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生死由天(上)
“山人自有妙计,掌门姐姐不必担心。”
茱萸边说边从绣囊里取出一个细长竹筒,用火把将蜡封烧化,倒出来一支状如火箭般的烟花。
她随即点燃烟花的信子,一阵“嗤嗤”燃烧,细小的火花掉落一地。
突然烟花“嗖”地腾空飞起,直直窜上夜空,后面拖着流星也似的尾巴,鄱阳湖上空响起一声霹雳般的巨响,刹那间烟花绚烂绽放,如飞瀑如秋菊,照亮了半湖山水。
片刻后,烟花蓬勃的花冠渐渐消散隐去,那道长长的尾巴,兀自在夜空中闪闪发光。
这烟花有一个漂亮的名称“孤烟直”,是沈茱萸的祖上,沈括当年担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时发明的,专门用于在沙漠中给援军或者粮草部队指示方向,在大宋和西夏的战争中屡建奇功。
湖上雾霭深沉,黑夜之中显出一星亮光,越来越亮,越来越大,正在向无名荒岛靠近,一艘楼船尖尖的船头突破浓雾,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大小姐,我们来了!让你们久等。”
一个浑厚低沉的声音远远传来,听上去音调怪里怪气,完全没有平平仄仄,像是胡人在学汉人说话。
“蒲大哥,可把你们盼来了,辛苦啦!”
茱萸兴高采烈喊到,得意洋洋地瞧了一眼沈叔伦和李楚楚,意即:如何?赔你们的船到了,还是楼船,比乌篷船又宽敞又漂亮。
来者蒲英勇,大食名字唤做巴赛尔,乃是法蒂玛王朝埃及总督萨拉丁的前贴身卫士,自从跟随沈家父女来到大宋之后,便成为梦溪园征战《清明上河图》的生力军。
这个高鼻深目、胡子满腮的英俊后生对茱萸情愫暗生,忠心耿耿,加之在大宋除开沈家,他更无其他任何亲朋好友,与江湖人士也毫无瓜葛牵连,沈家可以说是他唯一的依靠,故而蒲英勇是执行绝密任务的不二人选。
夏无极曾暗自惊讶于沈茱萸长江后浪推前浪,此话千真万确。
三大门派上荒岛之前,茱萸瞒着众人包括她亲爹,私下差遣蒲英勇购得楼船一艘,泊于偏僻之处备用,并告诉他一看到鄱阳湖上空烟花绽放,便即开船,循着烟花光亮的尾迹指示的方位行进,可找到他们所在的无名小岛。
沈茱萸并不会下围棋,但是却深谙棋理弈道,凡事多想三步,处处埋伏后手。
楼船在距离码头十来丈处下锚,因其过于庞大的身躯,不能直接停靠在狭窄的简易栈桥上,楼船有自备的小舢板两头摆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一声令下,便即起锚开拔。
按照茱萸早先的谋划,楼船仅仅是备用,以防前去荒岛的乌篷船发生意外被损毁。
由于在《清明上河图》中发现的密钥之一是“汴京城北,逊李唐庄”,众人临时决定离开鄱阳湖后,直接前往汴京,她的楼船便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他们将乘坐楼船从鄱阳湖直接进入长江,转而向东北方向,顺江而下,在瓜州向北驶入大运河,再经通济渠西进汴河,昼夜行船,只需半个月便可抵达汴京。
幸运的是茱萸购买的是两层楼船,而不是乌篷船或者其他仅适用于湖泊河汊的小船,楼船大小适中,既可以抵御长江中的大风大浪,也能够在河道相对狭窄的通济渠里自由行船,当真是歪打正着,省下不少时日。
三派掌门人都对茱萸这番安排十分赞赏,既省了时间,旅程也相当舒适,不用鞍马劳顿、昼行夜宿,荒岛解出密钥和前往汴京起获宝藏,这两大关键行动居然前后衔接得严丝合缝。
年方二八的小姑娘俨然成了三大门派的军师,长辈们一时间居然对她言听计从,他们也乐得如此,省下无数心思,正好可以多多琢磨本门功夫。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嘛,大家都合式。
如何处置疯子和毛贼,却在小岛上引起不大不小的争议,以至本该昼夜兼程的行程,耽搁了一个白天。
按照沈家兄弟的意思,假张择端金伊和莫十八知道得太多,尤其是莫十八,将《清明上河图》第二本真迹的秘密,偷听了个全套,那还得了?
留着这二人后患无穷,不如“咔嚓,咔嚓”两刀,两颗人头落地,大家都踏实安生了,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李楚楚难免妇人之仁,再说也是江湖上的规矩,不杀投降之人,说将他们囚禁于荒岛即可。
孤岛上不留一船一筏,一桨一篙,单凭人力游水数百里至岸边,绝无可能,这不就是个天然的监牢么?
再留下足够的干粮,等三大门派在汴京的大事了结,即刻遣人把他们放了便是。
而且莫十八背后必定有势力极大的靠山,杀了他便结下死仇,行走江湖,图谋大事,多交朋友少结冤家,方是正道。
夏无极侃侃而谈,祭出三神教的“仁、信、忠”大旗,又是要讲究仁义道德、仁者爱人哦,又是要信守江湖道义、信用为先哦,云云,旁征博引,头头是道,直听得茱萸瞌睡连连。
终于夏教主表明态度:她支持李楚楚不杀降人。
这倒是有些出乎沈家兄弟的意料,“玉笛散春风”这种邪恶阴毒玩意儿都想得出来的人,难道还会有恻隐之心?
沈叔伦本以为夏无极至少要散出“春风”,钻瞎那二人的眼睛。
五个人中有两人说杀,两人说留,两票对两票,相持不下,四双眼睛再一次齐齐转向茱萸,她正用小手掩住一个呼之欲出的哈欠。
她这一票决定着两个人的生死,从沈家兄弟的角度来看,也决定着三大门派未来是否会遇上麻烦。
这可是小姑娘从未经历之事,责任极其重大,她头一次感到惶恐和无助。
茱萸嘟噜着小嘴,犹豫不决,她不想反对爹爹和二伯,内心深处只怕也觉得他们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