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秦王政:武德充沛(灭嫪毐)
第67章秦王政:武德充沛(灭嫪毐)
由赵琨担任联络人,有一个极大的优势——他原本就是个活泼好动的,照旧每天鲜衣怒马,呼朋引伴地去上学。今天招摇过闹市,带着同窗找王先生蹭饭。明天跟尉缭一起垂钓,捣鼓出一款超级鱼饵,引得咸阳城中的钓鱼爱好者纷纷抢购。后天到隗先生在终南山的别院观看弓箭的制作流程,大后天邀请昌平君、昌文君等贵戚在水上乐园宴饮,顺便介绍表弟张良给大家认识……
无论赵琨怎么折腾,都不会显得特别突兀。因为他一向如此爱玩爱热闹。
吕不韦虽然发现一点端倪,但甘罗已经事先报备过,是要除嫪毐。所以吕不韦并没有干涉,还利用职权给他们提供一些便利,缺人手就帮他们调配,缺兵器就签字开咸阳武库去领。只可惜吕不韦的权限不高,他每次只能从武库调用五百套兵甲,再多,就需要太后赵姬的印玺。
今年的正旦,恰好赶上三年一度的大朝会。上至公卿将相,下至公府掾属,都要沐浴熏香,换上簇新的礼服,用隆重的礼节朝拜秦王政。
话说在秦国扩张版图的过程中,吞并了二十多个戎狄之国,其中有十二个戎狄国家,成为了秦国的附属国,他们的现任首领也来朝贺。
章台宫中处处张灯结彩,铜鼎中焚烧的香篆升起袅袅轻烟。
由吕不韦带头,渭阳君、镐池君……昌平君、昌文君,廷尉、治粟内史、仆射隗林、五大夫王绾等几十位官员出列,联名进谏,要求为秦王政举办成人仪式——冠礼。
赵姬猝不及防,根本招架不住这么大的阵仗。一旦秦王政加冠,传达政令就不再使用太后的印玺,而是需要秦王的御玺,这意味着权利的转移。
赵姬使出拖字诀,敷衍道:“冠礼需要准备很多东西,还要提前选择吉日,仓促间怎么能行?改天再议吧。”
谁知赵姬一手提拔的负责占卜、挑选吉日的官员太卜竟是一株墙头草。
感受着朝中汹涌的暗流,以及秦王政鹰隼一般冷锐的目光。太卜见势不妙,知道风向已经转变,他立即顺风倒向秦王政和吕不韦这一边,凑趣地说:“微臣最近观天象,亲眼目睹紫薇宫中的北辰帝星与日月交相辉映,此乃大吉之兆,于是微臣沐浴斋戒,占卜了一番,二月就有两个适合为大王举办加冠典礼的吉日。”
这属于友军的背刺,稳、准、狠,赵姬险些吐血三升——她继续拖延的理由被推翻了。
渭阳君老神在在地开口:“那臣就厚着脸皮自荐一回,臣请担任大宾,为王上主持冠礼。”时下,成人典礼要在宗庙中举行,让宗室来宣读祝辞、主持加冠仪式最合适不过。
赵姬轻蹙了眉心,嫪毐的神色变幻莫测。
吕不韦环顾百官,笑眯眯地拍板:“甚好,既然诸位同僚都没意见,微臣也凑个热闹,举荐五大夫王绾担任赞冠,协助加冠仪式。”
吕不韦毕竟是商人出生,哪怕位高权重,一些旧贵族照样排斥他。这些年,为了拉拢王绾,吕不韦费了不少心思。王绾却一直保持中立,既不鸟他,也不鸟嫪毐,除非因为公务必须跟他们交涉。
最近,王绾的态度终于软化了,竟然主动为吕不韦的长子解答法律方面的疑惑,颇有几分要跟吕相联手扳倒嫪毐的意思,吕不韦也乐意送一个人情给他。
话说嫪毐酒醒以后,意识到触了秦王政的逆鳞,即将大祸临头,就召集门客商量对策。嫪毐的门客,本来就混了许多六国的暗探,唯恐秦国不乱,直接给嫪毐出主意,让他瞅一个好时机发动叛乱。把秦国的局势搅得越混乱,暗探背后的诸侯越满意。
他们选择在秦王政去秦国的旧都城——雍城,祭祀宗庙的时候,发动兵变。因为嫪毐和赵姬已经在雍城经营了数年,势力根深蒂固。
不知道怎么回事,消息走漏了。秦王政决定不去雍城,就在咸阳的太庙加冠。
嫪毐一不做二不休,和赵姬串通,伪造了秦王的御玺,再加上太后赵姬的印玺,以及虎符,调集了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戎翟君公,以及他们麾下的兵马。
其中卫尉竭掌管着守卫王城内外的军队,卫尉相当于禁卫军的指挥官,麾下大约有一万人。就连宫门的守卫都是卫尉竭的士兵。
内史肆掌管关中各地的县卒,有权征发咸阳县的军队。
佐戈竭是少府的官员,掌管戈矛、弓弩等冷兵器。
中大夫令齐掌管王城的近卫骑兵,是官骑的指挥官。
戎翟君公就是十二个戎狄附属国的首领,他们手中也有卫队。
这些倒霉蛋都被嫪毐的假诏书给骗了!他们点齐兵马,一共四万多人,跟嫪毐的门客(舍人之类的)、护卫合兵一处,被蒙恬下令关城门,挡在了王城之外,才发觉不对劲。现在就有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已经意识到上当了,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按照秦律,只要参与兵变谋反,不管他们有什么理由,肯定是诛三族的大罪。
