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准备好迎接工作
1997年7月2日,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矗立于泰国首都曼谷闹市区的“沙吞独特大楼”(图右侧高楼)是一栋未完工的建筑,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袭而被迫叫停,成为世界最高的烂尾楼之一。
泰国财政部和国家银行1997年7月2日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多年来实行的泰铢与老鹰挂钩的汇率制。由于经济过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泰铢出现大幅贬值;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几个月内,泰铢兑美元汇率从25:1迅速下降至57:1。
泰国货币如此大幅贬值不仅引起多家金融公司倒闭,经济泡沫破灭,金融秩序混乱,而且最终引发了席卷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风暴。由于危机源于泰铢贬值,所以也称为“冬荫功”(tomyumkung,泰式酸辣虾汤)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三个阶段
亚洲金融风暴自1997年7月2日开始爆发,到1999年结束,期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国际炒家对港岛的操盘失败,然后接着在毛熊也遭惨败,随即退出亚洲市场。不过这也致使毛熊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到1998年底,毛熊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而林成很清楚,亚洲之所以会爆发金融风暴。
第一.东亚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产业政策运用失当导致产品、企业和产业结构不合理。1994年,老鹰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表的《东亚奇迹的神话》中就质疑了亚洲四小龙的增长模式,东南亚其他国家也面临类似问题,即经济主要依赖资本的积累和密集的劳动力投入,缺乏真正的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也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
第二.东亚各经济体过度依赖出口。东亚各经济体普遍采取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容易受到外部需求的影响。
第三.“三元悖论”的冲突。“三元悖论”,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资本的自由进出这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来实现调控的目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大多数东亚经济体采取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同时,在未经任何测试和防范的前提下贸然开放本国资本项目,导致国际资本大幅流动,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第四.经济协调与危机救援机制缺乏。实行单一的盯住美元汇率而缺乏区内汇率的有效协调,加剧了危机对区内国家的冲击。危机发生后,区内国家竞相实行货币贬值,形成恶性循环,则加速了金融危机的扩散。
而林成知道他在东南亚的最终布局等金融风暴来临之时就可以完成。到时候东南亚一半以上的企业都将由九龙集团掌控,那时九龙就真的可以说在东南亚只手遮天了。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泰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是房地产大量过剩,债务危机爆发,金融机构坏账剧烈增长,出口不断减少,外汇储备不断消耗。在内因和外因的同时夹击之下,泰国经济面临崩溃。
1997年初,受伤的猎物散发出的美妙气味不断吸引着食肉动物从四面八方赶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量子基金,他的老板叫做索罗斯。他们先是以较低的成本借入大量的泰铢,然后在1997年6月集中火力同时抛售泰铢,泰铢的供应量一下大增必然导致汇率下降,这个时候泰国政府不得不继续消耗本来就不多的美元储备买入泰铢,可是泰国当时已经没有多少外汇储备了。到7月2日,泰国在万般无奈之下投降了,宣布泰铢汇率自由浮动,实际上就是允许贬值,当天泰铢马上大跌17%。
在汇率下降之后老鹰他们再次买入泰铢还之前借的泰铢,完成套利。索罗斯大获全胜,泰国金融危机引爆。
泰铢一路下滑,“老鹰人飓风”很快就扫荡到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因为东南亚各国的经济状况,汇率制度和泰国高度相似,所以索罗斯如法炮制,同样的手法在各个国家上演一遍。货币纷纷大幅贬值,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等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
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没有经历狂风骤雨的洗礼,大海就不能称之为大海春暖花开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