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收割小麦 - 七零年代:我的哥哥是炮灰 - 给老板打工的日子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646章收割小麦

一顿晚点的早饭,一家人都吃的乐呵呵的,就连屋里的林长海都抱着小宝和老四出来了,老四太小,王美芝不让他吃辣,这孩子早上也吃的有些多,只能喝了点加了炸酱的面汤,算是跟着凑了热闹。

早饭之后,林立钟就去了谭老师那边,回来一个多星期了,就刚回来那天去露了露面。

谭嘉平最近一直在试验田里忙活着,冬小麦实验田今年已经是第二年了,这长势比第一年还要好一些。

而且,由于靠山村的大力支持,今年试验田的面积增长了好几倍,正好可以测测产量了。

“谭老师,”林立钟去了院子那边,只有代老头还在,顾明城和谭老师都没影儿,问了代老头说是去实验田了。

林立钟最先去的是村北边那块儿,是谭嘉平最早的那块试验田,也是最重要的,但是扑空了,林立钟也不着急,还顺便去了村里的鸡场看了看,路过蚯蚓坑的时候也忍不住瞅了一眼,嗯,味道是重了点,但是蚯蚓不少。

鸡场里的大妈还很热情的跟林立钟打了招呼,但是一直站在门口站着,没有让开的意思,林立钟也就没进去。

估计之前老是可着鸡场这边薅羊毛,给人薅怕了,仔细算算,自己这一春天也才从鸡场这边买了不到二十只鸡而已嘛,这大妈有点过于紧张了。唉,看来以后想吃鸡的话,还得让林二奶奶过来了,自己怕是已经不怎么受欢迎了。

一路上溜达着过去,大片的土地都已经开始翻地整地了,拖拉机和牛马都上阵了,有些窄点地方,偏远的地方,都是村里人自己扛着锄头自己上的。

试验田那片绿色在大片的土地上就格外明显了,所以林立钟走到村南边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谭嘉平老师。

他正带着顾明城和金昊在田里查看植株,田边上还站着一个人,林立钟这个位置看不到那人的长相,但是看背影有些熟悉,走到跟前了,才认出来,是袁鹏。

“袁主任。”最初接触袁鹏的时候,林立钟是跟对方倒腾奶粉来着,之后就是通过林二爷爷,唔,还有就是这人主动跑到她们靠山村来蹲点,也算是难得一见了。

倒不是说这干部来村里蹲点难得,毕竟这个时候都讲究个下基层,实地实践,所以,干部下乡在平常不过了,没见公社里的领导,上到杜主任,下到农业站的金昊,不都是到处跑嘛,整个公社,三十个村,五个屯子,他们一年不知道要跑多遍呢。

林立钟之所以觉得难得,是因为袁鹏所处的单位,革委会。

啧,总感觉这人跑到靠山村来,蹲点谭嘉平的试验田,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不过,人各有志,而且这人都已经四十大几了,还是身处那么个单位,那么个职位,要说他单纯来蹲点的,林立钟是不相信的,但是,不管对方出于什么原因,最终结果是谭老师的实验点和靠山村都跟着受益就行了。

去年的化肥,之所以这么顺利地运回到了靠山村,这里还是有袁鹏袁主任的功劳的。

这化肥的份额,一个公社每年就那么些,这么村子屯子的,不可能保证每个大队都能分到的。

靠山村已经靠着谭老师连续两年分到化肥了,虽然说这是谭老师争取来的,但是这份额到了县里,然后再到公社,嗯,这里面多少是要过遍手续的,少不得就有要协商的地方。

倒不是有谁要贪了去,而是化肥这东西,对于各个村来说,那都可以和成绩画等号的,都是想争取的,毕竟谁也不想年年年底开会的时候垫底,老挨骂。

所以,今年村里去运化肥的时候,是遇到点波折的,好在最后都顺利解决了,数量上,虽然比第一年的时候要少一部分,但也比老支书和村长他们预计的要多,这就可以了。

“是小林同志啊,这是病好了?”袁鹏手里正拿着谭嘉平的数据笔记翻看,抬头就看到了林立钟。

“嗯,都好了,我来找谭老师报到。”

