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赐婚 - 毁我清誉?撕婚书!另嫁病娇权臣 - 姜木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29章赐婚

第229章赐婚

宁元帝这话一出,整个大殿上一片寂静,文武百官全都噤若寒蝉。

有些本就不喜江从行的官员,像是赵大人,还有武安侯等人,见宁元帝上来便是质问谁是江从行,心中不免一喜,以为是江从行做错什么事情,惹怒了圣上。

科举题目,有些贡士答题起来,剑走偏锋,或是言语犀利。

总而言之,就是答的题惹怒了圣上,触碰了圣上的逆鳞。

赵大人和武安侯便以为是江从行答的题惹恼了圣上。

若是如此,江从行落榜,真真是大快人心。

因着宁元帝的口气,实在不算温和,甚至隐约有些触怒。

江从行却是不急不缓,他微微上前一步,跪下行礼。

“学子江从行拜见圣上,圣上万岁。”

宁元帝盯着江从行看了好一会儿,才淡声问,“殿试上,朕出的题,你给出的答案,朕已翻阅,你说南水北调,你可知这其中的艰辛,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有工程的难度?”

江从行将这开运河修堤坝的工程称之为南水北调。

宁元帝觉得极符合他所想要的答案。

甚至南水北调工程,在父皇时也被提起过,是护国长公主慕长安提起的。

她说,南水北调开挖运河,可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短缺,避免北方旱灾。

开挖运河,还可促进经济,改善民生,甚至有很重要的战略作用。

此外在南方修建堤坝,也可缓解南方的水灾,必要时开闸泄洪,顺着运河可流向北方。

慕长安说过,这就是开通运河修建堤坝的作用,也可以称呼为南水北调,但真正的南水北调,是要南北的运河都能挖通相连起来。

当初父皇听了很是震撼,还问过慕长安,“慕爱卿,你所说的南水北调工程,可有具体的方案?”

慕长安也直言说,“圣上,这并不是微臣想出来的,而是微臣从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那里听来的,只不过现如今也寻不到那人,我虽知晓开通运河修建堤坝将会对大宁有多大的意义,但其中的艰辛,怎么合理的利用人力物力,合理分配财力,以及这些工程当中所要面对的艰辛,缺乏的技术,微臣都是不知的,只能寻这方面的人才来一一破解这些难题。”

先帝直到死,都希望慕长安口中说的这些能够实现。

但是,却连运河都还没开挖起来。

宁元帝登基后,自然也希望能够继承先帝的遗愿。

希望大宁能够更加的强盛,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希望开创一个盛世啊。

可这如此之难。

可现在,再一次的,他从殿试上的一位学子的答题中看见了希望。

听见了护国长公主曾经说出的那几个字。

南水北调。

眼前的学子,不止在试题上提起了南水北调,还在试题上写了具体如何分配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所要面对工程上的一些技术问题。

只是时间有限,试卷上书写的字有限,并没有太过详细,但一些技术上要面对的问题,他都写了出来。

可见是懂得这些。

宁元帝却看到了希望。

这位残废好几年,重新站起来的青年,连中两元,如今站在大殿之上,重提南水北调四字,让他看到了希望。

宁元帝又如何不激动。

以至于上朝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询问他,关于开运河修堤坝的具体工程事宜。

江从行恭敬道:“回圣上的话,圣上所说其中的需要面对的问题,学子都反反复复演算过,也查阅过无数的书籍,或许一开始很难,但如果能运行,学子演算的可让人力物力和财力降至最低,不出十年,可打通从临州自郡州的运河,贯穿两大江河,而自此不过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开端,虽会耗时许多年,可会让十年后的百姓受益匪浅,也能让大宁的经济有一个新的开端,更是能让后人受益也能让后人接着继续修建运河,实现真正的南水北调。”

要知想要真正的贯穿许多州城的大运河,所需时间不是短短十年就能完成,而是需要百年甚至几百年。

如今所需的,只是一个开端。

宁元帝又如何不知,江从行在答题上写的那些,显然是经过详细谋算,不是随便写写。

他应该一直有仔细研究过。

宁元帝沉默半分问,“你所答题的题目是为《南水北调》,可是听谁提及过?还是你自己所想?”

“是学子看过,结合后自己所想。”江从行如实说。

宁元帝感慨,竟与护国长公主的所言的南水北调想法完全一致。

但如今的大宁,需要的只是一个开端。

所以他见不到那样的山河,但只要有了这个开端,后人一定能够见到。

下首的赵大人和武安侯心里咯噔一眼,终于意识到,圣上一来就叫出江从行的名讳,不是江从行惹恼了殿下,而是圣上如此欣赏江从行。

今日的殿试的榜首,怕是大殿上的人都已知晓了。

宁元帝看了总管成公公一眼。

成公公立刻奉上殿试成绩的榜单。

殿试的成绩早就出来,只要宣读榜单就能揭晓成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