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离间计(2)
自从李世民用计谋使颉利可汗退军之后,并州的天空仿佛被撕裂了一般,倾盆大雨如注而下,而且雨势越来越猛,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这雨已经持续下了好几天,仿佛要把整个并州都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才罢休。
李世民坐在书房里,听着屋外噼里啪啦的雨声,心中却像这天气一样阴沉。他凝视着自己那受潮的弓弦,弓弦因为长时间被雨水浸泡,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弹性,变得松弛无力。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侍卫轻轻地推开门,手中拿着一封用厚厚的油纸包裹着的信件。他恭敬地行礼道:“秦王殿下,长孙大人命人送来的家书。”
听到“长孙无忌”这个名字,李世民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迅速放下手中的弓,站起身来,快步走到侍卫面前,接过那封家书。
侍卫再次向他行礼后,便悄然无声地退出了书房,只留下李世民独自一人站在书桌前。
李世民的心情异常急切,他的手迫不及待地撕开家书表面的油纸。那层薄薄的油纸在他的手中仿佛变得异常脆弱,仿佛一碰就会碎掉。
当他终于将信封打开时,他缓缓地展开信纸,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轻柔,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把信纸弄破。
然而,当他看到信纸里面的内容时,他原本从容淡定的俊脸上,瞬间浮现出一丝惊愕和不安。他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嘴唇也微微张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却又突然愣住了。
“怎么会这样?观音婢居然病倒了!”李世民的声音在书房中回荡,带着无法掩饰的恐惧和颤抖。他的嘴唇微微发白,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仿佛这个消息是一道晴天霹雳,让他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镇定。
突然间,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与长孙无艳初识时的场景。那时的她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有一次趁着家人不注意,偷偷溜出家门去玩耍。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却让她措手不及,最终晕倒在树林里。当李世民发现她时,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一个陌生人的怜悯,还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那种陌生的恐惧感,如今再次如潮水般向他袭来,而且比上次更加强烈。他不禁想起了长孙无艳温柔的笑容、体贴的关怀,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这些回忆像一把刀,刺痛着他的心,让他无法接受她可能会离开他的事实。
面对千军万马,李世民可以毫不畏惧地带头冲锋陷阵,展现出他英勇无畏的一面。但当涉及到长孙无艳要离开他时,他却变得异常胆小和脆弱。他害怕失去她,害怕没有她的日子该如何度过。
“我绝对不能失去观音婢,我现在就要赶回去!”李世民的声音中充满了惊慌失措,他的手紧紧地握着那封带来噩耗的信纸,仿佛这样就能抓住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信纸在他的手中微微颤抖着,似乎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安。
由于心中极度的惶恐和不安,李世民像是失去了理智一般,全然不顾外面瓢泼的大雨,猛地冲出书房门,准备独自一人返回长安。
然而,就在他刚刚踏出书房的那一刻,命运却似乎跟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他竟然不偏不倚地撞上了被他下令召集而来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等谋士们。
房玄龄眼见李世民如此惊慌失措,不禁面露诧异之色,连忙高声喊道:“秦王殿下,外面雨势如此之大,您这是要去哪里啊?”
李世民被这突如其来的呼喊声猛地一震,身体不由得稍稍停顿了一下。他缓缓地抬起头,目光有些迷茫地看着房玄龄,仿佛一时间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意欲何为。
过了好一会儿,李世民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他下意识地用手抹了一把脸,想要借此让自己从混乱的思绪中挣脱出来。
终于,李世民意识到自己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颉利可汗还在并州这里虎视眈眈,自己肩负着保卫大唐江山的重任,又怎能如此不负责任地抛下一切呢?
想到这里,李世民紧紧地握起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带来一阵刺痛。他咬着牙关,硬生生地逼迫自己转过身去,重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回书房。
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房玄龄和其他大臣们正襟危坐,准备向李世民详细汇报粮草和辎重的放置情况。然而,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今天的李世民与往常大不相同。
往常,李世民总是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们的报告,不时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和建设性意见。但今天,他却显得异常心不在焉,仿佛有什么心事萦绕心头,让他无法集中精力。
房玄龄眼见李世民那魂不守舍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担忧。他提高声音,再次喊道:“秦王殿下!”
李世民似乎被这一声呼喊惊醒,他猛地回过神来,有些尴尬地看向房玄龄,说道:“哦,抱歉,刚才我有些走神,没有听清你们说的话。烦请诸位再讲一遍吧。”
房玄龄等人面面相觑,但还是耐心地将粮草和辎重的放置情况又讲述了一遍。他们心里虽然有些无奈,但也不敢多问,只能默默观察着李世民的反应。
李世民努力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尽量理解房玄龄他们所说的每一个字。然而,他的脑海里却像是被一团迷雾笼罩,怎么也理不清头绪。尽管他勉强听完了会议内容,但由于思绪混乱,一时之间竟想不出任何应对之策。
李世民这几日都过得浑浑噩噩的,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他每天都会站在窗前,凝视着庭院在雨中的景色,那被雨水打湿的花草树木,以及那被雨滴敲打的屋檐,都让他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哀伤。
今天,他的目光被不远处的一处小桥流水所吸引。那座小桥横跨在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上,周围环绕着绿树和青草,景色宜人。然而,这美丽的景色却让李世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们刚搬到晋阳不久的那段时光。
那时,他曾陪着长孙无艳去寺庙祈福。他们手牵着手,走过一道木桥,桥下的流水清澈见底,发出清脆的声响。长孙无艳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温暖而灿烂。
“祈福的时候记得要诚心诚意哦!”长孙无艳当时的叮嘱突然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对!我可以去寺庙里为观音婢祈福。”李世民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心中涌起一丝希望。尽管他知道这可能只是一种心理安慰,但此刻的他已经无计可施,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为长孙无艳祈福上。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披上蓑衣,冒着倾盆大雨,单枪匹马地前往玄中寺。他的步伐坚定而迅速,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对长孙无艳的深深关切和爱意。
到达玄中寺后,李世民径直走向大雄宝殿,请求为长孙氏供养祈愿,并捐赠了大量的财物。寺庙的僧人们对他的到来感到十分惊讶,但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他。
其中,一位名叫道绰的僧人接待了李世民。道绰僧人对李世民并不陌生,因为几年前修葺寺庙的事情,长孙无艳曾将此事交由他来安排。
“秦王殿下,一切皆有终,爱终会别离。”道绰僧人一脸肃穆地看着李世民,缓缓说道,仿佛他已经看透了尘世的一切。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被道绰僧人的话语所打动,他缓缓地摇头说道:“大师,这个我何曾不知道,但无论如何我今天都要一试。”在他的心中只有对爱妻的牵挂和担忧,他坚信只要自己诚心祈祷,佛祖一定会保佑他的妻子康复。
于是,李世民毫不犹豫地跪在佛像面前,双手合十,紧闭双眼,默默祈祷着。他的额头紧贴着地面,每一个字都发自内心,充满了对妻子的爱和对佛祖的虔诚。
在这一刻,李世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只是一个深爱着妻子的普通男人,希望能用自己的诚心感动上天,让妻子重新回到他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