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刺客列传》(3)
第151章《刺客列传》(3)
“这里原本有一道门,”贺谦将火把凑近洞壁,照亮了两道缝隙,“不过已经被打开了。”他敲了两下洞壁,说道,“洞壁不是石头,是人为浇筑的,极为坚硬。这个洞并非开凿而成,而是人工修成的。”方才进出一趟,贺谦已将洞中熟悉了一遍,这时便将自己的发现一一说了出来。 “你说有道上的痕迹,在哪里?”胡客问。
“就在前面。”贺谦回答。
三人往前行走了十余步,洞道忽地戛然而止。
“这是第二道门。”贺谦举起火把,照亮身前,那是一道黑色的铁门,截断了整条洞道,“我说的痕迹就在这上面。”
胡客和姻婵凑近铁门,借助火光仔细观察。
铁门上有零星的刻痕,组成了一幅简单的图案,大略看来,是一个女人呈横躺的姿势,手拿一把刀子,割开了自己的肚腹,肠子从破口处流了出来。
胡客在刺客道待了整整六年,熟悉道上的诸多东西,眼前这幅图案虽然血腥,但看起来与刺客道没有什么关系。“这和道上有关?”他问。
贺谦如同念诗一般,一字字地念道:“十字毒断肠。”
这句话立刻勾起了胡客的回忆。他想起了当初冬青子讲述秦革四妖刃的来历时,曾提及了四句诗:“圆缺分阴阳,十字毒断肠。赤血问天地,黑鳞刺苍茫。”这四句诗流传于天层内部,贺谦从小便知道,冬青子则是从胡启立处听来的,若非冬青子的转述,胡客这辈子都不会知道这四句诗的存在。
胡客仔细观察铁门中的图案,发现那女人的手中握着的不是刀子,而是一柄短剑,瞧其形状像是十字,女人肚腹处流出来的肠子,有一截是断开的,正印了四句诗中的第二句:“十字毒断肠。”这足以证明,这个地方的确和刺客道有关,秦革四妖刃中暗藏的秘密,十有八九就藏在这条洞道里,藏在这道铁门的背后。
姻婵听到“十字毒断肠”这五个字,知道这道铁门与毒门有关。多年以来练就的警惕性,让她把铁门及两侧洞壁查看了一遍,仔细嗅了各处的气味,确定没有暗藏的毒阵,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道铁门既坚且厚,徒手根本不可能打开。
“既然设置了铁门,就一定有开门的法子。”如果想要封死这条洞道,直接用砖石堵死就行,没必要设置一道铁门。贺谦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在两侧的洞壁上仔细寻找,看看是否藏有机关。
胡客的注意力一直锁定在铁门的图案上。设置铁门是为了起到保护作用,没必要在门上雕刻“十字毒断肠”的图案,提醒这里与毒门有关。胡客隐隐有一种感觉,铁门上的这幅断肠图,或者说是“十字毒断肠”这句诗,里面还藏有文章。
对着铁门伫立了片刻,胡客忽然发现,图案上那女人握着的十字,其刃尖正好指向肠子断开的地方。
胡客立刻意识到了什么,把手伸向肠子断开之处。
胡客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断开的那截肠子,朝下面一扳,没有扳动,再往上一推,那截肠子竟是活动的,立刻往上滑动了一寸,露出了一个扁平状的小口。
胡客微微一笑,如何打开这道铁门,他已了然于胸。他让姻婵把十字拿出来,对准肠断处的扁平状小口,缓缓地插入其中。
十字便是开启铁门的钥匙,“十字毒断肠”这句诗的存在,则是为了指明钥匙孔所在的位置。
十字的刃身插入一半,前进受阻。胡客用掌心抵住柄端,用上全身力气猛推一下,十字倏地尽没而入。
只听“嗒”的一声响,像是锁闩弹开的声音,铁门出现了轻微的震动。
声音来自于铁门的左侧,胡客知道锁闩已开,于是握紧十字的柄端,向右侧使劲拉拽。
伴随咔咔的声响,铁门逐渐向右边滑动,一点一点地退入洞壁。
