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发展水路运输 - 穿越大唐:从驿站小卒到帝国巨擘 - 亲爱的葡萄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0章发展水路运输

苏木回到驿站的时候,商队补给完粮草,准备离开了。

“大人,这是咱们驿站的第一笔收入啊。”

等商队离开后,朱三一脸开心地掏出一个钱袋。

“收入?什么收入?”

“商队在咱们这又吃又住,还补充了粮草,当然得给钱啊?一共十贯呢。”

“什么!十贯!咱们驿站不是免费吗?”

十贯都能买两头驴了。

“大人你又没认真看手册,咱们驿站只对持有朝廷文件的官员和办公人员免费,商队是收费的。”

“等等,那也不对啊,他们昨天就住了一晚,今天粮草我看没要多少,就十贯?他有病啊,非得在驿站住,去客栈不香吗?”

听到朱三的话,苏木立马就找到漏洞,驿站这么贵,别人凭什么来你这住,客栈服务又好,价格也便宜。

“大人,我大唐律法有明文规定,非大唐人士不允许入住客栈等私人经营场所,只能入住官府开设的驿站。”

“我草,牛逼啊,不愧是大唐,这买卖厉害。”

苏木感觉自己找到了赚钱的新世界,也就是说,只要是外国人,都只能住驿站,在驿站,吃要给钱,主要给钱,补充粮草要给钱,还要收货物管理费,这简直就是在抢钱。

“大人,别想了,咱们清风驿位置不行,这也是对方第一次来大唐迷路了,不然这种好事,一年都遇不上一次。”

“嘿嘿,没人来,咱们就想办法让他们来啊。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

苏木整晚都在想怎么让外国商队走清风驿这条线。

他在系统商城兑换了一份这个时期的地图,虽然不一定很准确,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这个时代的外国商队,来大唐肯定是直奔长安,清风驿在长安的西南西方,所以只能考虑西方的商队。

从地图上来看,西方来的商队不论是哪个国家,都选择走的另外一条线路,那天线路的路更好走,而且更平坦,会节约很多时间。

反观清风驿,不仅多山,因为不是交通要道,所以路也很烂,换做苏木是商人,他也不会选择走这条路。

“总不能修一条直达长安的水泥路吧。”

其实这是个解决方案,但是根本就不可行,首先水泥现在还没弄出来,其次,要从清风驿修一条水泥路到长安,除非是朝廷出面,否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苏木一时之间也没了主意,只能一直盯着地图,结果还真被他找到一条生路。

“涪江?”

地图上的涪江,原来是一大唐最北边然后南下,沿途会经过长安和清风驿,最后到最南端的出海口。

“陆路走不通,就走水路啊。”

在古代,陆地运输能力远远比不上水路,水路不仅速度快,装载量也大,费用更便宜。

。。。。。。。。

第二天一早,外面还飘着雪花,苏木却等不及来到涪江。

此时的涪江大部分支流已经被冻住了,但是主河道依旧水流湍急。

“这简直就是天然的运输航线啊。”

观察了半天,苏木终于得出这个结论,脸上大喜。

回到驿站叫来朱三。

“朱三,附近可有会造船的工匠。”

“有,涪江河流上,船只很多,沿途造船的工匠不少。”

“好,有就好,你这今天辛苦一下,帮我去招船匠,多招一些来。”

“大人招船匠干嘛?”

朱三一脸茫然,这苏木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昨天还说要想办法吸引外国商队来清风驿,今天居然又要找船匠。

“嘿嘿,我昨天不是说了要吸引外国商队来清风驿吗,我研究了一晚,咱们清风驿到长安,路上没有任何优势,但是如果咱们发展水路的话,那就不一样了,省时,省钱,相信这些商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朱三听后,立刻就来了精神,原来找船匠是为而来驿站的未来,拍着胸脯向苏木保证一定办好。

三天后,朱三找来了三十六名船匠,几乎是把丰年县的所有会造船的人都找来了。

不过虽然人找来了,但是苏木还要给这些人好好培训一下。

这些人之前都是单打独斗,最多的也不过带上一两个学徒,造的船也是那种单人的小舢板。

苏木问了一圈,这些人中,造过最大的船也不过是那种摆渡船,挤一挤能坐七八个人那种。

“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很远啊。”

苏木决定了要发展水路,那肯定不能是小打小闹,利用自己的初级木匠知识,根据驿站的情况,挑选了一种内陆货运船只。

遮洋船是明清漕运体系中体型最大的船型,最初用于沿海海运,后也进入运河深处。

长度约八丈到十丈(约二十五米至三十一米)。

宽度约一丈六尺到二丈(约五米至六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