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少年英才·赵寅 - 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 - 塞外闲人一枚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019章少年英才·赵寅

中元帝国,湘江府

湘江府知府赵寅携一众衙署官员,站在丰都河河堤上,看着对面黑压压,聚集而成的虫群,脸上满是慎重之色。

赵寅出身京兆赵氏,是京兆赵氏当代家主的四儿子,其母出身低微,也就导致了他这个庶子因为没有母族的撑腰,在赵氏族中,并不怎么受到长辈们的待见。

十一年前,年仅六岁的赵寅就被其父送进了皇家官学读书,这倒不是说赵寅天资有多么出色,其父对他有多么的看重。

单纯就是其父不待见赵寅,不想天天看到他;但是杀子的事儿,作为大族族长,他也干不出来。

索幸有皇家官学这么个地方,可以不花钱就将人养起来,赵寅的父亲也就顺手将赵寅塞进了皇家官学中,让其自生自灭去了。

皇家官学虽然在他们这些世家眼中,算不上什么特别好的地方,他们不会将自家的嫡系子弟送去皇家官学读书。

但是皇家官学毕竟还挂着‘皇家’这个名头呢,如果自家的那些庶子,能够通过皇家官学,结识一些权贵之后,对于他们这些世家来说,自然也是极好的。

要是有幸,他们这些庶子能够和皇室的那些皇子、公主啥的,搭上关系,那对于他们这些世家来说,简直就是赚大发的。

所以,对于赵氏家主来说,如果赵寅能够混出个人样来,那对他们京兆赵氏来说,自然是有极大助力的。

就算是赵寅没混出个人样来,等到他年纪差不多了,搞一门亲事,让其入赘出去,给赵氏家族换些利益来,也是稳赚不亏的。

就这样,赵寅整整在皇家官学,上了八年的学;期间除了祭祖等大型节日,他不得不回到赵家府邸,去和那些所谓的亲人们虚以逶迤外。

其余时间,赵寅就老老实实的呆在皇家官学中,学习所有他认为有用的知识。

五年前,太子陈环成年,获准组建太子卫戍;赵寅虽然也很努力,但还是因为年龄太小,没有被选入太子卫戍之中。

赵寅为此,还失落了好一阵子,感觉自己的努力就像是白费力气似的。

不过,就连赵寅都没有想到,他人生的转机,来的是那么的猝不及防,来得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三年前,三皇子陈琦因为经营丰都驿缺少人才,皇帝陈伽罗下旨,将他们这些没有被选入太子卫戍的皇家官学学生,全都打包送来了丰都驿;交给陈琦安置。

起初,他们这些人对来这个传说中鸟不拉屎的丰都驿,还是很抵触的。

毕竟,他们这些人还是自认为自己算是有着不错的本事的,就算是不加入太子卫戍,凭借着他们的能力,入仕为官,慢慢的努力晋升,也是有机会出人头地的。

就算是不入仕为官,就留在皇家官学,当一个夫子,那也是个不错的差事,怎么着都比来这鸟不拉屎的丰都驿强吧。

不过,当他们这些人来到丰都驿,见识到了丰都驿的不同后,他们这些人才明白,他们之前的认知是有多么的可怜,是有多么的可笑。

他们在丰都驿,没有看到行乞的流浪汉,没有看到食不果腹的百姓,甚至都没有看到衣衫褴褛的穷苦人。

他们看到的是红光满面的丰都驿百姓,看到的是知礼晓义的男男女女,看到的是衣着整洁、神采奕奕的老老少少。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比京畿首善之地更为繁华,更为和谐的丰都驿。

赵寅第一次对丰都驿的变化产生出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在丰都驿主司府安排他们下乡考察的时候,赵寅是最为积极的一个。

赵寅靠着自己的双腿,走遍了丰都驿的每一个郡县,每一个村庄,每一寸土地。

赵寅用自己的双眼,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丰都驿。

等到回到丰都城的时候,赵寅变瘦了,变黑了,同样,赵寅原本还有些浮躁的心,也平复下去了。

所以,在陈琦安排他们进入兰园学科区重新学习的时候,赵寅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彻底将自己当成一个初出茅庐的白丁,认真的跟着兰园学科区的夫子们,学习知识。

赵寅他们在皇家官学学习的时候,皇家官学的夫子,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让他们背古之先贤的文章,让他们从古之先贤的文章中,领悟深意。

当然,相较于那些书院和私塾,皇家官学是有辩论课的,而皇家官学学生们辩论的课题,也都是和时政有关的内容。

这些辩论,对于他们日后入仕为官,学习治理天下,还是有极大的益处的。

不过,皇家官学的改变,也就仅此而已了。

而在兰园学科区,赵寅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那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分科治学。

在兰园学科区,赵寅他们每天的课程都是被排的满满当当的,他们不仅要学习古之先贤的文章,还要学习数算和百家之学;甚至他们还得上体育课,在武夫子的带领下,练习强身健体的运动。

赵寅他们这些人,在来丰都驿之前,其实都是有各自的学习方向的,也就是百家从学——师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精研那一家的学术。

但是来到丰都驿,加入兰园学科区后,兰园学科区的夫子,直接就将他们原本的从学方向彻底给废了。

墨渊这位东洲大陆赫赫有名的文道宗师,向他们展示了文道宗师的真正实力。

墨渊用了整整七天时间,和他们这些各家学子论讲经典,用着他们学派的理论,将他们这些人说的哑口无言,差点就怀疑人生了。

七天之后,墨渊看着那些被自己说道怀疑人生的小崽子们,微笑着说道:“百家之学,各有所长;治国治家,当知因地制宜,因情而为。”

“困守着某一家的理论,不知博览天下,博古通今;你们所成,终究也只不过是小道耳,永远难成大器。”

然后,他们这些从京畿首善之地来的,皇家官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们,终于放下了他们所有的骄傲和坚持,将自己的身段放低,开始学习墨渊口中,真正治国之道。

而在这些皇家官学的学生中,赵寅是最为出色的那一个。

起初,赵寅在所有皇家官学学生中,其实表现并不算是多么的出色;他不善于做那些花团锦簇的锦绣文章,他更喜欢做一些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事情。

而在此之前,不管是在皇家官学,还是在京城的文人大会上,人们更加看重的是那些锦绣文章,赵寅那种过于实在的行为处事方式和学习方式,在那些达官显贵们的眼中,多少是有些上不得台面的意思。

可是偏偏,在兰园学科区分科治学的模式之下,赵寅的这种脚踏实地,成为了极为稀有,极为契合的优秀品质。

墨渊对于这个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脚踏实地的孩子也很是喜欢,对赵寅的评价极高。

后来,经过墨渊的推荐,赵寅成功通过了陈琦的考核,成为了陈琦的贴身秘书,协助陈琦处理政务。

赵寅在陈琦身边,学习了整整一年半,从陈琦身上学习到了不少的东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