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楔子 - 水浒后传之乱世英豪 - 三声社小生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第1章楔子

六月初夏,晚上九,十点钟的样子,月明星繁,凉风习习。上海体育学院综合楼内的柔道摔跤馆内,两个各穿着白,蓝跤衣的男子正捉对儿摔角。

穿白衣的男子四十左右,身体壮实;穿蓝衣的身材精瘦,是个二十出头的少年。他们采用的是类似于手搏的活把跤,肩盘肘靠,与平时电视上看到的摔跤比赛不大一样。

只见两人手上抓托撕掳,手法十分凌厉。脚下也不闲着,时时拌切别撬。脚步更不停留,左转右窜,动不动就扯着另一人满场乱转,绝不给对方有停下来的机会。

扯把走场间,一旦发觉对方步滞身僵,另一方立马贴身进招。手落脚起,干净利落地将人放倒。场上时不时传出“啪啪”的身体拍地声。

穿白衣的壮年男子明显经验更老道些,年轻人好几次被高高翻起,又重重地撂在地上。但他每次被摔时,身子一挨地,就立刻翻身爬起。明明摔得极重,却好像啥事都没有,面不改色,身不暂缓。

老话说:未学摔,先练挨。年轻人每次倒地时,身子都是自然而然地先松后紧,手、脚或肩触地时决不硬顶,直到最有支撑力的肢体着地时,才啪一声撑住。这样有了前面的卸力,所以才不会受伤。由此可见,这个年轻人的内脏,筋骨已练到了相当强横的地步,倒地功也极有火候。

两人缠斗间,白衣男子手起身落,单手往上梢上对方下颚;少年不由往后一仰头躲避,重心已失;白衣汉子一个肩靠重重砸在少年胸前,少年急欲退步时,后腿已被别住,扑通坐倒在地。

壮年人说道:“今天就练到这吧。”

年轻人起身鞠躬道:“辛苦马老师。”,抬起头来,满脸都是爽朗笑意,一口白牙亮的晃眼。

年轻人名叫方杰,是体院的大三学生,主修田径,短长跑都了得,100米能跑进11秒,半马也是精英级水准。由于教学改革,原本大一必修的传统武术课内容,由武术套路改为了传统中国跤,特请北京体院的马宝福教练过来教授。这马老师虽是正经科班出身的老师,但在京津跤窝里也有着响当当的名号。

方杰他们这帮体育生们,原本就对传统武术嗤之以鼻,有新鲜东西可学,自然是趋之若鹜。可这马老师教学一丝不苟,除基本功要求严格外,最注重实操,在练习场上过手绝不留情。嘴上时常说道:“我的手艺、心得全都撂在这儿了,只要你们想学,我没有不教的,能拿走多少,就看你们本事了。”大家都叫苦不迭,每堂课下来都是满身淤青,酸痛不堪。

一学期课程结束后,绝大多数学生如蒙大赦,一哄而散。两年多下来,还坚持跟着他打熬并乐此不疲的,只剩下方杰一个人。同学间彼此试手,再无一个人是他的对手,哪怕再高再壮的汉子,吃方杰进挪退闪扯上几个回合,也都被莫明奇妙地放翻在地。渐渐的,在学校里打出了个“跤王”的名号。

由于国内没有正式的中国跤锦标赛,方杰并不知道自己的实际水平到底怎样,只觉得自己筋骨更强健了,身轻体便,原先难以做到的体锻考核动作,如今完成得轻而易举。和马老师交手虽说仍是胜少负多,但也要逼得马老师要拿出十分的本事来才行。

晚练结束后,方杰请马老师宵夜。他自小爆发力、速度远超常人,又酷爱各类运动,好读书但不求甚解,所以考试成绩一般。高二时转练田径,参加体考,没想到半路出家的他竟然考了个高分,进了这所著名的体育运动学校。他在空闲时早考出了三级足球裁判证,平时经常主吹一些大、中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业余比赛,再加上接些私人健身指导类的活儿,倒也不愁没钱。

