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绝妙国策,渣男刘景
见刘景退回了班列,李世民才发现刘景这小子耍心机。 除了郑氏家族贪墨,其他大臣也贪污了,刘景不说,那就只能由李世民来说。
心中吐槽一句臭小子,李世民清了清嗓子,说道:“郑球不仅供述了郑家贪墨,根据郑球和司农寺官员的供状,朝中不少的大臣也贪墨了。”
“这些都是陈年旧账,朕不想问谁的罪,但谁拿了义仓的粮食,谁就拿出来还回去。”
“朕在太仓设有收粮处,你们都送过去吧,至于贪了多少,你们心里有数。”
“朕还是那句话,如数退赃,既往不咎;拒不退赃,大理寺处置。”
最后那就“大理寺处置”听得所有人心慌慌。
现在的大理寺比鬼门关还要恐怖,谁愿意在大理寺见刘景?
程咬金大喊一声:“遵旨!”
朝中的众位大臣像看怪物一样看着程咬金,不知道这货什么情况,退赃这么开心?
李孝恭和长孙无忌两人拜道:“臣等遵旨。”
高士廉也附和。
皇亲国戚都表态了,其他人还能怎么着,只能跟着来。
李世民起身,拿着文书回了后廷,赵公公喊一声退朝。
众位大臣退出了太极殿,心里都盘算着如何退赃的事情。
走到殿门外,赵公公就来请刘景到御书房去。
同去的还有唐俭和房玄龄两个。
进了御书房,三人拜见。
李世民对唐俭说道:“以后这户部你要管好,被一个侍郎耍得团团转。”
唐俭拜道:“皇上说的是,微臣记住了。”
李世民说道:“泾阳县的粮仓是刘少卿发现的,就由大理寺统管,你户部协助。”
“另外,太仓的粮食,你户部要协助大理寺做好统计,不得再出错。”
“中书令,你总领各部,后续有什么事情要做的,听命于刘少卿便是。”
房玄龄是宰相之首,李世民让他听命于刘景,这其实有点.
不过,刘景的实力摆在这里,房玄龄倒不觉得难堪。
房玄龄拜道:“微臣领旨。”
李世民又问道刘景:“刘少卿还有什么事情要朕解决的?”
刘景拜道:“没有了,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泾阳的粮仓足够应付关中的饥民,洛阳那边也可以等着各位大人的粮食。”
“不过,微臣有个请求,需要工部协助。”
李世民说道:“你说。”
刘景说道:“关中饥民很多,朝廷要拿出粮食来赈济,但如果只是光给粮食,有些浪费。”
这话说得饥民吃粮不是很正常吗?浪费?
李世民和房玄龄、唐俭三人都被这话搞懵了。
房玄龄不解地问道:“饥民难道.那.如何才能不浪费?”
李世民也来了兴致,问道:“是啊,饥民吃粮赈灾是旧例,如何是浪费呢?”
唐俭在户部那么久,赈灾的事情没有少做,也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话。
刘景笑道:“微臣统计了关中之地的水利设施,发现水库很少,河流的疏浚也不及时。”
“水库少,没办法蓄水,遇到旱灾无水灌溉;河道不通,遇到水灾的时候,容易泛滥。”
“微臣想将饥民组织起来,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让他们为朝廷干活,我们发粮食吃饭。”
“如此一来,饥民可以赈济,又可以将关中之地的水力修起来。”
“只是,此事需要工部配合。”
嘶.
以工代赈的法子说出来,李世民三人大呼妙计。
“哎呀,微臣在户部那么久,那么多赈灾,从未想过这个法子。”
“这些饥民没有粮食吃,家中田地又荒废掉了,无事可做,与其白白给了粮食,不如让他们干活。”
户部尚书唐俭大呼妙啊。
房玄龄也感觉刘景的提议简直完美。
“饥荒时期,正好百姓有闲暇,几十万人一起兴修水利,速度是极快的。”
“待到水利设施兴修完毕,饥荒也就过去了,又可以利用这些水利提升收成,一举两得啊。”
房玄龄真心佩服刘景的妙计。
李世民大为赞赏,说道:“不错,妙计妙计!朕早该把司农寺交给你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