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官司(十二) - 佞妆 - 玖拾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佞妆 >

第三百零八章官司(十二)

人生的错觉——明天大概不会像今天这么忙,泪。

对不起大家,虽然今天要更两章,但是时间又怎么晚了。

这章是补昨天的更新,还有一章大概是赶不上24点了,但是96一定会写完再去睡觉哒,估计一点左右就会放上来,早睡的亲们明天起来看吧~~——

常郁昀白日里在府衙当值,后院里这些女客们往来的事情,都是楚维琳在打理,他从不会越主代庖,也不会要求底下人把后院里客人的出入一一报到他跟前,因此陶八姑娘过府的时候,他是不清楚的。

此刻听楚维琳提起,常郁昀俊秀的眉头微微一皱:“陶八?”

陶家的女眷,常郁昀只在宝庆寺里见过陶三太太与陶七姑娘一面,楚维琳也没有和他提起过陶八应该也是重生的身份,这会儿听见了,也只是一个称呼,对不上人。

方妈妈见他们夫妻有话要说,便要抱着霖哥儿出去。

楚维琳见霖哥儿一双眼睛圆溜溜地粘在地瓜丸子上,扑哧笑了,吩咐宝槿装了小半碗,让方妈妈带着霖哥儿去隔壁屋里用。

常郁昀弯着眼睛笑着看妻儿,只觉得她笑颜如花,霖哥儿撅着的嘴唇肉嘟嘟的,却是和那个正轻声细语说话的红唇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好看得让人想一亲芳泽。

知道楚维琳面子薄。屋里还有丫鬟婆子们在,常郁昀也只能想一想,不能付之行动,直到伺候的人都退了出去,才将她揽过来,凑过去啄了一口。

楚维琳讶异,可见他眼底桃花,满满都是情谊,愣怔片刻,笑着睨了他一眼:“我与你说正经事呢。”

陶八姑娘来府里能算是正经事?

常郁昀明白过来。道:“怎么?她是来求情的?”

楚维琳理了理思路。把陶八大约是重生的事情一一讲了:“我原本想着,她既然是再活了一世,兴许会通透些,却不想她心中全是和继母、妹妹斗争。旁的所有事都看得不清楚了。”

楚维琳说了不少。但陶八“甘愿做小”的心思。她并没有提及,常郁昀从未起过那样的心思,她若此刻提起来。多少又有些让他表态示清白的意思,这对他们两个人来说,实在没什么意义。

常郁昀认真听完,摇头道:“琳琳,不能以偏概全。我们两个是靠着这一世的经验,机灵晓事了许多,可并非所有人,得了这样的机缘之后就能大彻大悟的,况且,这世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他们能一路平顺心想事成走到暮年,凭的可不是经验,而是真的透彻。”

楚维琳也知道这个道理,七窍玲珑心,若能全通了,自然是聪慧过人,若和她从前一般只通了三四窍,大概也只能悲剧收场,这么一想,楚维琳指着自己笑道:“如今大约是五六窍?”

常郁昀挑眉,但很快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意思,不禁也笑了:“够了,再多些,就是妖怪了。”

没有人会嫌自己太过聪颖,常郁昀这话也是打趣她,楚维琳心里清楚,嘴上道:“我还宁愿做个妖怪。”

笑话过了,还是说起了陶八,陶八虽是两世为人,但她的目光永远盯着陶三太太与陶七姑娘,她兴许想过陶家于她的重要性,却从未把此放在心上。

这一点上,她和常郁昀与楚维琳是截然不同的。

常郁昀再不喜大赵氏和涂氏,再埋怨常恒淼,但为了常家的兴盛,很多事情都可以摒弃前嫌,虽然不会做到亲近关切,但不至于在背后算计生死,总归是桥归桥、路归路。

楚维琳亦是如此,她恨过黄氏、恨过何氏,可要把她们往死路上逼,她是不会那么做的,她不想做一把利刃,心思里也就是不让别人把她当枪使,这不是心善,也不是宽容,而是,不能为此毁了自己的前程和名声。

就如同当年闻老太太告诉楚维璟的那样,莫要因着楚维瑞毁了他的一生。

在牵扯到整个家族的利益时,很多事情都该放下,而不是像陶八姑娘那样,明明发现事情和前世不一样了,明明有些危及了,还在费心费力地教唆陶七拉着常郁昀落水。

可这些话说起来简单,实际心路,也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

虽然是前一辈子的事情,可那些深入骨髓的痛苦和悲伤是真真切切体会过,品尝过的,全部放下,也绝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人不可能一夜之间长大,也不可能一日之间通透,让楚维琳庆幸的是,他们两个一点点走出了阴霾,努力让自己的这一生过得舒坦平顺,而不是整日沉浸在昔日苦楚里脱不开身,想来,常郁昀也是这么想的。

“今日她大摇大摆地来的?”常郁昀问楚维琳道。

楚维琳颔首,道:“从大门那儿正儿八经递了帖子来,叫我说懵了,又在花厅里一个人磨蹭了会儿才走的。”

“倒是个愚的。”常郁昀评价道。

可不就是个愚的吗?

