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生是个力气活
接生是个力气活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即苏州城,城外也当真有个寒山古寺。
武侠作品里,寺庙出场最多的用途不是烧香拜佛而是投宿,还是免费投宿。
是夜,清安一行人已在苏州城外的古寺内安顿妥当,正打算组队来个夜游古寺,一场暴雨骤然而至。
“真是天公不作美啊……”清安对天一声长叹。
“姑娘,寺庙外头好像有人在敲门。”
“和大门隔这么远还能听到,且雨声还这么大……”清安光想想就觉得刺激“不会是女鬼吧?荒山野岭,风雨交加的夜,青葱水嫩的俊小伙,采阳补阴的绝色女鬼……唉唉,我还没说完,等等我!”
寺门前,大门紧闭,门外果真传来急切的叩门声,混杂在雨声里几乎难辨。
大石离门最近,赶快将门打开来,门刚开一个身影便栽扑进来,他还未来得及看清来人的模样,脚脖子已被牢牢抓住:
“救救……救救我家夫人,她快要生了……”
寺里清一色的和尚,生理常识基本为负的三个年轻小伙自然也指望不上,接生大任毫无疑问地落在了清安身上。
给人接生清安是头一回,好在她略通理论。
“准备剪刀、热水和干净的布。”
清安交代完后便把门一关,门外的人也赶紧行动起来,这一夜,寺庙上下灯火通明。
然而,生产却不如期望的那般进展顺利,产妇声嘶力竭的叫喊,一声比一声痛苦,一声比一声虚弱,一盆盆清水进一盆盆血水出,看得门外一众人触目惊心。
“阿弥陀佛,佛祖保佑。”
不知过了多久,厢房里终是传出婴儿啼哭,众人悬着的心也终于跟着放了下来。
天边黑云犹在,雨却是已经停了,隐在云层后的月散着朦朦胧胧的光。
厢房里,清安站在床边,看着襁褓里皱巴巴的孩子,新生的降临让她感到喜悦,可当瞧见边上方才命悬一线此刻终因疲惫睡去的产妇,却又情不自禁的伤感起来。
当母亲的明明都是这样辛苦、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把孩子带到世上,可为什么有的母亲舍弃孩子时也可以那么不屑一顾?就算有自己的人生要走,难道就不能再偶尔回头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吗,哪怕是一眼,都不可以吗?
“清安姐你眼睛怎么红了?”
“困的。”清安佯装无事,只感叹道“女人生孩子还真是拼了命的不容易。”
闻声,守在门口的两人默契地对了个眼神,自以为抓住重点的他们,已在心中打好了今日向上汇报的草稿。
“那小红丫鬟呢,怎么去了这么久也不见回来,不是又腿软跌倒在哪里了吧。”
清安正说着,就听得门外院里传来一阵脚步声,然后,只见刚才她嘴里还念叨着的丫鬟正领着一年轻男子进来,男子身材魁梧,漆黑的一对浓眉下生着一双似猫一般的眼,腰间别着只酒葫芦,三两步便来到了床前。
清安见男子对这母子二人流露出的温情关切不似假意,也便懒得多管别人的家事,眼神示意大石赶紧撤。
丫鬟见二人要走,正要开口说什么,清安先一步冲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她有话出去说。
门外,丫鬟下跪重重叩谢几人恩情,这份感激清安受了,而后将她扶起,嘱咐道“产妇和孩子都需要安静,我们先走了,记得让你家主子快些换下身上那衣裳,以免得个伤风感冒把病气过给产妇和孩子。”
丫鬟连连点头,一路直将几人送到了院门口。
天将亮,院外站满了一众佩刀护卫,清安没有在意,只带着自己的人径直往前走,迎面一个小个子姑娘风风火火走来,身后还跟着两名容貌酷似的年轻男子,与他们擦身而过。
紧接着,清安就听得身后吵闹起来。
“小红你把门关了什么意思?”
“我家夫人和小少爷要静养,恕不见客。”小红双手环抱胸前只身挡在门口。
小个子姑娘不忿,大声道“我家小姐好心好意让我……”
“呸!如果不是你家小姐,我家夫人他们怎么会吵架,小少爷怎么会早产,少在这里假惺惺。”
“小红你怎么能这么说,这是个意外。”
“是啊,你也不该对小泥巴这样无礼。”
听到两人都在为自己说话,被唤作小泥巴的姑娘脸上露出一丝得意,小红横一眼出言维护的两人,怒道“你们平时爱跟在她屁股后面我管不着,可做人好歹得讲良心,扪心自问,夫人自小跟你们一起长大待你们哪点不好,你们就这样胳膊肘往外拐,简直狼心狗肺!”
“你凭什么骂他们!”
“那你又凭什么对他们呼来喝去,你以为你是谁,连我爷平时都不这样对他们,你凭什么,就仗着他们喜欢你?哼!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怕选了这个丢了那个就索性吊着两个,你这样的人我看不起。”
“你满嘴胡说,我跟你拼了!”
“这小红丫鬟瞧着低眉顺眼,柔柔弱弱,护起主吵起架来还蛮厉害的嘛,不过打起架来……”远远看着已扭打起来的二人,清安决定再帮一把“大石,你英雄救美的时刻来了,上!”
大石摸摸头,愣是副没明白过来的模样,呆呆看着清安。
“你应该听过这个故事吧,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嘛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同另外两个小和尚去打水……”清安娓娓说着,趁大石听得晕乎,一把将他推出了老远去“加油!我们是你坚实的后盾!”
身边俩小伙:这姑娘好不厚道啊,不厚道起来跟他们主子一样一样的啊!
扬州城,驿馆。
正午的阳光刺眼夺目,映得掩在茂树荫下的屋内也是一片亮亮堂堂,清安懒洋洋翻身下了床,照照镜子里已消褪的眼袋和黑眼圈,心满意足地转身洗漱去。
今日一大早,一行人便离开了寺庙,赶着到城中驿馆投宿。
驿馆,最初是传递朝廷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后渐渐发展成为朝廷人士旅途下榻或临时办公、会客的地方,简言之就是古代公务员出差指定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