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斩军立威
“龙是有尾巴的!”这句话如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方杰脑海。人、猿同宗,可人的运动能力,尤其是身体协调性、四肢力量不可和猿猴同日而语。最根本的原因,莫非就在这根尾巴上?
方杰知道,胎儿在母体内是有尾巴存在的,只是随着胎儿长大,渐渐退化了。道德经上说“专心致柔,能如婴儿乎?”国术中的内家功夫,与道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道家又是那么讲究什么先天之力之类的,看来,这三体式的关隘就在于尾椎上,而把劲用到尾椎上的诀窍,就在于活动这条似存未存的尾巴上。
方杰将心中疑惑说给林冲听,林冲大喜“看来你心里是真明白了,可是这还不够!练武之人必须身上明白那才是真明白。”
方杰深以为然,他主修田径,深知每一个正确的动作,都是长期训练后的肌肉记忆和神经反应的体现。而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是事半功倍,提升效率的关键。
林冲摆出个三体式,接着深吸一口气,前脚外撇一个大跨步,后手随下蹲之势下劈,然后身形转换,前脚成后脚,又是一个拗步劈拳。方杰看得分明,不由得脱口而出:“龙形搜骨?”他在后世的国术演练视频里,可没少见过这个著名的形意拳招式,据说对抻筋拔骨有莫大的功效,是形意门里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功法。
“龙形搜骨?怎的是这个名字,俺摆的明明是个虎型啊。”林冲疑惑地皱眉,“俺当初在六合寺中,见武松练功,使过这个猛虎伏身摆尾的招式,有感而创。此式可与三体式动静互补,相得益彰。你练得纯熟后,不但可打通三盘,调理百骸,使周身骨架筋经贯通;更能将丹田力顺达周身各个部位。”
方杰依着林冲的吩咐,摆出三体式里拗步劈拳的架势,按照林冲教的呼吸吐纳方式调理气息。登时觉得全身如一条弹簧般拧紧,各处劲力都憋住在关节处,聚而不发,难受至极。
方杰将这种感觉对林冲一一说知,林冲点头道:“接下来的前脚外撇就是激发脊椎和腰胯整劲,练就丹田力的关隘所在。记住!猛虎摆尾,摆尾是关键!”
林冲是真正的武学宗师,他教给方杰的都是经过自身千锤百炼后得出的心得体会,堪称是真正的内家拳至理。方杰心中明白,对林冲的教导深信不疑,奉若圭臬。
他深吸一口气,轻吐至四分之一时,猛地身型一长,前脚极大地斜跨出一步,尾椎先是一提,随着步子的跨出同向一甩。“喀哒”方杰仿佛听到一声轻响来自尾椎,继而一种过电般感觉充盈在髋部,上沿着脊椎直冲胸肋、肩膀、颈项;下顺着腰胯直落大腿、脚跟。周身劲力如同解锁一般,聚集在方杰右拳。
说时迟那时快,方杰“嘿”一声吐气,右拳如斧劈锤落,“砰”的一声砸在地上!这演武厅的地面是燕青特意叫工匠往三合土中灌入糯米汁和羊桃藤汁和匀打造而成,坚硬度远胜砖石。几百斤的大车压过也只留几道极浅的车辙。方杰一拳落下,拳头竟深陷至腕,坚硬的地面犹如烂泥一般!
林冲哈哈大笑,“好,好!这就是丹田开合之力,你身上原有的龙虎之力!本门的内功诀窍你算是真正得到了。”言下不胜欣慰。
方杰怔怔地盯着自己的拳头,犹自不敢相信:这就是后世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内劲?自己竟然已经练成了?可地上那个深深的拳印证明这一切绝不是在骗人。
正当方杰还在努力整理思路,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时,一道身影轻盈无比从梁上落下,“哈哈哈,俺在上面看得多时了!恭喜林大哥,收了个好徒弟哇!”不是时迁是谁,也不知他何时潜入这演武厅的,方杰是毫不知晓。看林冲神色却是一脸了然,想必他耳聪目明,早已明了,故意不说破罢了。
时迁又对林冲正色道:“俺从长兴城来,庄主有要事要对哥哥说!武卫军唐折率四千人马攻打长兴县城,幸亏有庄主坐镇,叫他吃了一个瘪,如今武卫军正在城下驻扎哩。庄主定下计来:趁他立寨未稳,请林大哥领一支马军,星夜袭他寨后;庄主从城中出兵接应。里应外合,杀他个出其不意!”
林冲沉吟道:“今日俺杀退了武卫军唐让的马军,宋江带来的一帮绿林人物也吃俺打跑了。他生性阴沉诡谲,绝不肯就此罢休。唐让的一千步卒也逼近庄前五里处立下了寨子。俺若带兵去了长兴县,这庄子可就守不住了。”
时迁道:“庄主就知道林大哥会如此说!来之前,庄主特意让俺转告林大哥:燕子庄家业无需挂怀。武卫军现今围了长兴城,另外还有几支叛军也在周边肆虐。若不尽快将武卫军打败、打残,只怕他们会如蚊蝇见血般扑来!若是相持日久,再引得女真人来,长兴城危矣!庄主有言:就拿这武卫军立威!斩了唐折,也能震慑群丑。到时,撤出城中百姓去山野湖岛安置,俺燕子庄义军同江北赶来的弟兄们,一起与金狗们斗上一斗!”
方杰听了,心中暗叹,这燕青做事决断,颇有大将之风,林冲武功虽高,这点却不如他。他也开口道:“师父。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去斩了唐折,唐让只会闻风而逃。我们领军在外,这燕子庄谅贼子们也不敢轻易来占!”时迁一竖大拇指,“方小哥见识大妙!庄主正是这个意思。”
林冲捻须微笑,对徒儿的见解颇为嘉许。“好!时兄弟先歇息片刻,俺这就尽起庄中兵丁,随你去长兴城!”
定下计后,林冲安排人员准备马匹、铠甲等武备,亥时出发,远远绕过唐让的军寨,直奔长兴城。约定子时发动夜袭,燕青在城中见了动静,自会出城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