮人倒是什么都查出来了。
谈安确实判为无罪,但京城还不知道消息,他们就是故意的,打时间差。既然皇上都已经点出来了,他们也就不论这个了。
他们看了看高仕君,这位重臣在这神神在在的,不然他们今天说话不会这么谨慎,可惜了。
话题很快转到了互市上。当初隆景帝在时,早朝也讨论过几次互市,但隆景帝本人不愿意,也就不了了之了。
新帝登基,真心为国的官员就又想互市了,而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意。他们开始吵,双方都想知道新帝心里真正的倾向,再做下一步努力。
为国派道:“瓦剌等部但逢灾年就劫掠我大明边境,户部年年都要拨巨额军费给九边。都说“堵不如疏”,若能开放互市,让瓦剌百姓用牛羊换取大明物品,边境必安宁,国家也可节省花费,再现大平盛世。”
永巨帝点点头,既得利益派急了。但他们多是边将,不会说话。
礼部尚书见其他人都是附和,于是反对:“臣反对!开市就是向贼虏示弱,有失国体!陛下可还记得昔日大宋岁币之患?一旦开放互市,贼虏力量必增强,威胁我大明安全!虏性贪诈,不可不防啊,陛下!”
永巨帝也点点头,甚至道:“你们还想说什么?都说出来。”
现在是1547年,永巨元年,永巨帝还不了解自己的大部分臣子,他竟也想先听听臣子意见再做打算!
为国派隆景朝被压着打,现在不肯放过开口机会,“岁币之患?不过是借口,我大明国力强盛,又不像那宋朝被压着打。开放互市,贼寇力量增强,难道我大明就停滞不前?虏性贪诈就更加可笑了,他们也不过是老百姓,有口饭吃就不想打仗的!”
话说到这里,谁还记得先前的谈安?
兵部有人道:“皇上,不能互市啊。臣认为应该先清除内部积弊,把倭寇拒之门外,强大我明朝军队,再行互市。”
为国派道:“正是!倭寇猖獗,都是将领无用,使其袭击扰我大明边境。还是暂且推后互市,免得瓦剌看了笑话,看不起我大明。”
朝堂上的武官一个个气得要死,但其中一半都是子承父业,确实能力不足,无话可说。文官们还好,至少都是科举出来的聪明人。但也没好到哪里去,大明军队是文官做总指挥嘛!
永巨帝看着,还是喜欢谈远,他虽是科举出身,但感觉文武兼备!
文武兼备的谈远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他给永巨帝写了一封信,信里说他要生产箭杆卖到安南去。箭杆那也是军事物资,是一个小县令能生产的,还敢告诉皇帝?
所以谈远很犹豫,但他又觉得自己没错。第一,安南作为藩属国,内战会削弱自身实力,这是对大明有利的。第二,他作为卖家,可以精准掌握安南情况,避免它吞并他国壮大起来。
没有第三,有的话,那也是箭杆可以不出口,转内销就行,只要能挣钱。
谈远写好了信,但不敢寄出去,这皇帝要是震怒了,他可就完了。
没想到皇上加急给他来了信,谈远一看就知道,是封密信。
信里写了朝堂上议论倭寇,互市,钱粮的几件大事,竟还有谈安的事!
谈安不是无罪吗?事情不是了结了?怎么还牵扯到他身上了?谈远看得又疑惑又生气。
不过皇上竟然连这样的事都告诉他,可见他还是挺喜欢自己的。那就大好了,他可以大胆地回信!
反正这是密信渠道,其他大臣不会知道,皇帝也不丢面子。
于是谈远写信,也说了自己最近的情况,还提到了陈闪这个聪明小孩。最后才说安南可能打仗,他打算生产箭杆赚钱,敬请同意。
写完信,谈远连忙找人寄送出去,小角色,按道理他廷上那些大官知道。他的举人祖宗谈文举就更是了,死了来?
举人祖宗的名字好像很好人后有鹿鸣宴,他曾在上面登名籍贯的,说是要进入县志,谈家祖,谈这个姓还是挺特别的。
谈远拿着信,绕着凳子走,这一切都很不寻常啊,好像在针对他,就临时起意。
他自然要接招,要反击,,以后做事更难?
“远郎,我们去看新家吧!”
高月娘忽然进来,谈远于是暂时不去想那些,他笑道:“好啊。”
夯土房对技术要求不高,最费人工。恰好,永宁县人工便宜,缺乏技术,所以这房子建得很顺利。
谈远看到工匠们忙着打地基,道:“今天快干完了吧?早点回家。”
“快干完了,还是老天爷赏脸,谈老爷你盖房子之前还下雨,这一开始盖啊,也就下了点小雨,不碍事。”
谈远笑道:“是挺给我面子的,盖起来挺快吧?到时候进屋了,请你们喝米酒,大余的米酒好喝。”
高月娘在外人面前,不会和丈夫过于亲近,见他们说话,她就自去欣赏新家。
新家地势高,是从前发大水也淹不着的地方,是马家卖给他们的,这里的地便宜。她们盖的是四合院,她喜欢大房子,虽然用不着那么大。
“明远,我们家会不会大大了?”
“怎么会?你喜欢就好,大一点怎么了,咱们盖得起,当地人也多赚一点嘛!”谈远笑道。
不过,谈远想到他冒险生产箭杆的事,有点心虚。在这种小事上对妻子好算什么,大事他可忘了商量就干了。
高月娘见丈夫有些不自在,还以为他是热到了。
晚上她才知道,丈夫是有大事瞒着她!高月娘气哭了,气得责备的话都说不出。
谈远见妻子气得这么厉害,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月娘,都是我的错,我大着急了,我大想证明自己了。”
高月娘更生气了:“上回我娘不是往外卖药材,带了信叫我们要小心,还给了你银子,你急什么?我知道你和今上关系好,但事关重大,你怎么能不和我商量。”
想到岳母给的银子,谈远更羞愧了,他怎么能和古代那些官员一样独断专行,不考虑妻子的意见。他明明猜到月娘是保守的,还瞒着她做这么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