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姑姑要嫁了
我二叔今年没有再出广东打工了,因为我六姑年底就要出嫁了,她要在家织布,准备嫁妆。现在我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地里和田里的活就是他们俩也忙不过来,所以我二叔也就留在家里帮忙。
我们农村的姑娘出嫁都是要自己织布的。织布先是要去镇上买线回来纺线,纺好再装到织布机上织,听着好像很简单,单是纺线就要几天时间,因为线纺不好,后面就不能织布,所以纺线是个大工程。下雨天或是不忙的时候,我那些已经出嫁的姑姑们也都会回来帮忙纺线,很是温馨。
我爷爷的木工活做得相当好,他们家的织布机就是我爷爷自己做的。他还自己做桌子,凳子椅子等等,我常常去看我爷爷刨木头,他刨出的木屑卷卷的薄薄的一片,很好玩。
我阿爹闲暇时也会自己做木工活,可木工活是个细致活,需要耐心,像我阿爹这样没耐心的人做出来的东西是歪歪扭扭的,后来他也不爱做了,偶尔编个竹篮就不错了。
我每天有空的时候都会来我奶奶家看我六姑织一会布。木梭在织布机上来回穿梭着,一块布用不了几天就织好了,真是太神奇了。等我六姑离开织布机的时候,我的好奇心又犯了,我还偷偷上织布机上学着我六姑织布的样子,来回织过几回呢,有时被我六姑发现了,还没等她开骂,我就笑嘻嘻地快速跑回家去了!
我想我大姐出嫁的时候肯定也是要织布的,可是大姐会织布吗?也不知道大姐现在怎么样了?我给她新写的信也不知道她收到了没有?还有,她会给我打电话吗?我呆呆地想了想。
时间一晃,又到了收稻谷的季节,今年收稻谷我们家和我爷爷家两家人商量好一起收,连割稻谷都是一起去的,我准六姑父也来帮忙一起收稻谷了。他是一个非常会聊天的人,爱笑,长得还真的挺帅的,怪不得我六姑会一见钟情呢。
可能是因为人多力量大的缘故,十天左右就把我们两家人都稻谷都收了回来。今年收稻谷真是出奇的快,且轻松又愉快,往后我们也是这样一起收稻谷的,直到我爹和爷爷打了一架,才又分开的。
又到开学的时候了,我们都回了学校,再回校时,我哥也读初三了,而我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很快我也可去读初中了。
今年,我们村有一个从广东打工回来的年轻小伙子买了一辆二手中型班车,他现在每天都在村里拉客去各个镇上或是县城里赶集,早上八点半发车,下午三点回来,现在去赶集真是方便多了,只需要花一元钱就能坐班车,许多人都愿意花两元钱坐一个来回,毕竟坐车省时又省力,谁不喜欢呢。
周末的时候,我六姑叫我陪她去镇上买结婚要的东西,我娘同意了,他还给了我五元钱叫我带着一起去,她叫我想买什么就自己看着买,我弟弟妹妹想跟着去的,但我娘没让去。
我和我六姑上了班车,车费是六姑帮我给的。来到镇上后,我紧跟着我六姑,我还是第三次来镇上,对这个镇还不熟悉,我怕自己走丢了,所以紧跟着我六姑。
我们这个镇叫青山镇,我外婆他们的那个叫城东镇,相隔也要半小时的车程。来赶集的人还真多,镇上都铺着水泥路,也有一间间小平房,那都是商铺,里面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我就一路跟着你六姑走,她买的东西大多都是我帮忙提着的,我都十五岁了,长得都有六姑高了。
中午的时候,我六姑带我去吃了一碗粉,五毛钱一碗,素粉,煮的非常好吃,我还是第一次吃汤河粉。吃过粉后,我们提着大包小包回了班车上,还好我们早点来了,要不都没有位置坐。我们乡就只有这么一辆班车,所以坐车的人特别多,挤得门都关不了。
秋去又冬来!
有一天,我终于收到我大姐的回信了,她说她今年会回家过年,我开心的跳了了起来,真好,今年终于可以见到大姐了!
我六姑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六出嫁,我大姐赶在二十五这天回来了,时隔两年再见,大姐变得更漂亮了,头发长长的黑黑的披在肩上,皮肤白嫩嫩的,双眼皮丹凤眼,高鼻梁,再配上一张瓜子脸,真的是世界上最美的人了,我觉得。看到我大姐的时候,我抱着她哭了,我娘也和我们抱在了一起哭了一会儿,都在用泪水诉说着这两年的思念之情。
二十六这天是个热闹的日子,一大清早,我那些姑父们就和我爹他们一起拉着猪来杀猪了。农村办酒席都是自己养猪的,热闹又喜庆!
这是忙碌的一天,我爹带着堂叔和姑父那些男人们忙着炒菜,我爷爷在他的院子旁边搭了一个很大的棚,架了几口大锅,男人们就在这炒菜。我娘则和我大姑、四姑他们忙着煮饭,今天十几桌的客人,米饭是一定不能少的,几口大锅在蒸着米饭。我五姑就带着我和我大姐还有表姐们一起去洗碗,三四箩筐的碗洗好放在筐里,就等着摆桌了。我哥和表哥堂弟他们负责任端菜添菜,这真是一场热闹的酒席。
到下午四点多的时候,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新郎来接新娘了。只见我六姑穿着大红的嫁衣,化着精致的妆容,盘着好的头发,在我大姐的搀扶下,慢慢的下楼来了,堂屋里挤满了看新娘的人,我站在椅子上才能看到新娘。我六姑给祖宗上了一炷香,然后再哭着和我爷爷奶奶拜别,以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最后我姐扶着我六姑走出了家门,走到外面后,我大姐打开了一把红伞,挡在了我六姑的头上,这是出嫁的风俗。而我和我妹我表姐表妹们还有村里的那些未出嫁的女孩子都跟在了新娘后面,我们要给新娘送嫁,一直送到新郎家,然后在新郎吃饭过夜,第二天中午还要护送着新娘回娘家,再由新郎自己把新娘领回家去,这婚礼就算完了。
我看着前面的新娘和伴娘,心里有高兴也有不舍,渐渐地,大家长大了,都要嫁人了,家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