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知耻而后勇(1)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颉利可汗在营帐中正焦躁地等待着执失思力的消息。他在营帐内来回踱步,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期待。
突然,一名侍卫急匆匆地冲进营帐,半跪地行礼后,气喘吁吁地禀报道:“禀报颉利可汗,执失思力将军命人捎回了信件,还说……”
“还说什么?”颉利可汗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大唐皇帝李世民说要亲自到渭水桥头,与您单独谈话!”说完之后,他把手中的来信呈上给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原本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执失思力能够带回有关唐军的兵力的详细情报,好让他能够知己知彼,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战略。然而,执失思力居然让人捎信回来叫他去跟李世民谈话,难道执失思力已经被捉起来了?颉利可汗的心情瞬间跌入了谷底,满脸的惊愕和难以置信。
颉利可汗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封信,仿佛那是一封来自地狱的诅咒。他的手微微颤抖着,缓缓地伸过去,将信接过。然后,他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展开信纸,快速地浏览起上面的内容。
随着阅读的深入,颉利可汗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心中涌起了无数个疑问和猜测。李世民为什么会突然发出这样的邀请?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阴谋诡计?还是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外交手段,想要试探一下自己的反应?
颉利可汗的脑海中闪过各种可能性,他越想越觉得事情扑朔迷离,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按照信中的要求去赴约,会不会中了李世民的圈套,被他一举歼灭?可是,如果不去,那岂不是显得自己胆小如鼠,被天下人所耻笑?这样一来,自己在草原上的威望和地位恐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颉利可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的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嘴唇紧闭,一言不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的思绪却越来越混乱,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局面。
正当颉利可汗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应该按照约定前往赴约的时候,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一名神色惊恐的侍卫急匆匆地冲了进来,他的步伐显得有些踉跄,仿佛遇到了极其紧急的事情。
这名侍卫见到颉利可汗后,连忙施礼,然后用颤抖的声音禀报:“颉利可汗,前方传来紧急军情!我军前锋已经抵达长安以北的高陵,并对该地发动了攻击。然而,当我们继续进攻泾阳时,却遭遇了唐军大将尉迟敬德统率的唐军。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颉利可汗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紧盯着侍卫,追问道:“战况如何?”
侍卫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接着说道:“此役唐军实力强大,给我军前锋造成了重创。他们不仅斩杀了我军一千余人,还生擒了阿史那没啜将军。”
颉利可汗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沉。他立刻意识到,李世民有意通过这场战役来逼迫他前去跟他谈话,而且还是给他一个小小的警告!
颉利可汗的眼神变得冷酷起来,他紧紧握着拳头,思考着应对之策。片刻之后,他下定决心,猛地抬起头,对侍卫命令道:“帮本可汗传话回去,本可汗决定亲自去赴约!”
当颉利可汗亲自率领一队人马到渭水桥头赴约的时候,他远远地就看到了李世民。只见李世民身着黑色长袍,气宇轩昂地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身后紧跟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位大臣。
李世民一见到颉利可汗,高声责骂道:“颉利可汗,你这无信之人!你们东突厥与我大唐签订的盟约,竟然屡次被你们毁约!虽说你们蛮夷部落不懂礼仪,但起码也该听说过一言九鼎吧?你身为东突厥的可汗,如此言而无信,岂能服众?”
颉利可汗自知理亏,面对李世民的斥责,他竟然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沉默片刻后,他才稍稍镇定下来,思考了一下,然后说道:“这盟约乃是我们与你们大唐皇帝李渊所签订的,如今你们已经更换了皇帝,那这盟约自然也就自动失效了。”
李世民听后,冷笑一声,嘲讽道:“好一个巧舌如簧的颉利可汗啊!你这番说辞,真是让人笑掉大牙!盟约乃是国与国之间的约定,岂会因为皇帝的更替而失效?你如此强词夺理,分明就是个厚颜无耻之人!朕真替那些拥护你做可汗的人感到悲哀啊!”
此话一出,很快便把颉利可汗激怒,只见他满脸涨得通红,瞪大双眼,对着李世民怒声吼道:“你这小子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如今我强你弱,优势在我,你以为仅凭这三言两语就能打发我们吗?”
面对颉利可汗的咆哮,李世民却并未退缩,他挺直身子,毫不示弱地回应道:“朕现在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能够体体面面地撤军。既然你不领情,那我们也无需对你客气了。”
说罢,李世民转头看向长孙无极,两人对视一眼后,李世民微微颔首,长孙无极心领神会,立刻将手放在嘴巴里,吹出了一记异常响亮的口哨。
这声口哨犹如一道惊雷,在空旷的原野上炸响。颉利可汗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他惊愕地看着李世民,脸上露出迷茫和不解的神情。
然而,就在颉利可汗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只见李世民的身后,突然旌旗密布,如林而立。每一面旗帜都高高飘扬,上面绣着鲜艳的大唐军旗。而在这些旗帜之间,还闪烁着无数铠甲反射的光芒,那都是全副武装的士兵。
这壮观的场景让颉利可汗瞠目结舌,他完全没有料到李世民竟然还有如此强大的后援。联想到之前派去的执失思力一去不返,颉利可汗心中的恐惧愈发强烈,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