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警觉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青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8章警觉

吊唁,封棺、下葬……

一切按部就班。

只是有些时候,李青还是会在清晨醒来时,微微仰起脸,透过打开的窗户去看院门,院门没有被敲响,六字真言也再没有响起……

其实,他看到的只是永青侯府那冰冷的大门。

事实上,小两百年过去,现在的侯府大门也不再是当初的大门了。

永青侯府虽还是那个永青侯府,保留着基本面貌,可里里外外却都充斥着修缮后的痕迹,看似没有变动,实则早已‘焕然一新’。

李青少了很多娱乐活动,没有再去听曲儿、听戏、听说书,除了给李信调理身体,更多时候要么钓钓鱼,帮李雪儿修行、聊聊天,要么翻看一下永乐大典,再要么就是躺着……

李青从不是个勤快的人,他一直是个懒人,甚至懒得娱乐。

时间如水,滚滚而去……

夏去秋来,天气逐渐转凉,李信先人一步,早早穿上了厚实暖和的衣物,也坐上了朱厚照样式的轮椅。

李信打小就不喜欢读书,十六岁起就跟着爷爷进了大明水师,自此开启武将生涯,这临了临了,倒是喜欢上了读书。

当然了,读的不是什么经史子集,而是父亲的著作……

李青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安慰道:

“不必担忧李家子孙的未来,所谓的肢解李家,也只是如汉武帝推恩令那般更平均的分一分家产而已,虽说李家人丁兴旺,可相较于李家掌握的财富,绝对能让每个人以及其后代,锦衣玉食的生活下去。”

“李家的钱,不会直接捐献出去,而是经由李家人花出去,以促使经济更好的流通……”

捐献给朝廷,再由朝廷下拨,反而不如‘民间挣钱民间花’来的高效。

富人花钱是最好的活跃经济的方式,甚至没有之一。

其实,早在宣德朝,李青就尝试过‘推恩令’,不过失败了。

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刚经历过永乐朝的‘劳民伤财’,百姓相对穷苦,且大明刚进入休养生息阶段,正是人口大爆发之际,没钱分+分的人太多,导致推行不下去;二是,资本还处于萌芽阶段,强行推动的话,对工商业极其不利。

基于此,李青没有坚持,选择了顺应世情。

如今不一样了,又一百数十年下来,大明的物质财富丰富了太多太多,且人口增长也进入平缓期,加之普及教育的持续发力……

再有数十年的功夫,长子继承家业的意识形态,也将不再坚不可摧。

到时候再旧事重提,抵触心理自然大大降低……

此外,若放任李家这么富可敌国下去,定然影响大明经济的发展,甚至会造成一潭死水的情况。

这是李青不愿看到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