校外的小饭馆内,生意正火。方杰请老师坐了副干净座头,叫上几瓶啤酒,各式的烧烤,他不喝酒,拿瓶可乐,陪坐在马老师对面。

马老师酒量颇豪,就着烧烤不觉十来瓶下肚。此时客人渐渐稀少,马老师酒至半酣,谈性渐起“我教你们的,是正宗的汉人跤,并不是现在京城流行的满蒙跤法。”

“嗯,我也看出来了,老师您教我们的手别技比腿绊子更多,一引一带之间,就把人重心拔了,到那时就随便人搓弄了。”

“是的,咱的这门跤,古时候叫跌扑技,讲究的是跤打合一。接挎引带,跌扑翻腾,戳打点拿,肘打肩靠,脚拦膝别手翻身。这可是武术最早的形式。”马老师双手比划道。

“啊?这么多技法!老师,您打法可没怎么教我们。”

“嗐!现在是法制社会,你学那么多打法不怕惹出祸端吗。实话告诉你,我家老爷子当初也不肯传我打法,说是一旦上了身,就像是随身带了把刀,若是收不住性子,迟早是个祸害。”

方杰摇头惋惜道:“那岂不是太可惜了,这么好的一门功夫就这么失传了。”

马老师摆一摆手:“没啥可不可惜的,就算传下来,迟早也要被人糟蹋完。你看看太极拳,这拳架摆明了是刀盾兵的招式,是战场之拳!现在成啥了?我现在教给你的摔法足够你防身用啦.......我家的跤法起自于宋时的厮扑,据说是燕青传下来的,最善于以弱破强......书上不是说嘛,燕青小厮扑天下第一.......”

放暑假了,方杰并没有出去打工或在家休息,而是选择了去户外拉练,孤身一人徒步穿越浙西大峡谷。他大一时就加入了学校里的野外探险社团,由于性格开朗又手脚勤快吃得了苦,教练们也特意栽培他,两年下来,他已成了一个资深的户外运动高手。

他计划用三天时间由下游溯流而上至社门湾,然后皮筏漂流下来,最终在过龙潭边露营,然后打道回府。他还没有女朋友,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锤炼体魄,除了竞技场上与人较量外,孤身远足也是他的最爱,古人不是说过么,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一路无事,虽然背着将近30公斤的装备赶路绝对谈不上愉快,但方杰却甘之如饴,身体虽然疲惫,但心志却随着不紧不慢的步伐日益沉淀坚毅起来。

赶到过龙潭后,趁着星光满天,方杰仔细看着天象辨别方向,这可是野外生存的基本功。

“今天晚上,是水星处在太阳东侧最远的位置。最难得的是,正好土星、木星、水星、金星连成一线。这要在古时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必有异象产生!”方杰一边想着,一边仰躺放松,毕竟野外一天负重行进30公里可不是件轻松的事。

夜深人静,天籁悠扬。过龙潭不大,不过百十平方,三面都是山壁,路口处巨石挡路,只留了个小径斜通向外面。一条短瀑落下,倒也不十分吵。方杰把洗过的衣物晾在火边烘烤,独自一人来到潭边洗澡。他脱的赤条条的,露出一身条束分明、极其精壮的肌肉。心想反正不会有人来,悠然自得地哼着歌,站在岸边闭眼洗头。

不知为什么,今夜星光尤其明亮,如银屑般纷纷落下,没入潭中。潭底也隐隐有白光由远至近透出,不一会,已将整个小潭染成银镜一般。水势也渐渐涨起,水潭中央卷起一个漩涡。初始尚小,转眼间扩至岸边,声势渐大。方杰闭目未觉,耳边也只听得瀑布落水声,全不知异象已生!他本是面对着过龙潭,仰头闭睛向前一步欲走近潭水,却不料一脚踏空,整个人瞬间被卷到潭心

“什么情况!?”方杰只来得及惊呼一声,只觉得漩涡越转越急,眼前天旋地转,猛然一股伟力将他扯入水底!方杰身不由己,脚上头下,被直卷下去。巨大的压力压得他透不过气来,眼前的白光越来越密,越来越亮。

