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矛盾白热化(1)
当王小胡率领大军沿着永济渠河边列阵之后,原本信心满满的刘黑闼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军队状况异常糟糕。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将士们所排列的军阵松散不堪,每个人都显得无精打采,毫无斗志。这样的军容让刘黑闼心中一凉,他意识到这场战斗恐怕没有胜算。
就在这时,刘黑闼灵机一动,他决定改变策略。他不动声色地对身边的几个亲信使了个眼色,这几个亲信心领神会,悄悄地让胯下的马往后退去。趁着列阵的将士们注意力都集中在前方的唐军身上,他们竟然毫不顾忌地独自过桥,逃到了对岸。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刘黑闼的军队顿时陷入了混乱。原本就士气低落的士兵们看到主帅和亲信们如此不讲义气地临阵脱逃,心中的恐惧和不安瞬间被放大。军心开始动摇,原本就松散的军阵更是变得支离破碎。
而此时,李建成和李元吉率领的唐军已经赶到了战场。他们远远地看到刘黑闼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心中不禁大喜。然而,当他们注意到刘黑闼竟然独自过河逃走时,李建成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毫不犹豫地看向跟随他前来的刘弘基,果断下令道:“刘将军,你立刻率领本部人马去追击刘黑闼,绝不能让他逃脱!”
刘弘基并没有像李建成所期望的那样,立刻毫不犹豫地领命去追击敌人,而是站在原地,一脸忧虑地说道:“太子殿下,我等此次乃是率领千军万马通过那座桥啊,理应先仔细查看此桥是否稳固,确保安全无虞后,方可渡河。否则,一旦桥体出现问题,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啊!”
然而,李建成却对刘弘基的担忧不以为意,他心中暗自思忖,觉得刘弘基不过是找个借口,不愿听从自己的命令罢了。于是,他面露不悦之色,厉声道:“刘将军,莫非你是在质疑本太子的判断不成?休要在此喋喋不休,速速给本太子前去追击刘黑闼,不得有误!”
面对李建成的呵斥,刘弘基虽然心中有些无奈,但也只能遵命行事。他叹了口气,转身率领自己的部下踏上那座桥,准备渡河追击。
李建成见状,心中仍旧有些放心不下。他暗自琢磨着,刘弘基会不会在半路上故意拖延时间,不尽全力去追击刘黑闼呢?为了以防万一,李建成决定再派个人去监督一下。
正当刘弘基他们快要全部过桥的时候,李建成突然转头对站在一旁的妹妹李秀宁说道:“秀宁,你率领几名得力的将士,随他们一同过桥。若途中发现刘弘基有丝毫懈怠或偷懒之意,立刻回来禀报于我。”
李秀宁闻听此言,心中虽然有些诧异,但她并未多问,而是毫不犹豫地应道:“领命,太子殿下!”说罢,她迅速点齐几名精兵强将,如疾风般紧跟着刘弘基他们一同过桥。
此时,刘弘基等人已经过了大半的桥,而被刘黑闼抛下的大军则显得有些混乱不堪。李建成远远地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对刘黑闼的军队产生了一丝轻蔑。
“元吉,你看这刘黑闼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简直就是乌合之众!”李建成对李元吉说道。
“是啊,大哥,这刘黑闼也不过如此嘛!”李元吉附和道。
李建成点了点头,接着说道:“父皇有令,对于这班叛军全部格杀勿论!”
“大哥,父皇此令实合我意啊!”李元吉兴奋地说道,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率领部下杀个痛快了。
然而,就在李元吉准备动手的时候,随军而来的魏徵却突然站出来阻止了他。
看到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脸疑惑地看向自己,魏徵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话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迅速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然后快步走到李建成和李元吉面前,恭敬地抱拳行礼,接着用沉稳而坚定的声音说道:“太子殿下,齐王殿下,依微臣之见,此时的汉东军可谓是群龙无首,军心涣散,就如同那无头苍蝇一般,毫无章法。要想击败他们,简直是易如反掌之事。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魏徵稍稍停顿了一下,观察了一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反应,见他们都在认真倾听,便继续说道:“河北之所以会闹事,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在施政方面过于严苛。当地百姓长期受到压迫,心中自然积怨已久。此次汉东军连续起兵,也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罢了。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用武力去镇压,恐怕只会让矛盾更加激化,难以真正平息这场风波。”
说到这里,魏徵稍稍提高了音量,强调道:“所以,微臣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更为高明的策略。不如将此次被俘的汉东军将士全部放回去,以此来展示我们大唐的宽宏大量。同时,我们还要善待他们的家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仁慈和善意。如此一来,这些将士必定会对我们大唐心怀感激,从而心向我们。”
李建成听着魏徵的分析,心中暗自思忖。他觉得魏徵的话不无道理,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进一步的冲突,还能赢得人心。经过一番思考,李建成终于下定决心,他转头看向众将士,高声下令道:“众将士听令,不得伤害任何被俘的汉东军将士,并立刻放他们回家!”
就在李建成刚刚下达命令没多久,永济渠河面上那座原本就已经伤痕累累的桥梁,终于在刘弘基所率领的部队通过时,不堪重负地发出了一阵令人心悸的嘎吱声。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当李秀宁率领着她的队伍走到桥中央时,这座早已摇摇欲坠的桥梁终于无法再承受任何重量,伴随着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桥梁轰然崩塌!
