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第159章行辕东下
第159章行辕东下
满清上下显然都明白这一点,否则的话,索伦部那个大冤种就不会被一直留在关外吃苦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满清着手增强八旗的操练,增强八旗的战斗力。
聊胜于无的努力,也好过完全躺平!
乾隆说罢这些,整理了一下情绪,借着说道。
“还有一件事!”
“朕看福隆安上交的战报,注意到了一点,福隆安说,明贼火器犀利,铳炮数量甚众。”
“朕想要知道,明贼的火器究竟有多犀利,又超越了我大清多少?”
“还有就是,我大清又该如何应对明贼的火器威胁?”
关于前线送回来的明军火器犀利的事情,乾隆心中自然也是有数的。
对此他想要知道,大清当前该如何应对。
乾隆话音刚落下,阿桂便开口说道。
“回皇上的话,奴才认为,我大清以弓马取天下,只要有强弓健马,自可天下升平,何必在意什么火器。”
当然了,阿桂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是不知道火器的厉害。
而是因为他实在是太知道火器的厉害了!
他怕大清如果发展火器的话,会让汉人有威胁到大清的强弓快马的能力。
一但天下人都用上了火器,那就凭大清八旗的那百来万人口,如何还能压制天下亿万汉人?
再说罢这句之后,阿桂有接着找补道。
“当然,若是将火器作为八旗的补益,奴才觉得也是可行的。”
阿桂的想法很明确,大清可以发展火器,但那些先进火器只能给八旗装备。
绿营还是继续乖乖的用他们那老旧的鸟枪去吧!
怎么说呢,有清一朝,绿营武备的败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有清廷高层故意放纵的因素在里面。
因为,满清既需要一只规模庞大的汉人军队,帮着大清镇压天下。
又不能让这只汉人军队实在是太能打,以至于有威胁大清的能力。
如此一来的话,维持一只规模庞大,但整体武备败坏,战斗力差强人意的绿营,就是最符合满清的需求。
乾隆思索一阵,点头道。
“朕有意组建八旗新军,从关内关外的八旗人丁中遴选英勇敢战之士入京,于京师操练火器战法,以革新八旗武备……”
乾隆其实早就意识到八旗现在不行了。
他也早就有了要振兴八旗武力的想法,西山健锐营的组建,就是他为此而做出的努力。
而健锐营在组建成军之后,确实是展现出了相当的作用。
在平定大小金川,大小和卓,镇压农民起义的屡次战事中,展现出了相当不俗的战斗力。
而在这次韶关之战中,八旗战俘被明军驱于阵前的糟糕表现,更加坚定了乾隆要革新八旗武备,重振八旗武力的决心。
至于说发展火器对大清的威胁……
乾隆现在已经想开了,大清不发展火器是为了防备汉人。
可现在汉人反贼却是已经用上先进火器了,那大清再继续不发展火器,那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阿桂闻言,开口道。
“皇上圣明!”
“奴才认为明贼之所以火器犀利,定和洋人脱不开关系。”
“我大清或许也可以请几个精通火器使用的洋人教官,来帮着操练八旗新军。”
“还能请一些洋人工匠,如当年的汤若望,南怀仁等,赐予其官职,令其为我大清铸造枪炮火器……”
乾隆闻言,微微颔首,然后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和珅,意思很明确。
这事情他准备交给和珅去办!
和珅见此,连忙站出来打千儿应喳,然后开口说道。
“主子爷放心,奴才一定替我大清搜罗来足够的洋人工匠,让其为我大清铸造可以平灭明贼的火器。”
乾隆微微颔首道。
“那些洋人不是想要和我大清贸易吗?若其能为我大清造出能够平灭明贼的枪炮,朕便许了他们可以在大清收复广州后,于广州开港贸易。”
“还有就是,若洋人的工匠和军官当真堪用,朕便赏他们个官做做也无妨……”
不同于后面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这几个倒霉蛋。
大权在握的乾隆想要做什么改革的时候,效率还是很快的。
尤其是这种不涉及大清朝堂根本,只是在军事上进行改变的改革,更是一道圣旨就能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