白光仿佛有形物质一般浸透了方杰的身躯,方杰知觉渐失,整个身心都被白光充塞,感觉灵魂飘然又沉重。极度的困意卷来,方杰终于什么都不知道了。此时水势顿平,白光渐消,从上方远远俯瞰,方杰就像是融化在了白光里。一切恢复平静后,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建炎三年冬(公元1129),江南一带天地萧瑟,草木覆白。扬子江上,一行二十只平底货船正鼓帆向东。船型圆短,首尖腹宽,前招后橹,中间单立一根六七丈桅杆,竹片芦席搭就的船篷耸如龟背。是宋朝内河船里最大的“万石船”形制。

船上水手们青衣短衫,外套夹袄。摇橹把舵,手脚麻利。这一段江正是建康府江面,身后的城池黑烟滚滚,远远仍能隐隐听见凄厉喊杀声。

船舱内几个水手坐着歇息,脸上或凝重或悲愤,无人言语。内中一人,形容古怪,他头发截短,又不似头陀发式,脸上也无金印,不是那髡首黥面的囚犯。面色木讷,低头瞅着脚下,似乎要在船板上看出一朵花来。

此人正是方杰,浙西过龙潭失足落水后,他失去知觉。醒来后,却身在了数百里外的长江上,时间也从炎炎盛夏转到了凛凛寒冬。更要命的是,他目前身处的这个时代,正是华夏历史上最不堪的靖康之乱后。好不容易才从将他从江里捞起的船家口里得知实情的方杰,差点一头栽倒,再次晕过去。

宋代历史,方杰多少也知道些。在这之前的杨家将、梁山好汉,在这之后的岳飞、文天祥,都是他耳熟能详的人物。可冷不防地将他扔在这个乱世,与熟悉的生活完全隔绝,换谁也受不了啊。得知被穿越的方杰,此时唯一的念头就是赶紧回到那个该死的过龙潭,想法再回到原来的时空,现在身处的这个见鬼的朝代,他是一刻也不愿多呆。

这一行船,装载的是铠甲,弓箭等军需之物,原本要送到在建康驻军的武德大夫岳飞岳统制营中。不料,一个月前岳飞、陈淬率军与渡江南下的金兀术(完颜宗弼)在马家渡鏖战,宋将王燮不战而逃,余军一触即溃。陈淬战死,岳飞苦战得脱,整军退屯钟山。镇守此间的江淮宣抚使杜充弃城而走,留下满城百姓任人宰割。

金军此次南下,意在立威,船队尚未靠码头时,金军前锋已冲进城内大肆掠杀。临行时,岳将军使人告知,陆路通行不得,请将这一众军资仍随船运走,待日后局势平复后再来取,船老大决定先回湖州总舵再说。

这些都是同行的水手们说给方杰听的,方杰听后正中下怀。这下恰好顺路,到了湖州后,自己再寻路回原来的地方去,救命之恩,只能下下.....下辈子报了。

押船的头领,水手们都称呼他“十爷”,身材瘦小,双眼暴突,精光闪闪。方杰看水手们都是身轻腿便,训练有素。心中想起,水浒书中描写的庄主、员外们手下都养着一帮庄客,平时帮闲,有事时便武装成兵,看来这主人家也是一方大豪。听人讲他送军资给岳飞将军,想必是条好汉,可惜我意不在此,否则倒可结交他一番。

船上人原本有些怀疑他的来历,方杰只推说自己是中原南逃的汉人,过江时被强人掳掠,剥了衣裳丢下江去,头发也是贼人们恶意戏谑割断。跳江时头撞着船帮,醒后什么都不记得了。

这年头,金兵肆虐中原,堪称人间炼狱。江北也是群贼蜂起,说句民不聊生,实在是太轻飘不过,众人也是唏嘘不已。那十爷拍了拍方杰的头,说到:”后生,老天既然留了你这条命,那就好好地活下去。等到了临安,若还是想不起自家身份也不打紧,要是瞧得上俺们这帮弟兄,不妨留下帮衬帮衬。俺见你身体颇健硕,想必也曾练过武艺。俺家主人也是江湖上有名的豪杰,不会亏了你。”

众人哄堂大笑,想必是想起了将他从江里赤条条捞起的窘境,有人道:“小哥也是命大,要不是遇见俺们,就算不淹死,也冻杀了你。”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小哥就从了十爷吧。”

“滚!老爷先看看你从不从得俺!”

“十爷饶命,小的不敢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