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平衡 - 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 辣椒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47章平衡

第147章平衡

夜风卷着晋阳城头残留的硝烟气息,涌入刚刚易主的郡守府。

书房内,灯火摇曳,在张显的眼窝与紧抿的薄唇上投下浓重的阴影。

案几之上,文牍堆积如丘,诉说着王氏百年的盘根错节与太原郡那令人窒息的千头万绪。

他刚踏进这座城池,没有旌旗招展的入城式,只有一身风尘仆仆的疲惫与眼底深藏的锐利。

晋阳城头虽已易帜,但洛阳宫阙的阴影却如冰冷的铁索,悬于脖颈之上,无声收紧。

“主公,”荀彧的声音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沉静却激起涟漪。

他将一份素绢轻轻推过案几:“王氏倾覆,震动百年根基,洛阳朝堂必有惊涛。十常侍贪饕,或可利诱一时,然清流之口,权贵之疑,非金银可塞。”

张显的目光在绢帛上扫过,一个个名字跃入眼帘、

王烈、陈纪……皆是太原郡内清名素著,却又因种种缘由被王氏边缘甚至打压的人物。

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坚硬的紫檀木桌面,发出笃、笃、笃的轻响,仿佛在推演着一盘无形的棋局,指尖每一次落下,都敲在无形的棋子上。

“文若所言,切中要害。”他抬起眼,烛火在那双深潭般的眸子里跳跃出冷静的光。

“时霖。”

这次临驾晋阳,他只带了荀彧以及谷雨,郭嘉赵云领了八百骑卒北上强阴,留下两千余的兵卒守备晋阳城防。

而韩暨则卸了领军之职回转虑虒坐镇,在太原没有被完全掌控之前,虑虒依旧是他的大后方所在,需要一个他绝对信得过的人在。

“下臣在。”侍立一旁的谷雨立刻躬身,如一张紧绷的弓。

“王氏百年所积,奇珍异宝定是车载斗量,你拣选几件、”张显的声音平淡无波。

“要那种……能让张让、赵忠之流只看一眼,便挪不动步、移不开眼的稀世之物,再配以并州最上等的貂皮、良马还有糖霜送上、”

谷雨心领神会:“主公放心,库藏已清点,内有和田血玉蟠龙璧一方,其色如凝血,雕工鬼斧神工,错金博山炉一尊,紫烟氤氲,恍若仙境。

此等物件,足以填满那些阉竖的欲壑。”

“善。”张显点头:“便以‘查抄逆产,敬献天颜,伏乞中常侍代呈’为名。寻最不起眼、却最稳妥的通道,送入张、赵二人私邸。”

他略一沉吟:“书信由你亲拟,言辞需谦卑,称颂彼辈侍奉圣躬夙夜辛劳,我等边鄙粗鄙武夫,唯有仰赖中常侍在天子驾前明察秋毫,‘指点迷津’!

切记,姿态要低,礼要重!至少,要让天子觉得并州这场风波,是不得已的,绝非以下犯上的悖逆!”

“诺!”谷雨拱手:“雨明白,定不辱命!”

他转身退入更深的阴影,脚步无声。

张显的目光重新落回荀彧身上,那沉静如水的眼眸此刻胸有成竹。

“文若比我更了解洛阳朝堂,除阉党外,可还有计出?”

荀彧心中早有腹稿,他轻言、

“洛阳清流,杨赐公四世三公,德望素著,清流仰望之北斗。

刘陶公谏议大夫,刚直之名震动朝野,有‘鸣凤’之称。

陈耽公位尊太尉,虽受制于阉宦,然声望犹存,尤重边事。”

“此三人,或能体谅边陲危局。”

张显思索片刻微微点头。

“要走动这三位的心思,恐怕只有文若才可。”

荀彧闻言,唇边浮起一丝谦和而自信的浅笑,袍袖微振,躬身一礼:“为主公计,彧自当竭尽驽钝。”

他从容取过案上备好的素白绢帛,略一凝神,笔尖饱蘸浓墨,胸中早有沟壑。

“使匈奴中郎将显,谨再拜奉书于司徒杨公(谏议大夫刘公、太尉陈公)尊前、显,一介武夫,本不应以琐事烦扰清听、然并州之事,关乎社稷边防,黎庶倒悬,情势危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张显静立一旁,目光随着荀彧笔锋游走。

“……王氏世居太原,本应屏藩北疆,然其勾结胡虏,私贩铁器盐粮,资敌以刃!雁门烽火连年,多少忠魂泣血沙场,边民膏血尽入王泽私库!”

笔锋陡转,描述抉择的艰险与无奈,复又归于沉痛、

“……新政草创,减赋税以解民困,设‘司法曹’以求公义,拔擢寒俊以广才路……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然才疏德薄,惶恐无地。

伏乞明公,念及北疆危局,黎民倒悬之苦,不吝赐教安民、御虏之良策?显顿首再拜,恭聆训诲!”

荀彧最后一笔落下,力透绢背,随即搁笔。墨迹在灯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字里行间的控诉与恳求沉甸甸地压在纸上。

“此信送达,”荀彧的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纵不能立得三位倾心相援,亦足可昭示我辈非为私利,确有万不得已之苦衷与安边保民之实绩,清流核心之敌意,或可消弭于无形。”

张显的目光在那绢帛上久久停留,最终颔首:“善!文若之笔,字字珠玑,情理兼备,令人叹服。”

“主公谬赞。”荀彧淡然回礼,目光再次投向那份承载着并州未来的名单。

张显的目光也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

荀彧起身说道:“十常侍,大臣皆有计出,但要堵住悠悠士人之口,还需再行举荐素有声望的贤才。”

“王烈,大儒郭泰高足,隐居太原乡野,德望素著。

陈纪,名臣陈寔之子,现屈居县学博士,才器宏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