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大明的卫生改革(4k)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京城这场痘症风波终于落下了帷幕。
可也正是因为这场天花,让杨宪意识到,有必要推动大明进行卫生改革了。
不然,这一次是天花,下一次还不知道会是什么。
在杨宪看来,并非传统中医不行,而是传统的中医有很强的局限性。
在中医这个领域,非得有扎实的医学积累,在名师指点下行医多年,积攒下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给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但这样主观性实在太大,要靠大量的经验和直觉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这就造成医者出师很困难。
甚至成名已久的两个大夫,对同一个病人都可能给出不同的诊断。
而大部分大夫学艺不精,看病基本靠蒙,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的误诊。
至于此时的西方医学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信马由缰、草菅人命的代名词,看看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诊治过程就知道,简直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杨宪推崇一直以来就是现代医学,西医代表不了现代医学,从来就没有中西医之分,而只有传统的旧医学与现代新医学之分。
杨宪将自己的想法和朱标讲了,立马得到了朱标的大力支持。
其他不说,眼下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在全国各州府设立牛痘接种站,对所有大明百姓进行牛痘的接种。
杨宪开口道:“可以将各州府惠民药局进行改制,成立医院,专门负责该地区百姓看病问诊之事。”
“杨卿的提议自然是好的。”朱标皱了皱眉,接着开口道。“可朝廷怕是一时间找不到如此多的大夫。”
惠民药局只是放药的。
可真要按照杨宪的说法,改成医院的话,大夫从哪里找。
专业医学人材,无论哪个时代都是稀缺的。
即便是到了后世,医疗仍旧是紧缺资源,医院365天,每一天人数都是爆满的。在我国医疗是最无法让百姓感到满意的。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道:“如果是按照如今大明的情况,医生人数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趁早培养医学专业人才。”
朱标眼睛一亮,忽然想到了什么,开口道:“杨卿你是要和之前建立师范学院、军事学院一样,建立一个专门培养医生的学校?”
杨宪笑道:“没错,成立专门的医学院迫在眉睫。医学院和医院既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又有明确的功能区别。前者是研究如何治病,培养医护人员的地方,而后者是前者的用武之地,也是前者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
朱标听后十分兴奋,不过很快又是冷静了下来,有些担心道:“但凡是有名的神医,都会敝帚自珍,挑选弟子的眼光也格外高,他们真的愿意将自己一辈子的医术无条件传出去吗?”
杨宪轻轻摇了摇头,开口道:“和如今这些学校一样,新成立的医学院所传授的医学知识也将会是全新的,我会亲自授课,力求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可以在学校任职授课的讲师。”
听杨宪愿意亲自传授医术,朱标自然再高兴不过了。
要知道杨宪可是连天花都能治愈,说他的医术是古今第一人都不为过了。
他肯开班授课,恐怕过来听课的大夫会把医学院的教室给挤爆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