陶家的案子正是要紧的时候,陶家的几位老爷、爷都在大牢里关着,陶八姑娘大摇大摆上门来见楚维琳,百姓们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她是来示好来求情的,求情少不了银子、美色,若审案时常郁昀口风一转,让陶家无事脱身,那在金州百姓眼中,常郁昀能有什么好名声,好口碑?彻底成了官商相护的贪官昏官了。

为了这一点,常郁昀也不会轻饶了陶家。

楚维琳说得一点也不错,是陶八生生把陶家推到了绝路上。

此刻陶家那里。晓得陶八姑娘去见了常夫人却又无功而返,陶家老祖宗都忍不住责怪了几句。

陶八姑娘本就是一肚子委屈,闻言簌簌落泪,她自打重生之后,老祖宗从未和她说过一句重话,她承受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陶家老祖宗叫她哭得烦闷,也不理会她,催着问明州那儿可有信回来,底下人却只能摇头。

陶八姑娘闻言抬头。哭得一抽一抽的她结结巴巴复述了楚维琳的话:“听她的意思。乌大人那儿是靠不上了的。”

“怎么会?”陶家老祖宗绷紧了身子,老迈的面容再没有了平日里的笑容和慈祥,叫瞧着的人背后发凉:“乌大人在江南,虽然算不上说一不二。但也绝对不是谁能轻易越过去的。即便常大人的父亲曾是乌大人的上峰。常夫人的祖父在江南能跺一跺脚。可县官不如现管,常大人难道就能这么直截了当和乌大人撕破脸皮?事到如今,我们也不求着能全身而退。到时候少不得多掏些银子东西,只要留着陶家一口气,总能东山再起,常大人难道连这么点脸面都不给乌大人了?”

陶大太太亦连连点头:“乌大人会自顾不暇?我不信的。怕是常夫人诓你的,我这些日子算是瞧明白了,这些官夫人,一个两个都是扮猪吃老虎的。两位同知夫人还好些,毕竟是我们金州人,说话做事还留些余地,这常夫人,啧啧,到底是京城里官宦人家出身,这些手段可真厉害!”

“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陶老太太气得心肝疼,“两位同知夫人平素里也收了我们的孝敬,可事到临头呢,一样靠不住!她们男人就在府衙里做事呢,知州大人要保那江谦,在背后查我们陶家的旧事,一桩一桩翻老底,她们能没听自个儿男人提过?可她们有给我们露出哪怕一丁半点的口风没有?若是有点儿口风,我们早作准备,也不至于如此。”

陶家里头争论不休,可除了等乌礼明的回复之外,他们也没有别的法子了。

楚维琳的话到底给众人心中埋了阴霾,对明州那里的回复也有些忐忑起来,就怕叫楚维琳一语中的,乌礼明管不了也顾不上陶家了。

世上多的是嘴碎的人,陶八姑娘出入府衙的事体渐渐在城中有了些传言,有好事者更把前几日陶七出现在疏通河道的现场又和李同知一道落水的事体提了出来,一时之间,百姓心中都有些狐疑和猜测,这陶家的案子要如何审下去了。

金州小城,民风倒也淳朴,亦没有人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议论官家事体,可背地里,少不得也会提上两句。

这些风声传到陶家,陶家老祖宗一时怒火攻心,仰面倒了下去。

陶八姑娘怔在原地,目光发直,空洞地望着天井里的香樟树,这一刻,她才算明白过来,为何那日她从府衙回来,陶家老祖宗的面色会那般难看。

那并非因为她叫楚维琳驳了颜面,没有任何的收获,而是因为她把陶家彻底抛到了风口浪尖上。

思及此处,陶八姑娘心慌不已,她之前没有想明白就去了府衙,那为何楚维琳会见她,而不是让她吃闭门羹?难道楚维琳也没有想到这些细节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