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杨大姐不知道国家以后会有什么政策,但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就算不知道国家的政策,也不知道国家要怎么治理,可是杨大姐知道一个道理,。
如果自己家房子后面有一片树,一开始家里面穷,所以就一直砍树,买木料,挣钱改善生活,那么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要是房子背后的木料都要砍完了,全部变长了光秃秃的山头的时候,那么自己家肯定不会再砍了,说不定还要种上几棵树。
杨大姐不禁想起来木材厂砍树的林场里面,已经空掉的几片山……
杨大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那我们现在不砍树也不成啊,每一年也都是有任务的。”
“确实不成啊,毕竟我们是国营的厂子。”桑瑜点点头,同意杨大姐的说法。
杨大姐又问:“你觉得钢厂会不会也有这个问题,比如矿石挖完了什么的?”
桑瑜想了一下,反正在上一世,这个因为环保而被停掉的木材厂比比皆是,反而是钢厂,特别是国营的大钢厂,还一直活得很好呢。
她斟酌了一下:“杨大姐,国家建设要上去,钢材是少不了的,可是木材嘛,其实替代品很多。”
杨大姐本来想反驳,可是又觉得这个事儿上争个长短也没有什么意思,就丢开了,又回到了自己原本的问题:“你觉得我们厂子以后会怎么样?”
以后会关停,会改制,会大面积的职工下岗,会变成天然林保护。
这些话桑瑜都不敢说,可是看见杨大姐那看着自己的殷殷期望的眼睛,桑瑜也只能含蓄的说:“我们厂子也有几万人呢,现在效益过得去,倒是发工资愁,可是以后要是木头卖不出去了,这么多人可是不好养活。”说着,她又顿了一下:“虽然,我们现在的工资都是上面发下来,可要是有一天,上面不给我们发了,让我们自己解决的话,不知道我们木材厂能不能坚持得住?”
桑瑜说这个似乎是无意中说起的,可是,杨大姐却一下子想起了自己见普开源的时候,他随意的说过一句话,“要是让你们自己养自己,你们厂子能养活自己不?”
杨大姐那个时候只是觉得普开源说这个话,是为了了解厂子的情况,也就老老实实的回答,他们厂子里的效益都是上交给了上面的单位的,养活自己也是看上面发工资,不太需要他们操心。
这个话是没有错的,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那更没要错了,普开源听了也没有说什么,他只是点点头,轻轻的说:“也是,你们工资是上面在在发。”
然后这个事情就过去了,普开源没有再提任何和这个话题有关的事情,杨大姐自己也没有想起来,甚至她都已经忘记了。<
但是,现在再和桑瑜说话的空挡,她死去的记忆又复活了,把这件事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顿时,杨大姐只觉得自己的后背上的冷汗冒了一层又一层。
杨大姐一把就抓住了桑瑜的手,问:“小桑,你刚刚说,我们的木料带来的利润实在是太初级了,也太少了,这个我想过了,确实是这样的,那么你觉得我们木材厂里面有什么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家具。”桑瑜点了点自己面前的办公桌:“杨大姐,你刚刚不也说,你也觉得我这里的办公桌你看着好,连普局长也觉得好吗?”
“是。”杨大姐愣了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你是说让我们卖家具?”
