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熟悉考场 - 穿越农家子,不科举,难道种地? - 花间沽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48章熟悉考场

“娘,这碗姜汤喝下去,我是不是得天天流鼻血啊。这要是鼻血流太多,我会不会更虚弱啊。”

周氏正准备将碗端起来塞到李牧承手中,闻言动作一滞,就听自家宝贝儿子的话再一次幽幽响起。

“要是因此让我没了精神,在几日后的科举考场上出了问题,晕倒或是鼻血糊在了答卷上被人误会为给主考官传递信号,那可就……”

周氏哪里还有让李牧承喝姜汤的想法,急忙将姜汤碗端的更远了些。

但还是要解释一番,免得儿子再误会了她为娘的一片苦心,心寒就不好了。

周氏想起刚到这边以后听说的消息,据说好多学子因为压力大,身心极为脆弱,特别容易钻牛角尖。

有些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学子,因为压力大都差点儿疯了。自家承儿年纪本来就小,要是再因为自己这个做娘的一时没照顾到情绪出了问题,让她可该如何面对?

“娘亲刚刚在隔壁听你打喷嚏了,以为你是得了风寒。担心你身体出问题,这才给你熬了姜汤喝。”

李牧承这才明白,大热天的娘亲为啥端着一碗冒热气的姜汤过来。

他都忘了刚刚自己打喷嚏的事儿了,见娘亲紧张到不行的样子,李牧承也联想到前几日有两个边关来的婶子想要快速和自家娘亲拉近关系,没少聊一些八卦。

除了夸赞李牧承竟然会创造出大酱以外,自然也聊到了有关读书人的事情。

周氏听到的那些,李牧承当然也听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李牧承也是没想到,科举压力自己没感觉到多少,倒是将娘亲吓得不轻。

“放心吧娘,我年纪还小呢。别人在我这个年纪别说是童生了,启蒙估计都没启蒙明白呢。你儿子我马上就要去考秀才了,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我就算是再晚几年出发,也是同期考生之中领跑的存在。你就当我这次去熟悉考场了,放轻松些。”

实际情况是,李牧承和冯墨扬沟通几次后,又找了前几年的秀才试题仔仔细细做了一遍后,冯墨扬觉得李牧承大概率能拿到个好名次。

李牧承这次可没打算空手而归,更不是来刷经验的,而是抱着一鸣惊人的想法来的。

周氏别的不行,对于家里两个孩子一向是说什么便信什么。

“行,娘听你的。”

周氏也没在这里继续耽搁李牧承读书的时间,拿起姜汤就走了出去。

“娘,你可千万别想着不能浪费就把姜汤喝了啊,万一补太过了还要抓药吃,浪费钱财不说,更伤身体啊!”

周氏的身影一顿,面上讪讪的。

若不是李牧承特意提醒了这么一句,周氏还真有一种自己把这碗姜汤喝了的想法。

“放心吧,娘把姜汤放凉了就倒进花盆里。”

人不喝,那就给花喝吧。

……

十日后。

冯墨扬和沈修竹二位带队,携南城书院十几个学子来府城参加科考。

众人并没有去李牧承落脚的地方打扰,而是早早就已经和府城这边的望月酒楼打了招呼,包下了酒楼后面一个宽敞的小院儿。

李牧承也是收到消息后,才赶来和冯墨扬等人汇合。

“不错,瞧着气色更好了。果然谁照顾都不如亲娘照顾着让人安心。”

冯墨扬拍了拍李牧承的肩膀,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李老二那个当爹的个子高的原因,李牧承的身高比上次分别之时见到的时候窜的又猛了许多。

“师父!”

冯墨扬慈爱地摸了摸李牧承的脑袋,“你在这儿稍作片刻,等等你沈先生和其他学子,咱们一起出发去贡院那边。”

贡院到底是比镇上的考场要大上许多,为了明日入场时不耽搁时间,也为了熟悉一下贡院这个地方。学子们这次是允许在先生们的带领下进入熟悉环境的。

“如果你们此次科举顺利,不出意外的话,直到京试与殿选之前,你们的考场都会在这个地方。”

不管在哪里求学,学子都是要回到原籍进行科考的。

不然就如今南城书院的规模,来此参加秀才考的学子不会就这么十几个人。

“不过考官你们就不用想着混个脸熟了,为了科举的公平性,童生以上的每一轮科考,主考官都会换。至于换到哪个府城的主考官,或是从京城分派下来的主考官,没人会提前得知消息。”

冯墨扬此话不假,所有主考官被选中后都会送到同一个地方分开禁足,被送到其它地方监考坐上马车的时候都是蒙着眼的。

别说是想要贿赂主考官的人了,就连主考官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

再加上主考官只负责监场,阅卷的人有三十几个。每年科考成绩都会封存档案,送到京城之中去。

且封存的档案里带着的试卷,必须得是学子本人的考卷,并非誊抄出来的。

也不用担心有人在答卷上动手脚,或是再让人重新写一份答卷替换掉原本那一份。

考生们答题专用纸张上面是有编号和颜色区分的,答卷和草纸都是有数的。科考结束后也是要查张数的,差一张都不行。

且整个过程都有与科举完全无关的武官盯着,极大程度确保科举的公平性。

李牧承听到这里心微微一松,如此便好。

他还真有些担心会有人以权谋私,随意更换别人的人生。

实则有一句话冯墨扬没有说,那就是有些权势的官员都有自己的手段更换最终科考人选。更有各种方式想法子让那些有才能的学子为他们所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