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最具民间智慧 - 本想做个假古董,却成了鉴宝大师 - 三尺妖带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55章最具民间智慧

时间过的真快!

我离开梅溪去到金陵,已经一年多时间。

站在爷爷尚且簇新的坟前,看着旁边我父亲已然陈旧的石碑。

我先给我爷爷点了三支烟,放在了他的石碑上。

然后又给我父亲点了三支,但是点完我方才想起来,我父亲其实不吸烟。

我父亲其实是吸烟的,后来因为我母亲,就把烟给戒了。

这些,都是听我爷爷告诉我的。

所以,我又拿起三支烟放在自己的嘴里胡乱的吸了起来。

“老爸,时间太长,我都把你忘了!呵呵,你不吸烟。我替你吸!”

“不吸烟,就喝点酒吧!茅台!真的,没兑水的!”

我给我父亲倒了一杯茅台,然后就把一整瓶放在了他的坟前。

“我在查你当年的事,我之前跟你说过的。放心吧,一定会查到的,为你,还有叔伯报仇。老妈那边,也放心。等报完仇,我就会全力去找她,无论生死,总会找到的。当然了,我相信应该还好好活着呢!”

捣鼓完我父亲这边,我又回到我爷爷这边。

我重新拿出一瓶新的茅台,一样给我爷爷倒上。

“没兑水啊!真茅台,现在咱有钱随便喝。而且,这些钱大都是从坏人那里挣来的,喝的放心,喝的舒心。你老人家呢,喝就是了,别管其他的了。放心吧,快了,等事情查清楚了,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完了,我就听你的。你让我不进藏古界,我就不进。好吧!”

我在我爷爷和父亲的坟前站了半天,抽了半包香烟,另一半给我爷爷抽了。

有时候我有点恍惚,发现短短一年时间,就物是人非,变化太大了。

我象征性的给两座坟添了点土,拔了几棵草。

实际上,三伯他们早就把全村的坟地收拾的干干净净,连石碑上的字都重新用红漆描过了。

从坟地下来,我就去梅溪老窑见了三伯和十三爷。

看着老窑库房架子上满满当当全部都是钧瓷,都是统一外形的钧瓷,属实让我有点吃惊。

这种宏大的场面,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

其实我小时候是经常见的,但是时间太长,我也早就忘了当年的景象了。

如今重现,不禁让我感叹无比。

“小九,一十八窑,共计得瓷两百一十七件。就这么一点,我们竟然从里面找了三件样品出来。”

十三爷听三伯说完不禁就摇着头补充道,“我的记忆里,梅溪几乎很少能烧个两百来件就得出样品的,尤其钧瓷就更难了。”

“十三爷,还不是小九给的配方厉害。小九啊,不愧是博士啊!还是读书人厉害!比我做一辈子瞎摸索厉害多了!”

“三伯,我博士没读完呢!”

“那怎么了?以前我就听你爷爷经常说,小九厉害呢,比他的老师还厉害。是不是你老师写的文章,其实都是你写的,然后他拿去发表了?”

“呵呵!也不是这样说,我写的,但也是老师指导的。”

“谦虚!年轻人谦虚好啊!”

的确,按照梅溪做旧的严格标准,能仅仅烧制两百两件样品,就能从中选定两三件确定的。

的确确品率够高了!

这是因为,我在读研的时候,在实验室里做过了n多次关于各种陶瓷烧制的配方实验。

其中,对钧瓷的实验最多。

因为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构成了钧瓷的特殊美感和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也让钧瓷价值不菲,所谓“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tt_keyword_addata-title="零售"data-tag="精品推荐"data-type="1"data-value="1914"></tt_keyword_ad>也因此,我们做文物修复在研究陶瓷时,相对来说研究最多的除了青花,就数钧瓷了。

而且,又因为钧瓷研究难,所以我的导师就更要我深入研究这个。

因为道理简单,一旦有点小进展,就容易出成果啊。

所以,我当年是对各种窑变的钧瓷都进行了试验,然后记录下各种窑变下的材料配方、烧制工艺等等。

而上次给三伯宋朝钧窑底子时,我也一同将一整套的烧制方案给了三伯。

这其中就包含了各种可能的烧制配方和工艺细节的区别。

而三伯拿到方案后,就马不停蹄着手烧制样品。

说实话,两百多件钧瓷,我一眼扫过去,基本上每一件拿出去随便做个旧,至少都能上中仿了。

就算不做旧,拿出去但工艺品,每一件也得几百块钱。

当然了,烧瓷器,肯定会出现很多残次品。

眼前这些,肯定也都是被挑选下来的,所以看上去自然很好。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