桑瑜点点头。
桑瑜记得自己以前打零工的时候,给一个家具品牌发宣传单,就在那个单子上看到过这个品牌的发家史。
它们就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几个村子里面的木匠做家具,然后村子里面拉出去卖,因为他们的家具样式挺新颖,后来他们的家具就卖起来了。
一开始,是村子里面几家人卖,后来,一个村子里都在做这个,最后他们直接成立了一个品牌,全乡的人都参与了进来。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那个乡村也已经变成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富裕村,他们的品牌更是卖到了国外去。
虽然说是乡村,可是那是在人口大省,一个村子的人数都在二十万,一个家具品牌养活了几十万人,还让家家户户都奔小康了。
现在是八十年代初,论市场,那可比九十年代更加的广阔,论凝聚力,他们是工厂,大家不管怎么样,那都是听招呼,没有那么多的小意见;论优势,他们有技术有机器还有人,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原材料。
所以,只要不作妖,老老实实的发展,想要亏损也是需要本事的。
“对,家具。”桑瑜给杨大姐简单的算了一下:“不说别的,我们就说我们自己的厂子里面,今年已经分了两次房子,我那天听刘比亚说,大概是三千多套房子,一套房子里总得要一点新家具吧,光是把这些家具做出来,厂子也能挣不少。”
杨大姐:“我们现在有家具呢,我们的家具还拉到外面去卖呢。”
杨大姐觉得桑瑜说得有点离谱,适时的提醒一下。
“是,我们现在的家具确实要拉出去卖,可是,杨大姐,你觉得我们家具厂里面现在的家具跟其他木材厂的家具有什么不同吗?”
杨大姐摇摇头。
现在流行做新家具是“三十二”条腿,也就是大衣柜、桌子、四把椅子、写字台和床,都是制式的,就算颜色不一样,长相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
桑瑜随便拿出了一张草稿纸,在上面画了几个家具的草图,其实就是后世最普通的衣柜、床、外加床头柜和沙发和茶几的样子。
可是杨大姐一接过图纸眼睛就沾在上面,再也挪不开了。
这些可是家具可是太漂亮了,都是她以前见都没有见过的样式,都不用仔细的思考,这样的家具和家具厂原来做得老家具放在一起的时候,她肯定会买新家具。
而且仔细看看,这些新家具基本没有腿,大部分都是板子,做成的箱子、柜子什么的,用桑瑜的话说,那就是“增加收纳空间”,现在的房子都小,家里的破烂又多,确实,这么一弄,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塞得下,家里面可不就整齐了。
越是这么想,杨大姐就越是觉得这些新家具大有可为。
想到这里杨大姐再也坐不下去,直接跟桑瑜告别,回厂办组织人开会去了。
等到杨大姐走了,毛雨桐才试探的问:“桑姐,这些图纸可是创新啊,就这么送给杨大姐是不是有点太……”
毛雨桐跟在桑瑜身边久了,也发现了,一个好的主意可是要比做出来的东西值钱多了,就算是她没有卖过家具,也能够知道那些家具代表着多大一笔收益,她不由得有点可惜。
他们现在卖个围裙都能卖得收益不少,要是卖家具的话。
桑瑜却笑眯眯的说:“家具这个东西,要做的话,涉及的东西太多了,人员、厂子、机器、原材料……我们一样都没有,与其这样,不如交给杨大姐他们做。你要知道,我们的万年青要想长久,还要背靠木材厂一段时间,只有木材厂一直兴盛,我们才能一直兴盛。”
毛雨桐本来就聪明,被桑瑜这么点了一下,她那原本在在心里面的疙疙瘩瘩也就消失不见了。
原来万年青管理处的人也就那么几个,所以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是毛雨桐或者桑柳,又或者是卖衣服的姑娘们谁有空谁就来做,不过现在人多了之后,桑瑜就直接招了一个做饭的阿姨。
因为新办公室还没有装好,所以暂时还是在桑瑜的院子这里,只等到办公室装好之后,就在那边的食堂开伙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桑瑜把身份证给了裴铮,立刻就引起了所有人的震惊,他们一个个的把身份证传过来传过去的看,羡慕的不得了。
恨不得自己也马上就能把身份证给拿到,
万年青这边的身份证除了桑瑜和裴铮是第一批的第一批次登记的,其他人按道理第一批都排不上他们,但是经过了岳金铭的事情,杨大姐直接就特批了他们万年青管理处的其他人也跟都在第一批里面登记了。
只不过他们都不是第一批次,至于什么时候能拿到身份证就不太好说了。的都排在了第一批的其他批次里面,虽然说是第一批,但是要拿到怎么也得年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