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再获名臣 - 三国之无限奖励争霸天下 - 爱唱情歌的大叔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13章再获名臣

“叮,恭喜宿主斩杀敌将一人,系统奖励南陈著名文臣徐陵,系统重新植入徐陵的身份为居就县县令,待宿主进去居就县城后就可以随时征召徐陵!”

陈星亲手斩杀了公孙度之后,系统奖励的提示音再次响了起来,这次陈星又是欣喜若狂,系统再次奖励了南陈著名文臣徐陵,正好可以让他负责辽东之地的内政民生……

徐陵(507年~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南朝梁代诗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时期大臣、诗人。徐陵少能属文,博文好学,精通老庄,旁涉佛道。

中大通三年(531年),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任东宫学士。历任尚书度支郎等职。

太清二年(548年),奉命出使东魏,随后在江南发生侯景之乱,徐陵在邺城,长达七年之久。

北齐天保五年(554年),北周攻陷江陵,杀死梁元帝萧绎。

次年(555年),王僧辩、陈霸先立萧绎子萧方智于建康。北齐遣送梁宗室萧渊明南归为梁嗣,派徐陵随行。王僧辩据境抵抗,萧渊明使徐陵作书与王僧辩。后王僧辩同意萧渊明入境,徐陵得以南返。入陈后,加散骑常侍,历任五兵尚书、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迁左仆射、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等职。在文学上,号为“一代文宗”。

徐陵的创作以宫体诗及骈文著名。徐陵为宫体诗的主要作者,流丽轻艳,风靡一时。晚年曾创作出《别毛永嘉》。徐陵的骈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陈书》本传),但是多数是应用之文。《玉台新咏序》被公认是徐陵骈文的代表作。又有《文府》7卷、《玉台新咏》10卷、《六代诗集钞》6卷。同时,徐陵还精通书法,其作品唐代犹有流传,见《法书要录》所收《述书赋》……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父亲徐摛,南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帅。

徐陵幼小的时候,就被高人赞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他家族成员都非常刚正严肃、又诚恳谦逊。当时朝廷文书制度,多由徐陵写成,徐陵在朝廷上弹劾陈文帝(世祖)陈蒨的弟弟安成王陈顼(后来的陈宣帝)手下的权臣鲍僧叡以及侍中、中书监等人,慷慨陈词,正气凛然,连陈世祖自己都整理衣冠、严肃正座,安成王大汗淋漓、惊慌失色,徐陵让人扶着安成王回去。他以一身浩气扳倒了国蠹,从此以后朝廷为之肃然……

公元569年,他参与罢黜了废帝陈伯宗,扶立了陈宣帝(高宗),被封为建昌县侯,皇帝让他担任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等,他多次进行推辞,皇帝为之动容。

后来朝廷决定北伐军统帅人选,也是他一言九鼎,否定了许多人推举的淳于量,独力推荐更合适的名将吴明彻担纲,事实证明他的正确。皇帝曾多次赞扬他独具慧眼、知人善任。他的诗歌、文集当时被大家争先收藏……

时宝志上人有道,陵年数岁,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梁普通二年(521年),参晋安王(萧纲)宁蛮府军事。

中大通三年(531年),王立为皇太子,东宫置学士,陵充其选。历尚书度支郎、通直散骑常侍。及侯景寇京师,摛因感气疾而卒,陵蔬食布衣,若居忧恤。及江陵陷,太尉王僧辩接待馈遗,其礼甚优。以陵为尚书吏部郎,掌诏诰。陈霸先率兵诛僧辩,释陵不问。寻除贞威将军、尚书左丞、给事黄门侍郎、秘书监……

陈霸先受禅为陈高祖,加散骑常侍,左丞如故。历太府卿、五兵尚书、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吏部尚书,领大著作。陵以梁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於是提举纲维,综核名实,众咸服焉。

后主即位,尝佐吴,遂家姑苏。迁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后主好与嫔妃为艳词,示陵,陵曰:“皆不达辞也。”后主衔之。寻卒,年七十七。诏曰:“陵弱龄学尚,登朝秀颖,业高名辈,文曰词宗。”赠镇右将军、特进,谥曰章。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

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於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府僚怪而问其故,陵云:“我有车牛衣裳可卖,余家有可卖不?”其周也如此。少崇信释教,经论多所精解。

后主在东宫,令陵讲《大品经》,义学名僧,自远云集,每讲筵商较,四座莫能与抗。目有青睛,时人以为聪惠之相也。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

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其於后进之徒,接引无倦。文帝、宣帝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辑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后逢丧乱,多散失。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今存《徐孝穆集》六卷。尝辑《玉台新咏》十卷,录东周至梁诗凡七百六十九篇,《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等赖以存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