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金兰篇(十)瑞光 - 山风折水 - 闲饮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山风折水 >

第68章金兰篇(十)瑞光

宁静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格,洒在做工精细的木质长椅上。靠垫上绣着素雅的莲花,与整个候客厅的色调相得益彰。

没过多久,门帘一挑,一个年轻的僧人走了进来。

“二位施主,”他双手合十,“住持有请。”

遥岚和逝川站起了身,跟在引路僧人的背后,向寺院深处走去。

高大的梧桐树下,住持向他们迎了过来。朴素的僧袍披在她身上,颜色黯淡,却庄重整洁。她苍老的面容上布满了皱纹,目光深邃如湖水,蕴含着无尽的慈悲。

二人心里都有些惊讶。

算起来,二人去过的佛寺都不在少数,却是第一次见到女住持,并且竟然是在瑞光寺这样大的寺庙里。

双方双手合十,行过了见面礼。

“阿弥陀佛。”住持沉静地注视着他们,“不知二位施主专门拜访,所为何事?”

遥岚又深深地行了一礼:“我等乃南阳游客,素来崇尚佛教,今日路过此地,深感震撼,故而拜访。”

住持微微颔首,神色平和,而后缓缓转身,引着他们向屋子走去。

三人跟在住持身后踏入屋中,屋内布置简洁而素雅,他们在蒲团上坐定,方才为他们引路的小僧人迈着轻快的步伐,不一会儿就将热茶依次放在三人面前。袅袅的水汽升腾着,淡淡的清香充盈了这间小屋。

“你们,从南阳来。”住持率先开了口。

“正是。”遥岚颔首,“南阳并没有如瑞光寺这般宏伟的寺庙,即使是在别处,在下也没有见过。”

住持闻言,脸上染上了淡淡的笑意:“阿弥陀佛,心有佛者,弗论所处佛寺之奢俭也。”

“师父所言甚是,”逝川开口,嗓音低沉,“弟子近来心中困惑,不知可否向住持师父讨一句禅语。”

遥岚听了逝川的话,有些惊讶,忍不住微微偏偏头,看了逝川一眼,却见他双手合十,神色虔诚,不似作伪。

住持将目光移向了他,沉默地与他对视半晌,随后伸出右手食指,蘸了蘸面前的茶水。

逝川顺从地将手递了过去。

住持在他的手心里画了三下,不知写了个什么字。

逝川紧紧地握住了手心。

住持嗓音和缓地开口,沙哑中透露着温润:“水困于山,不馁其志。山阻其流,不改其清。水之柔,可穿石而过;水之韧,可破山而出。心若如水,困境何惧。”

遥岚不知住持写了什么,也没听懂她说的话,只得暗自将这云山雾绕的一段话记在了心里,想着日后慢慢琢磨。

可逝川却仿佛完全听懂了,他长长的睫毛低垂着,将所有的情绪都掩盖在了眼底。

遥岚思索了片刻,将目光移向住持,问道:“劳驾,能否请您也为在下垂示。”

可没想到的是,住持却深深地叹了口气:

“无命是命。”

她道。

遥岚愣住了。

无命是命?

什么意思?

住持对逝川说的话,尚且有几分模糊的指示意味,可对遥岚说的这四个字,却真真是一点启示都摸索不出。

并且,遥岚觉得,这句话并不像什么好话。

果然,逝川错愕地抬起头,微微皱了皱眉。他偏头看了一眼遥岚,又把目光移向住持,问道:“是福是祸?”

住持讳莫如深地摇了摇头,没有再回答。

“既然没有什么可指点的,那便是可以随心所欲了。”遥岚却并没有过多地纠结这句话的含义,“若能不受拘束,也不失为一件善事。”

住持上下打量了遥岚一番,最后将目光落在了他神色淡然的脸上。

“奇哉,”住持赞许地点点头,“虽年少,却有遍观云烟之释然。”

袅袅的轻烟从香炉中升腾而起,散发着淡淡的檀香,让人心神安宁。遥岚端起面前的茶碗,慢慢地抿了一口。

“住持师父,”茶碗置于木质的茶盘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在下还有一事要向您讨教。”

“瑞光寺如此宏伟,不知是何起源?”

住持闻言,微微一怔:“人们来到此处,多为祈求福祉,或求指点迷津,已经很久没有人关心过瑞光寺的起源了。”

她神情复杂,遗憾中夹杂着哀伤,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虽然,那是一段本应该被人铭记的,波澜壮阔的过往。”

“愿闻其详。”遥岚道。

住持偏过头,望向了身侧的屏风,仿佛是在透过屏风看着什么,眼神中的感情令人无法看透。她垂下眼,苍老沙哑的声音缓缓地响起:

“琉沙攻破东丘,实在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那个冬天冷得刺骨,比往年的任何一个冬天都要冷。

尤其是对于秋荷来说。

天上的云朵成了浅灰色,光秃秃的树抖着枝干站在河边,河岸上的草地上早已覆上了层层的银白。

秋荷跪在厚厚的雪中,下裙早已被雪水浸透,双腿麻木,连硌着她膝盖的石头都感觉不到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