除非一条道走到□□嫪毐兵变,夺取政权,还有一线生机。
然而他们手下的官兵接到攻打王城太庙的命令,全都懵了,一个个惴惴不安。天下人都知道:咸阳太庙里供奉着嬴姓赵氏的祖宗排位,历代先王都在里头。王上正在那里祭祖,准备加冠典礼。
唯有卫尉竭没有下令。他在对面的城楼上,认出了一道熟悉的身影——他的儿子赵濯。赵濯急匆匆赶来,他身上的锦衣,颜色过于鲜艳,十分醒目。好几位弓箭手都朝他放冷箭,有个剑术很好的护卫在一边保护他,顷刻之间已经击落了两支羽箭,好像是镐池君经常带在身边的那个护卫,叫终黎辛的。
赵琨穿着崭新的礼服,稳坐于太庙之中,听着王城外传来士兵集结的鼓声。其实秦王政早已更换衣裳和发型,提前两天,带着蒙毅、王贲、李信、以及一部分信得过的宫廷郎卫,悄悄地去了百里之外的雍城,目前住在蕲年宫。
赵琨身边的这位秦王,只是一个长得跟大侄子有八分相似的替身。他宣布了秦王政事先预备好的命令,“所以参加平叛的人,包括宦官,皆赐爵一级。平叛有功的人,皆封爵厚赏!”
替身的嗓音比较沙哑,这是一个很大的破绽,不过太医徐咨说王上受了风寒,再加上镐池君赵琨一直陪伴在王上的左右,所以并没有人疑心大王不是大王。
替身终究是替身,随着冷兵器的碰撞声,箭、弩离弦的破空声、惨烈恐怖的厮杀声密集地响彻王城,青年渐渐面如土色。
赵琨递给替身一颗糖,替他抚平衣袖上的褶痕,沉稳地轻声说:“别怕,臣会保护王上的。”
虽然一切都计划好了,但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召集军队需要时间。秦王政原本不同意赵琨留下来,但赵琨坚持这样做,因为赵姬选择支持情夫,这场叛乱的规模之大,远远地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属于十分严重的内乱,秦国总共才多少人口,怎么经得起如此内耗?只有他在这里,才有机会招降那些根本就没有谋反之心,却被嫪毐欺骗、被裹挟着参与叛乱的人。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人口也是大秦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
听动静,叛军已经相隔不远了。赵琨吹响了紫竹哨,伴随着尖锐高亢的哨声,终黎辛收到指令,示意镐池君的护卫队行动起来,在城楼上拉起了巨大的红色横幅——王上有令,只诛首恶嫪毐,被假诏书蒙骗的人,全部赦免。
与此同时,伯高领着几百个大嗓门的宦官,齐声高喊:“投降不杀!只诛嫪毐!”为了前途,这些宦官也都参战了。
嫪毐这边的叛军,虽然大多是秦军的精锐,但士气低落,根本没有勇气攻打王城太庙,听见对面的喊话声就不再往前冲。军官们识字,看见横幅,也纷纷停止了指挥调度。
再加上威望最高、最有能耐的卫尉竭一直按兵不动,叛军打了半天,连王城的城墙都没摸到。
嫪毐气急败坏,亲自挽弓搭箭,朝着对面城楼上一个衣着极其鲜艳的青年就是一箭。其实他的视力不太好,根本没认出那人是谁。只是瞧着对方穿得如此奢华惹眼,比他还招摇,不爽而已。
赵濯没事,反倒是站在他身侧的终黎辛不幸中了流矢,他微微摇晃了一下,单手拄剑,努力保持平衡。用另一只手拔出了羽箭。
赵濯一把扶住终黎辛,焦急又惊恐地捂着伤口处汩汩涌出来的温热血液,血色发黑,说明箭上淬了剧毒。如果伤在四肢、手足,这时候立即壮士断腕,还能活。然而终黎辛伤在肋下。
终黎辛不觉得难受,中箭的位置是麻的,剧毒破坏了身体的知觉,甚至没有太明显的痛感。他嘴唇发颤,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对赵濯说:“镐池君,还有,我妹子。”这是他最放不下的两个人。
“我替你养妹妹,我替你保护镐池君,你别……”赵濯的声音哽咽了,他知道刚才嫪毐瞄准的是他,他穿得太招摇,箭矢都朝他这个方向射,但是为了让父亲认出他,不要犯下诛三族的大罪,他没有躲起来。
终黎辛救了赵濯数次。却没能保住自己的命。嫪毐的箭术,委实离谱。
紧接着,赵濯也感到头晕目眩,他的身形晃了晃,陡然向一侧倾倒。
城楼下,卫尉竭怒吼一声,发疯一般挥舞着令旗,指挥他的兵马调过头来,攻打嫪毐。叛军的阵型顿时大乱,士气跌到谷底。
与此同时,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带着一万多军队前来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