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丰年县的震撼变化 - 穿越大唐:从驿站小卒到帝国巨擘 - 亲爱的葡萄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9章丰年县的震撼变化

当长安的一种高层从船上下来那一刻开始,脸上的震惊之色就没停过。

周遭漫山遍野的金黄和翠绿,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农作物,宽阔且平坦的道路很坚硬,看样子是为了防止雨水的冲刷和马车的碾压,来往的人流,不似别处百姓的面黄肌瘦,码头上除了异国商人,还有许多本地小贩热情叫卖,大家谈笑风生,说着家长里短,看上去一片欣欣向荣。

仿若世外桃源的丰年县让这些见多识广的大臣们也不禁有些恍惚。

“这~~这就是丰年县?”

“天啦,真是想不到,这如此偏远的一个小县城,居然发展得如此之好。”

大臣们看着眼前的一切有些不敢相信,这是大唐初建能拥有的县城?

“老杜啊,说句不好听的,这丰年县可为我大唐第一县啊。”

房玄龄看着眼前一幕,心里不禁有些惭愧,这不就是他终其一生想达成的目标吗。

“是啊,这苏木果然年少有为啊。”

杜如晦也在心中感叹一句,自己这些人果然是老了。

长孙无忌则是一脸沉思,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勒个骚刚,这才不到一年,贤弟这地方变化这么大。”

领军的程咬金看着翻天覆地的丰年县,有些不敢相信,要知道就在一年前,丰年县还是个破败不堪,百姓饭都吃不饱的地方。

等着众人来到县城的时候,更是震惊得嘴巴都合不拢。

一个偏远地区的小县城,居然正在修缮城墙,要知道修缮城墙耗资巨大,这笔费用是地方承担不起的,所以只能伸手像朝廷要,但是朝廷每年税收有限,除了边关几处紧要的地方,即便是长安这个首都的城墙,也是很多年都没动过了。

“长孙大人,这丰年县修缮城墙是你给拨的款?”

杜如晦还有些不死心地向一旁的长孙无忌问道。

“不可能,这修缮城墙动用资金巨大,我一个人可做不了决定。”

长孙无忌吓得赶紧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虽然他位高权重的,但是一些涉及到底线的事情他是断然不会做。

“那难道这是丰年县自己掏的钱。”

杜如晦话音刚落,在场的大臣们都震惊不已。

。。。。。。

众人一路震惊的来到县衙,总算是见到了李世民。

“臣等见过陛下。”

大臣们行完礼,李世民什么都没说,也不顾大臣们舟车劳顿,径直带着大家又朝城外走。

“我说这陛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嘘~”

大臣们更加疑惑了,看皇帝表情似乎也不像是谁惹他生气了,反而一脸的喜色,似乎是有什么好事。

直到大家跟着李世民再次来到郊外的农田,李世民才开口。

“苏木。”

“臣在。”

“收吧。”

“诺,收粮。”

早已在农田旁等候多时的农民们开始挥舞手中的农具,进行收割,流程和上一次一样,土豆,红薯,玉米,每个品种收割一亩,然后现场称重。

大臣们此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看来程咬金说对了,皇帝是为了粮食把大家叫来的,不过他们又有些好奇,即便是这些没见过的新品种粮食每亩没多个一两石,也没必要这么劳师动众啊。

不过很快现实就打了所有人的脸。

“玉米亩产实收八石(去玉米芯),土豆实收三十石,红薯实收三十五石。”

登记人员刚报完数,人群就炸了锅。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世上怎么会有产量如此高的粮食。”

“陛下,臣恳请治苏木欺君之罪。”

有冲动好事者根本就不顾眼见为实,直接弹劾苏木,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正常粮食亩产也就一二石,高一点的无非也就是两三石,这动不动就是三十石,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李世民本来心情大好,一听到这些人既然抛开事实不谈,就告起了苏木的状,脸色立刻阴冷了下来。

“你,你,还有你,亲自去称。”

李世民强忍怒气,直接点名刚才几个闹得最厉害的大臣,让他们亲自去复称,这让那几人有些意外,心里也开始有些不安起来。

不过为了证明苏木的谎言,他们也是硬气上手,直接配合起来。

只不过三种新品,加起来都将近八十石了,就这三位平日养尊处优的大臣,才称了十石就已经累得直不起腰,看着身后还有如小山一般的粮食没有称,心里已经开始慌了。

“看来这粮食产量是真的。”

“废话,陛下又不是傻子,咱们来之前肯定都已经证实过了,不然会让大家跑这么远?”

其他大臣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声音不大,但是称重的三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心里暗骂,你踏马知道怎么不早说,让我们几个在这累傻子。

“陛下,臣以为这亩产应该没有水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