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一)
“你所依仗的是什么呢?你觉得还会有人来救你吗?当我们过来的那一刻,你们已经是弃子了。”江晚嗤笑着看着眼前的乔秋月“母亲”还在痴心妄想。
“李寂已经自投罗网了,你们背后的人已经打算弃车保帅了,你还在等什么呢?”她的声音冰冷而嘲讽,仿佛一把利剑,直插对方的心窝。
“李寂?你怎么会自投罗网,而且就带了这几个人,我们的帮主呢?我们帮会里面的人呢?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来帮我们?城防图已经在我手里了,攻下了青阳县,我们就可以北上了,千秋霸业就可以实现了啊!”乔秋月“母亲”声嘶力竭地吼着,眼中满是绝望和愤怒。
李寂低着头,将头躲在黑暗中,一言不发。他的身影显得如此渺小,仿佛被无尽的黑暗吞噬。
“我不信!”女人踉跄地退后几步,放下了帮派的求救烟花。烟花“嗖”的一声直冲云霄,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然而,等待许久之后,却没有任何响应的烟花回应。天空依旧一片寂静,只有那道绚丽的光芒逐渐消失在空中。
李寂看着江晚,如死灰般的眼神道:“江大人!我自愧不如,我自认为我隐藏的很好,可还是因为一双鞋给露出来破绽,我李寂愿赌服输,就先行一步了。只望帮中之人饶我父母一命。”
李寂对着天空说了几句话,便对着江晚微笑着,拿着剑剖腹自尽。
速度快到,近在身边的铁牛没有反应过来。
“哈哈哈,我们苦心谋划的大业布置了十年,居然被你一个小娃娃给搅和了。英雄出少年,我是老了,青花,我们一起走吧。”
原来乔秋月的假母亲叫青花。
“你玩弄我和李寂地感情,我也不怪你了,既然生不能同衾,那就死同穴吧。”
乔秋月以最快的速度挣开了侍卫的束缚,用提前准备好的在腰间的一把软剑刺穿了自己和抱在身前的青花。
青花已经无力挣脱了,任由冰冷的剑刺入身体。
一片溅上了血滴的落叶,随着风飘扬而下,落在了江晚的肩头。
转眼,桂花村的风波已经过去数日了。
天气乍寒,庭中一棵柿子树长得又大又圆,红彤彤的柿子挂在瘦骨嶙峋的树枝上。一簇簇,一丛丛,挂在高高的枝头,笑着秋风。
深秋已至,满庭寂寞无声。
江晚喝着茶盏中的冒着热气的水,嘴中咳嗽着震动着胸腔的声音。
新秋时节,沉疴难愈,病痛总在季节交替时来的更加凶猛。熟透的柿子掉落在江晚的手旁,他望着这天地间唯一的热闹物件,心中感到无比的寂寞。
张奎每天都会过来看看江晚。这天中午,他爬上树,用布兜捡着柿子,随手挑了一个最熟的,在袖子上擦了擦,就塞进了嘴里。
“江大人,最近几天怎么咳嗽得这么厉害?想起我们一起破案的日子,那真叫人惊心动魄啊!如今,我已经无法再过上普通的生活了。”
江晚微笑着回答:“我更喜欢平淡如水的日子。”
张奎把柿子递给江晚,但被他婉拒了。“太甜了,我不太喜欢。”
张奎一边吃着柿子,一边继续说道:“江大人,沈云初大人和齐玉大人都离开了。他们回去领功去了。这次抓到了这么多敌国奸细,可真是大功一件啊!不知道天子会不会赏他们金银财宝,还是美女妇人,还是良田房屋,想想就觉得美妙啊,他们都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成就...可是,这里面也有你的功劳,你却没有人知道惦记。什么功劳都没你的。”
“咳咳咳...”江晚又开始咳嗽了起来。
“无碍。”江晚豁达的仰着头,迎着秋日带着寒气的阳光。
张奎是个武夫,并不懂避讳,只是觉得颇为不服,明明江晚这么料事如神,可是功劳却没有一件是他的。
“算了,洒家也不想说了,你个当事人都没有想法,我总不能挑拨你对朝廷有所不满。”张奎嘟囔着。
江晚没有表情的发着愣。
这件事,江晚替朝廷拔了毒瘤,如果青阳县的城防图被偷了过去,那么敌人便北上势如破竹,青阳县一旦失守,整个朝廷便被敌人如履平地的攻占。
这里可是有青阳江,一道自然的天险。
可是奸细却夜以继日的来丈量,可以看出来整个朝廷有多大意。
前几任死的蹊跷,所谓的鬼新娘是否是桂花村里的祭祀品。
前几日又是否死在了桂花村的奸细手里呢?
还是说这只是巧合。
沈云初觉得江晚的危险已经解除,已经迫不及待的回去看他的姐姐和外甥女了。
可是,江晚总觉得危险的气味朝着自己靠近。
“呆子,你在想啥呢?你这一病就是卧床不起,好不容易起来,不回去躺着,还在这吹冷风,我扶你进去吧!”张奎一边说着,一边关切地伸出手,准备搀扶江晚。他那粗中带细的性格,总是让人感到格外温暖。
江晚感激地看了一眼张奎,但还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想回房间。
她用有些虚弱但坚定的语气说道:“不用了,张奎兄弟,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是想出来透透气,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样会让我的身体感觉更舒服一些。”
张奎皱起眉头,担心地说:“江大人,您可别太逞强啊!您刚刚才从病魔手中逃脱出来,应该好好休息才对。如果您需要什么帮助或者有什么想吃的东西,尽管告诉我,我一定会尽力满足您的需求。”
江晚微笑着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意。然而,此刻的她心情沉闷,无法像往常一样与张奎开怀畅谈。
于是,她轻声回答道:“谢谢张奎兄弟,我真的没事。我只是心里有些烦闷,想一个人静静。”
张奎察觉到江晚的情绪低落,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兴致勃勃地说:“江大人,我最近去听说书的,听到了青阳县发生了一件趣事。您想不想听听?或许可以帮您解解闷。”
江晚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她的脸上终于有了些许表情,不再是之前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张奎见状,立刻来了精神。
张奎清了清嗓子,模仿起说书人的口吻和手势,绘声绘色地讲述起了青阳县的故事。
他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仿佛把听众带入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江晚静静地坐在一旁,认真聆听着张奎的讲述,她的思绪也渐渐被故事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