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二、东门变故
上午翻@夜小紫的答案,看到他批了冯唐,突然又想起席慕蓉来了。我以前把席慕蓉的写作归为青春期抒情,想了想,海子的一部分诗歌也可以算是青春期抒情,所以其实还是不够准确的,席慕蓉的诗,从旧体诗词圈里借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流年体”。
什么是流年体?诗词圈有一个名词叫“流年体”,说的就是这一类作品:没有任何深邃的思考,所采用的意象单一(春风、长街、雨巷、伞等),表达的情感单一(流年飞逝带来的感慨,尤其是爱情方面的感慨)。
为什么知乎上有这么多人黑冯唐?-夜小紫的回答
不信可以看看席慕蓉的“经典诗歌”是不是这样:席慕蓉的经典诗歌
词语匮乏得让我看了很尴尬。忧伤、别离、岁月、美丽、时光......有几首更是令我产生了在看古风歌词(大部分)和扣扣空间体的不好的感觉。
而她写了n遍的爱情、乡愁、青春、岁月,也只是触到了点皮毛,既写不出人的感情的复杂性,也写不出应有的深度(诗的深度大约可分为语言深度、情感深度和思想深度三种,这里不展开)。更神奇的是,写了那么多年了,还是倔强地停留在十七八岁时的思想水平,看来是要吃一辈子青春饭了。
渡也在八十年代就以“主题贫乏、矫情做作、思想肤浅、浅露松散、无社会性、气格卑弱、数十年如一日等七项缺点”批评过席慕蓉,现在一瞧,老先生眼光真是够毒的,数十年后的今天,席慕蓉也还是长进不大。
为了增加点说服力,不妨拉几位诗人的诗出来做个对比。
作品1抉择席慕蓉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再缓缓地老去
作品2神女峰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而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群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语言上,第一首跟第二首一比就是大白话,事实上就我看到的,席慕蓉的诗大部分都是大白话,有时点缀几个意象,也是读过点书的最常想到因而也用得最滥的意象。《抉择》这首,勉强算是意象的可能就“星球”一词。虽然有口语写作(这是对当时的宏大叙述、学院写作等的反拨,韩东和于坚等人,学历、文学功底不用说,不懂诗的可以去看他们的小说或散文)这种东西,但是席慕蓉从来跟大陆主流诗坛没啥关系,她这么写并不是自觉的,刻意不为,只是语言贫瘠,不能而已。
不信再找一首: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后还要雨
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
别离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你
这首语言更苍白贫瘠,之所以不拿它跟《神女峰》比,也是因为那样太欺负人了。
舒婷的语言能力在朦胧诗派里不说最弱,也是倒数的(插个链接,看看一流诗人的语言是什么样的:中华诗库::现代诗库::张枣诗选),“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这种空洞的表达,一样不能避免,但她毕竟已经在有意识地学着用意象说话了,“谁/还站在船尾/衣群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语言的诗意上,比席慕蓉高了何止一筹。
2思想上,席慕蓉有一颗永远不老的少女心,这是她的长处(哎算长处吧,从永葆初心这个角度来说。虽然对于诗人,永葆初心从来不算个问题),也是她的短处和局限。《抉择》表达了个啥,不就是“即使错过也要一瞬的美丽”?青春文学上还没看够吗?“亿万光年‘”星球“”上帝“,词是很大,思想格局却很小,而且也很空,因为一切都出于一个假设,并没有动用到什么深切的情感体验。反观舒婷1981年写的《神女峰》,有景,有情,强烈的现场感使人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仿佛也穿越时空站到了诗人的旁边,看着她怎样触景生情,怎样激动地用颤抖的手写下这首叛逆的诗歌。“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在那个年代能喊出这么一句,有多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