李秀宁他们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惊叫,就随着马匹一同坠入了那冰冷刺骨的河水之中。水花四溅,冰冷的河水瞬间淹没了他们,让他们陷入了一片混沌和黑暗之中。
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惊恐万分,他们瞪大眼睛,完全被吓得呆住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的状况。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幸好有几个勇敢的将士挺身而出。尽管河水冰冷刺骨,他们却毫不畏惧,迅速卸下身上的铠甲,毫不犹豫地跳入河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
经过一番紧张的努力,其他落水的人都被成功救起,但唯独李秀宁却迟迟没有浮出水面。最后,又有一批勇敢的将士跳入河中,经过艰难的搜寻,终于在河底找到了李秀宁。
然而,当他们将李秀宁捞上岸时,发现她已经失去了意识,陷入了昏迷状态。
李建成和李元吉见状,心急如焚,急忙飞奔过去查看李秀宁的情况。李建成心急如焚地蹲下身子,凝视着浑身湿漉漉、毫无生气的李秀宁,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他完全慌了神,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抬起头,满脸惊恐地望向周围的众人,焦急地喊道:“三妹,你别吓我啊!这可怎么办?”
这时,一位经验丰富的军医快步上前,冷静地说道:“太子殿下,事不宜迟,我们必须立刻采取措施。首先,要尽快为公主更换干爽的衣物,尽量让她保持温暖。在捞起公主时,千万不可倒控,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然后,迅速撬开她的嘴巴,横衔一根筷子,这样可以帮助她顺利吐出腹中的积水。最后,将公主横伏在马背上,缓慢牵引,让她腹中的积水从口中流出,这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李元吉见状,心中愈发焦急,他眉头紧皱,怒声呵斥道:“啰嗦什么?还不赶紧去做!”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如果三姐李秀宁真有个三长两短,父皇定然会迁怒于他们兄弟二人。
而此时,因为李建成不顾刘弘基的劝谏执意要过桥而导致李秀宁掉入河中之事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长安城。李渊闻听此讯,心中大惊,生怕军中因此发生哗变,于是赶忙派人将李世民召入宫中。
李世民心急如焚地赶到,甚至还没来得及站稳,就看到李渊一脸怒容地快步迎了上来。李渊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的眉头紧紧皱起,眼中的怒火似乎要喷涌而出。
李渊一见到李世民,便毫不留情地开口数落道:“大郎这次出征,居然又给我惹出这样的事端来!他到底有没有把我这个父亲放在眼里?我真是对他失望透顶!”李渊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我恨不得立刻就将他废掉,立你为太子!”
坐在一旁侍候李渊的张婕妤听到这番话,不禁大吃一惊。她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看着李渊,心中暗自思忖:“这可如何是好?如果太子被废,那她以后的人生怎么办?”张婕妤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件事告诉李建成,以免她以后的荣华富贵毁于一旦。
而李世民自然也知晓李秀宁的状况,他此刻心急如焚,哪里还有心思听李渊的这些气话。他强压下内心的忧虑,连忙劝谏道:“父皇息怒,儿臣已得知姐姐落水之事。不过,幸得姐姐吉人天相,现已苏醒过来,但身体仍极为虚弱。儿臣恳请父皇恩准,让儿臣带上宫中最好的御医前去为姐姐诊治。”
李渊听了李世民的话,稍稍冷静下来,略作思索后说道:“如此甚好,二郎,你此去不仅要照顾好你姐姐,还需顺便安抚一下众将士的情绪,莫要让此事引发不必要的动荡。”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妥善处理!”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应道,随即领旨转身,步履匆匆地离去。
时间紧迫,李世民不敢有丝毫耽搁,他火速召集了几位医术精湛的御医,一同马不停蹄地赶往李秀宁的居所。
与此同时,远在吐谷浑的柴绍也接到了李秀宁病重的消息。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他心急如焚。他对爱妻的病情忧心忡忡,一刻也无法安宁。
柴绍心急如焚,他顾不上疲惫,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从吐谷浑赶往河北。一路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见到李秀宁,守护在她身旁。
终于,柴绍抵达了李秀宁在河北养伤的地方。他脚步踉跄地冲进房间,一眼便看到了躺在床上的李秀宁。只见她面色苍白如纸,毫无生气,往日的朝气荡然无存。他真的想不到这次李秀宁居然会伤得这么严重。
柴绍的心如刀绞一般,他的眼睛瞬间变得通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那个在战场上总是勇猛无畏、冲锋陷阵的他,此刻却变得无比脆弱和懦弱。
他无法想象,如果失去了李秀宁,他的生活会变成怎样。他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慌乱得无法自抑。
柴绍快步走到床边,颤抖着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李秀宁那已经冰冷的手。他生怕一松手,李秀宁就会像风一样飘走,永远离开他。
正在沉睡中的李秀宁,突然间,她那原本冰冷的脸颊上,感觉到了一滴温暖而湿润的泪水轻轻滑落。这突如其来的触感,让她的意识逐渐从混沌中苏醒过来。
李秀宁努力地睁开她那仿佛被千斤重担压住的眼皮,每一次的尝试都像是在与一股强大的力量抗衡。终于,她用尽全身的力气,勉强睁开了双眼。
然而,就在她缓缓睁开双眼的一刹那,一股强大的气流如汹涌的波涛般从她的肺部喷涌而出,直冲向喉咙,瞬间引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咳咳……咳咳咳……”这阵咳嗽声仿佛要将她的身体撕裂成碎片一般。每一声咳嗽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让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