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岁月那些酒
几个人的豪饮容易矫情,一个人的独醉终将沉默。
如果我的一生终将有些爱好,那么喝酒便是其中之一。无论是三五好友时的豪饮,还是一个人时的借酒消愁。如果可以请给我再来一杯。
第一次醉酒时,已经是七年前某一天的那个下午。独自喝了一斤多白酒的我当场醉倒,到半夜醒来时吐的天昏地暗,慢慢开始浑身刺热,胡言乱语,最后进入属于自己的梦中。第二天醒来时口干舌燥,喉咙烧伤。在一个关系特别好的同学家连喝了几天青菜汤以后,才算是基本恢复正常。之所以说是基本恢复,是因为喉咙烧伤后没有钱去医治,唯一的好处就是那以后再也不敢喝白酒。后来有朋友问我是否后悔当时的傻缺。我的答案是不后悔,我不会在伤心时掩饰悲伤。亦不会在快乐时假装痛苦。
最后一次买醉时,在三年前某一天的某个夜晚。那天下午去超市买了一提啤酒,一些凉菜,去了朋友家,本来准备让他好好陪我好好喝一次。可当时光顾着一个人悲伤却忘了他极少喝酒。最后实属无奈只能一个人又出去喝了好几瓶。具体好几瓶记不清了,当一个人心死又重生的时候再多的酒也不为多。夜里一阵阵凉风是醒酒的良药,也是把人拉回现实的钥匙。当我回到朋友家已经凌晨四点半,于是设置了一个清晨六点的闹钟。在那一个半小时里酣然入睡。只要闹钟一响便会翻身而起,是我几年来一直未改变的习惯。城市六点的清晨街道和深夜四点半的街道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买早餐的人越来越多了。公交车也开始发车了。而我也登上了一辆陌生的公交车,随着它驶向不确定的终点。
喝酒若要尽兴只需要遇到知己就可,可以谈天说地,天南地北。也不一定非要喝多少,而是一种气氛,我一朋友就特别有趣,他一般酒量就几瓶啤酒,但是他每次喝酒从来不会说喝不得,而是与你豪饮几杯。快要到量的时候会告诉你他喝尽兴了,他随意你喝好。即不扫兴也尽兴了。用他的话说和你上酒桌的朋友有几个不知道对方的酒量呢。而另一个朋友喝酒时,总喜欢和人天南地北不着调的胡乱吹牛,可一旦离开酒桌就正经的判若两人。他的理由是喝酒是为了高兴为了释放压力,如果喝酒都要一本正经那喝酒还有什么意义。离开酒桌就意味着娱乐结束,如果还沉醉其中就会变得相当幼稚。尽管道理说来都简单,而我却沉醉其中幼稚了好几年。
如果仅仅因为上述情况就判定我是一个酒鬼的话那就错了,无论是与知己好友,还是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起喝酒,我均从不劝酒。也做到了饮酒有度,绝不贪杯,绝不饮醉。对于我来说饮酒虽好,尽兴最好。
其实我家不劝酒传统还得从小时候家里一件事说起,那时候家里务农时都是与隔壁邻居相互帮忙,而帮到的那一家只需要在家做好饭就可,我们农村人永远这样的朴实热情。农村人的热情除了互帮互助外,对于喝酒也是相当的热情,从你端起了酒杯的那一刻开始,就得做好一醉方休的准备。而当时有一个亲戚在我家帮忙,因为喝酒的时候是晚饭,吃饭完不需要再做事,就在我家人的劝说多喝了几杯。结果回家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路,一下摔倒在了山沟里满脸是血。还好当时有人与他同路叫人把他救了上来。当时把我们家和他家都吓的不轻,不过好在只是皮外伤。事后我们给他钱他坚决拒绝接受,在我们的坚持下才收下了医药费。从那以后我们家就规定绝不劝酒。而我也养成了随时能喝酒,也可以随时放下酒杯的习惯。对于酒的观念也变成了少喝怡情,多喝伤身,不喝最好。
普通人总是难以到达想去的终点,却又必须拼命奔跑,只为奔向心中那幸福的终点。愿你在奔跑的路上,有酒有肉,好友相随,良人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