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不惑
云天惊呆,久久未能言语。他倒不是怕三蝠杀他,而是惊于他的“仁、义”之说。良久,云天才说道:“前辈,此言差异。我虽然没读过几本书,但也是知道些事理。所谓的仁,乃是对万物之仁,而非对一事一人甚至一个物种之仁。所谓的义也是如此。您枉杀义士,虽对二哥有‘小义’,却对天下失了大义。”
接着他心一横说道:“假如是我杀了您二哥,如果您杀了我,我决不希望您自杀。您杀我是失小‘仁’,但以您这些年的慈悲之举,您活着还会救更多的人,是‘大仁’。我也算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死得其所了。”
看着一脸茫然的三蝠,云天叹气道:“您心中一直无法释怀的只有五福教之事。其实您大可放任五福教之事不管,虽然失了‘小仁小义’,倘若能就此打开心结,心无旁念行更多仁义之事,这才是大仁大义。”
听完云天的话,三蝠闭目沉思。
他书生出身,自幼立志报效国家,造福一方百姓。可惜造化弄人,稀里糊涂的成了御灵师,又结拜了几位无恶不做的异姓兄弟。他有心想与这几个兄弟断绝关系,奈何抹不开一个‘义’字。况且这几位兄弟对他确实不薄。他淡泊名利,却有家有族。这些年他虽一人逍遥自在,未对教中出一分力或者说是做过一分恶。可是多年来他的几位兄弟一直替他默默照顾家、族,从未抱怨或是索取什么。
多年来他游历天下,行侠仗义之事也做也不少,可以说是救人无数。可有一心结却始终栓在他的心上:他自年少就立志仁义于天下,却不能阻止几个兄弟作恶。为此他整日抑郁寡欢,仅五十余岁看似却像个老者。
如今一个山野小娃竟能说出如此之话,真让他汗颜。也让困扰他多年的心结就此打开。
“哈,哈。小兄弟一番话,彻底点醒了我。是啊,我只在乎这小仁小义,却丢了大仁大义。我总纠结这蜀国的五福教,可天下之大不只有蜀国。我不理五福教失了‘小仁义’却也不影响我在天下行其它仁义之事。只要我心存仁义之心,又何必拘泥一事,一国。”
他接着说道:“我也曾问过一些大贤之人这个问题,可他们全都让我杀了兄弟求‘大义’。哼,我看他们只会懂‘仁义’之名,却不懂‘仁义’之道。”
他郑重其事地向云天一拜:“多谢小兄弟,我虽多年一直行善,却直到今日才想明白这些道理。”
三蝠接着说道:“敢问小兄弟这些道理你是怎么懂的?祖上是否出过大贤之人?”
云天一笑:“我家世代打猎为生,那有什么大贤。村中有个小学堂,里面有些启蒙的圣贤之书。从那里学到的。”
三蝠诧异道:“我书香世家出身,那几本圣贤之书我不说倒背如流也差不多,可我没发现有这些道理啊?”
“可能老师不同吧,世人为私心、为私欲,多曲解圣人之意。反到是我们穷乡僻壤,没有先生,自己胡乱解读出来的道理更合圣人的本意。”
三蝠忙追问:“这话也是你想出来的?”
“这可不是,是我爹说的。”这句话确实是云天父亲在生下他后的那段时间和村长闲聊时说的。村长后来又在闲聊之时说给了云天。没想一句随口之话,却戳破了这世间虚假的面纱。
三蝠再拜:“这一拜是我作为读书人对令尊的敬仰。”云天斜了半个身子,算是受了礼。
三蝠接着说道:“今日之后我再也无颜提自己读过诗书。人生之初,性本善良。或许我们刚见时送你的那句不忘初心,我才是真的不理解。可笑我还大言不惭,好为人师,惭愧啊!”
说着说着,突然他大笑起来:“蝠兄啊,我们的心结可以解开了。你在哪?我这就去找你!”
说罢,他疯了一样的跑了,也不理会云天二人。他渐行渐远的身影似乎佝偻见好,直立了许多。
望着远去的三蝠,云天有些失落。三蝠的心结已解,今后不再迷茫。可他自已呢?他将何去何从呢?
雪儿走了过来,拉住云天的手:“哥哥,你还在发愁去哪吗?”
“嗯。我虽然没有心结,却也迷茫。谁又能替我指路?”
云天坐下,开始深思。他离山没多久却经历了许多,他梳理着自已的见闻。他的爹娘定是和蜀国有关,不然剑阁井中不可能藏有轩辕剑,娘的雕像也不可能矗立在皓月岛上。这些他早就想问清仪,只是和玉京他们在一起时不方便问。分开后清仪就气急败坏地走了。如今他不想再舍脸去求清仪,当然也找不到她。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忽然他眼前一亮,心道:“对了,去找墨韵,姑姑一定也知道。我猜她一定和我父亲有旧才会认我为侄儿的。”云天很有自知之明。
“雪儿,我想好了,我们去找墨韵姑姑,然后问清我父母下落。不管我父母在不在人世,问清后我们就周游列国,锄奸铲恶,作一对人人羡慕的神仙侠侣!”
听到“侠侣”二字,雪儿的脸一下红了。她低声的道:“我早就说过,哥哥去哪,我就去哪。哥哥在哪家就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