“那先等会儿吧,老谭这边应该也快完事儿了。”

“好。”

两人只能算是认识,要说熟悉呢,还真谈不上,袁鹏因为林二爷爷的缘故是拿林立钟当晚辈看的,不太熟悉的那种。

所以,这几句话说完,就沉默了。

谭嘉平那边很快就结束了,带着一帮人很快从试验田里出来了。

各自的测量数据都交给了顾明城,方便回去统计,然后又简短地开了个小会,给大家解疑答惑,之后就各自散去了。

林立钟也是等人都散了,才上前去跟谭嘉平报到的。

“唔,都养好了?”

“好了,谭老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还是挺爱惜本钱的。”

“嗯,能这么想就对了,行了,走吧,咱们回去吧,你跟小顾一起,数据统计完了,咱们再讨论,对了,你之前寄回来的种子,我也都看过了,等再过上一周,气温稳定下来就可以种起来了,这育苗工作就安排给你了。”谭嘉平很快就给林立钟安排好了工作。

“好,”

工作恢复之后,林立钟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毕竟时节不等人,虽然有培养液的加持,但还是要早早准备起来的。

等水稻的秧苗全部栽种到地里的时候,试验田里的小麦也开始灌浆了,村里人也可以松口气了。

为了种这几亩地的水稻,他们可是下了大力气了。

这水稻嘛,是要种到水田里的,他们这一直是旱地,冷不丁地说要弄水田,谁也没有经验,只能按着谭嘉平的要求,一步一步来。

要不是之前有冬小麦和暖棚的成果在,村里人才不乐意干呢。

光是往田里放水就是一大难,一开始村里没有抽水泵,只能靠着人力一桶一桶地从河里往田里挑,好在这试验田选在了靠河的地方。

半个村的壮劳力,挑了整整三天,还是不成,谭嘉平没办法,只能托袁鹏去县里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弄几台抽水泵过来。

村里人也都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群策群力,还是有效果的。

村里有拖拉机,大家就用塑料布铺在车厢里,然后用拖拉机运水,这速度倒是提上一些来。

袁鹏也不负所托,三天之后,弄来了两台抽水泵,终于是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让秧苗顺利地栽种到了地里。

之后,老支书就开始安排村里人开始挖沟渠,从河边往田里挖,全村动员的那种,林立钟也跟着去干了几天,忙忙碌碌的,一转眼就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这期间,林长海一家回了滨城,继续以往的工作生活。走的时候,林立钟大包小包的给收拾了不少,吃的用的,地里的山上的,反正从黑市弄到啥都给安排上了。由于弄的东西有些多,林立钟不得不走邮局的,给他们寄回了滨市。

顾明城也收到了北平来的信,是顾广源专门给他写的,除了跟顾明城分享他的对象之外,就是简单提了一下明凯要结婚的情况。

顾明城跟顾明凯关系虽说不上多好,但也没有反目成仇,就给顾明凯写了祝贺的信,还委托他爸顾广英帮自己给顾明凯买了新婚贺礼。至此,两家之之前因为顾明城工作被顶而下乡的事情,也就算是彻底翻篇儿了。

林立钟这边呢,也是照常收到了林爸和林妈寄过来的信和包裹,哦,对了,还有林爷爷林奶奶的信和包裹,老太太知道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专门给林立钟做了两身衣服寄过来,还给林二奶奶也写了信,让她帮着看看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就帮着改改。

当然了,也有不正常的地方,林立北和许茜去冀省探亲一直没有回来,探亲假快到期的时候,林立北专门来了电话,让林立钟帮忙去他们单位给办了请假的手续,又请了一个星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