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太子安然无恙
李承乾看着满朝文武震惊的目光,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他的腰杆从来没有这么直过。
“儿臣见过父皇。”
李世民这也是第一次看见康复后的太子走路,和正常人一模一样。
角落的李泰,目光死死地盯着太子,嘴巴震惊的都能吞下东北鹅蛋了。
他可是亲眼看见李承乾的腿当初折成什么样子,也是亲耳听到御医说太子这辈子都只能瘸腿了,但是现在太子却安然无恙地站在面前,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这还在其他人耳中以为是说太子完成什么任务回来,但是只有太子知道,父皇这话指的是什么,心中一阵感动。
看来父皇还是关心我的。
“父皇,此次儿臣带回来上等精盐三千石,可解燃眉之急。”
太子的话让大臣们先是一惊,随后又暗淡下去,三千石食盐确实能解燃眉之急,但是同样也会让世家更加肆无忌惮,收缩食盐来要挟皇帝。
“苏木成功了?”
“回父皇,丰年县府尹苏木已经成功研制出海盐,只要海水不枯,便能源源不断造出上等精盐,而且所需成本远远低于井盐和池盐的消耗。”
“哗~~~
此话一出,才真的是平地一声惊雷,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海盐,但是他们知道皇帝这又是悄悄干了一件大事,世家引以为傲的食盐优势可能从此就要不复存在了。
“陛下瞒得咱们好辛苦。”
“你有没有发现,陛下最近经常悄悄干这种釜底抽薪的事儿。”
“又是苏木,到底还有什么是这小子不会的,厨艺,医术,种地,造船,写诗,现在制盐也来了。”
原来苏木在朝堂之上的名声也不过是略有耳闻,但今日起,苏木的名字将让每一个大唐的高层官员铭记于心。
但与此同时世家也将苏木牢牢记住,食盐可是世家的重要收入之一,苏木的搅局,算是彻底将世家得罪死了。
。。。。。。。
早朝之后,李世民留下一种心腹还有太子,李泰也自己跟了来。
“太子,你在走两步给朕看看。”
食盐的事情虽然让李世民高兴,但是太子的腿好了,更加让他这个父亲感到欣慰,忍不住让李承乾在走两步给他看看。
李承乾自然是顺从,在殿内大步走来。
“当真是彻底痊愈了?”
“回父皇,苏木说在修养一两个月便可完全恢复,跑也没问题。”
“哈哈,好好好。”
此时大家餐恍然醒悟,想起来苏木医术高超,连皇后的顽疾都能治好,太子的腿必然也处置于苏木之手。
储君无恙大家自然高兴,只有李泰看着健康完好的太子,心里的怒火恨不得将皇宫给点燃。
“苏木,苏木,这个苏木到底是哪里蹦出来的。”
李泰暗自咬牙,已经将苏木列为自己的黑名单,下去后一定要好好调查调查。
远在丰年府的苏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长安诸多势力给顶上了,此时的他正在开会。
“诸位有什么问题畅所欲言。”
苏木每个月会组织丰年府的官员开会,主要是讨论一些棘手的问题,这次刚好临近年底,苏木也准备把自己明年的发展计划,简单给大家说一说,大家心里也好有个底。
“启禀大人,咱们今年高产粮虽然丰收了,但是粮食全都被朝廷按市场价格收走,所以咱们现在是有钱但是没粮,还请大家定夺。”
此人不说,苏木差点忘了,现在丰年府的粮食已经不多,所以要赶紧想办法买粮才行。
若是对其他人来讲,这可能是一件棘手的事,但是苏木之前帮长安买过粮,所以轻车熟路。
“行,这件事我知道了,保证十日之内,买到粮食。”
“多谢大人。”
这官员满意的坐下,对于苏木这个上级,他非常满意,每次有事情需要解决的时候,从来不推诿。
现在能留在苏木手中做事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真心实意干事儿人,因为苏木赏罚分明,而且是个实干派,很多只会阿谀奉承之辈,要么就被苏木想办法弄走,要么就是这些官员自己找关系早就调走了。
现在留下的官员中,很多都是原来想干实事,却被上级打压的人,但是自从苏木来了之后,这些人可以说是放开手脚,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对百姓好,对大唐好的,苏木一律支持。
这也是经过几个月磨合,下面官员为什么会对于一个年纪轻轻的顶头上司这么信服的原因。
“大人,下官有一事。”
“你说。”
“大人,自丰年县和寿春县合并成丰年府后,丰年在北,寿春在南,丰年因为之前有大人在,所以发展势头一直很好,但是寿春县本就临海,耕地少,商户就更是寥寥无几,如今发展除了一个制盐工坊以外,并无其他产业,虽然有大人调拨救济粮,不至于百姓饿肚子,但是自身没有根基,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你叫什么名字,适合官位?”
那人见苏木问他名字和官位,以为是他哪句话说错了,得罪了上官,心里不禁有些发虚。
“下官薛科,现任市令,原在寿春县任职。”
“不错,你一个小小的市令居然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善于观察,也心系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