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太学生 - 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 辣椒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2章太学生

第232章太学生

“我怎么看?”

陈纪一愣,随即略微思虑开口道。

“长史,洛阳太学生别的暂且不论,但光说饱读诗书是肯定的,他们前来投效,这件事我等应当慎重。”

“有一便会有二,如果能真的收服这些学子,往后我并州广纳天下之才也绝非异想天开。”

荀彧微微颔首,他也确实这么想过。

别看如今太学落寞了,其中滥竽充数者甚多,但它终究还是大汉的最神圣的学府,其中有才之士绝不在少数。

况且并州苦寒,能抛下洛阳繁盛之地前来并州投效的,就绝不会是那些滥竽充数者能做出来的。

所以前来者必定是心怀抱负者。

他稍微想了想问道:“大概还有多久会到晋阳?”

陈纪拱手:“驿骑通报,大约两日后就会抵达晋阳。”

“嗯”

“两天.倒是可以想出一些章程来,我并州毕竟不比其他州郡,主公吏治三年许,并州官吏多实干少虚名,这些太学生不一定能习惯。”

“也罢,就如同考选一致吧,等他们抵达,你与我一同接待,先观品性,再看能力,最后少不了也要先培训他们几个月的时间。”

“长史明鉴。”

陈纪又是拱手一礼,之前负责并州考选的主官就是他,这两年下来他也升任郡丞了成了荀彧的副手。

就太学生一事两人又商讨了一阵,但很快,他们还是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之中。

太学生来投效是好事,但也仅仅是好事而已。

张显经略并州三年了,早已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储备体系,各地蒙学,夜校,县学,郡学百花齐放,将各适龄年龄的人统统囊括其中。

如今并州人才缺口大,只不过是因为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罢了。

重新批改公文,荀彧抬头问向陈纪。

“昭余泽的田亩数统计完成否?”

陈纪点头,从一沓公文中抽出一册来回禀道:“户曹王掾史呈报,昭余泽新徙民田亩清册已全部核毕,共授田七十八万四千三百二十亩,涉及户一万九千六百零五户,丁口八万九千七百三十一人,无错漏,已归档入库。”

他将厚厚的册子放在荀彧案头。

“嗯。”

荀彧低头看了几眼,手中笔不停,正在一份法曹关于豪强侵占新垦荒地案的初审意见上批阅。

“虑虒县的豆种入库了?”

“回郡守,仓曹李令史回报,五千石豆种已点验完毕,颗粒饱满,无霉变虫蛀,已录入仓簿,随时可调用。”

“好,知会田曹,昭北屯,昭西屯等七屯豆种缺口,今日即可凭田曹调拨文书领取。”

荀彧批完法曹的文书。

写下【证据确凿,依《新垦荒地令》第七条,限三日内退还侵占之地,罚没其本季同等面积收成补偿被侵农户,若再犯,没收其部分田产充公!】字迹遒劲。

他摇了摇头:“这帮蠹虫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处理完手头急务,荀彧才抬起头,对陈纪道:“元方,公至那边所请的铁料,我批了七成,你稍后去仓曹督办,今日发出。

另外,工曹匠徒缺口,尤其是通晓木工,铁艺的熟手,郡府前次招募尚有不足,拟一道公文,发往并州各郡县,凡有此类匠人投效,经匠造营考核录用,其家眷由官府安置,授田标准同新徙民,子女优先入蒙学,待遇…可在原募令基础上,再加两成。”

“郡守,再加两成…是否优厚过甚?恐引其他吏员攀比。”陈纪谨慎提醒。

荀彧微微摇头,目光沉静。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策,蒸汽机,新式农械,连弩军备,皆系并州命脉,匠造营之重,尤胜千军!

些许优待,若能换得技艺精熟之匠人安心效力,加速工造,利在长远,其他吏员若有微词,可晓之以理,言明匠作关乎军国根本,不可等闲视之。

若真有大才,各曹亦可举荐,由考功司核定,量才擢升。”

“属下明白了。”陈纪心领神会。

荀彧这是在构建一套以实际贡献和稀缺性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与激励体系,打破论资排辈的旧习。

“还有一事。”荀彧从案头另一摞文书中抽出一份。

“医曹药局上月账目,耗用颇巨,医曹解释,因开春乍暖还寒,流民及本地贫户病患激增,尤以风寒,小儿急症为多。

你亲自去药局核查,若确属必要开支,可酌情增补预算,但需严查有无虚报冒领,药资浪费!若有,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医者仁心,账目更要清明!”

“是!属下即刻去办!”陈纪肃然应命。

他知道,药局是涉及民生福祉的机构,又是将军府直辖拨款大方,但监管也要最为严苛,这是主公亲自定下的章程。

签押房内,纸笔摩擦声不绝,偶尔还有简洁清晰的口述指令发出。

荀彧犹如一台无情的签字机器,一道道公文函令不断的从这里发往并州各地。

两日后。

暮春的晋阳,清风微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