胡客拔出十字,和贺谦一起用力,将已经滑开少许的铁门推入墙壁。
铁门打开后,一股发霉犯潮的气味扑鼻而来。
三人在洞道里待了片刻,待前方的秽气流散得差不多了,这才举起火把,继续往前走。
走了十余步,又一道铁门横隔在三人眼前。
无需多言,三人立刻举起火把,观察铁门上是否刻有图案。
和上一道铁门一样,这道铁门上也刻有图案,只不过不是断肠图,而是大雨倾盆图。密密麻麻的雨滴从天而降,斜着坠向地面,仿佛将天与地连接了起来。毫无疑问,这幅大雨倾盆图,对应的是第三句诗——“赤血问天地”。
按照上一道铁门的开门方法,问天应该是这道铁门的钥匙,“赤血问天地”则暗示了钥匙孔所在的位置。
胡客凝视全图,很快找到了雨幕当中唯一一滴赤红色的雨滴。他用手指将赤红色雨滴按住,用力往上推。和之前的那截断肠一样,这滴赤红色雨滴也是活动的,在胡客的推力下,向上滑动了一寸,露出了一个细长状的孔洞。
胡客毫不犹豫地将问天插入孔洞,用相同的方法,很快便打开了这道铁门。
“如此看来,前面应该还有一道铁门。”等待秽气流散的时候,贺谦揣测着说。
秦革四妖刃是四件兵器,加以描述的诗共有四句,与此相对应,洞道里设置的铁门应该也是四道。第一道铁门,在三人进来前就保持着打开的状态,第二道和第三道铁门,已相继被三人打开,所以前面应该还剩下最后一道铁门。
等待了片刻,估计秽气已经流散,三人举起火把,小心翼翼地往前行去。
十余步后,第四道铁门露出了真容。
第四道铁门上,刻着鱼跃龙门的图案。数十条鱼有大有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但奇怪的是,这些鱼全都没有鳞片。
第四道铁门对应的是第四句诗,即“黑鳞刺苍茫”。从这句诗来看,这幅图上应该有鳞片存在,而且是黑色的。
胡客仔细观察,最终发现跃起最高的那条鱼身上,挂着一片细小的黑色鱼鳞。整幅图上,仅有这一片鱼鳞。胡客将这片鱼鳞移开,椭圆状的钥匙孔便显露了出来。
这道铁门的钥匙是鳞刺,可是鳞刺在胡启立的手上。
胡客尝试打开这道铁门。
没有鳞刺,他就用问天、十字或普通的匕首,但根本插不到底,没办法让门内的锁闩弹开。他尝试使用蛮力,但铁门坚如磐石,厚实无比,仿若一座大山,横在眼前,纹丝不动。这道铁门既然用于保护刺客道的秘密,岂能轻易被没有钥匙的人打开?
到了这一步,尽管离最后的秘密只有咫尺之隔,但三人却一筹莫展。
打不开第四道铁门,总不能一直呆在阴冷潮湿的洞道里,三人决定先退出洞道,再想办法。
在退出去的过程中,经过第一道铁门时,胡客有意停留了一下。
第一道铁门对应的是第一句诗——“圆缺分阴阳”,所以开门的钥匙应该是秦革四妖刃中的阴阳。关于阴阳的来历,冬青子曾告诉胡客,这件妖刃出自三国时蜀国铸剑师晋元之手,晋元将眉间尺铸出的废剑熔铸成许多方形铁片,经过精心打造,最终铸成了一柄铁扇,并为之取名阴阳。冬青子还告诉胡客,阴阳作为刺客道兵门之“鬼”的象征,已经失踪了十几年的时间,最后被屠夫找到,屠夫临死前将它交给了胡启立。
阴阳在胡启立的手上,第一道铁门却被打开了,这说明胡启立和烛龙的确来过这里,并且看破了铁门上所刻图案的用意,用阴阳打开了第一道铁门。但是两人没有十字,无法打开第二道铁门,所以第二道铁门才一直保持着未开启的状态,直到胡客、姻婵和贺谦来到这里。
要想打开第四道铁门,必须找到持有鳞刺的胡启立,要想报仇,也必须找到胡启立。对胡客而言,当务之急,就是把不知去向的胡启立和烛龙找到。
胡启立和烛龙现身平武县,已是大半个月前的事,两人的踪迹从平武县城一路向北,最后止于这条洞道。至于两人打开第一道铁门后去了何处,胡客暂时还没找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