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二、荆州近况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烽岳键客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三国志廖化新传 >

三百六十二、荆州近况

习宏一身平民装扮,风尘仆仆的模样,看上去就是一个逃难的流民。

进入交州,为了躲过步骘的侦察,习宏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不仅孤身一人南下,而且,常常会避开官道,走野路。

习宏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明显吃了不少苦。

得到营门守兵汇报之后,廖化亲自把习宏带进军营,感慨道:“从零陵郡到交州,沿途需要经过大量江东军控制的城镇和乡村,遇到大批江东军的巡逻将士,习兄弟何必亲自冒险,派一名亲信,带来个口信,这就足够了。”

话虽如此,廖化却对习宏的出现表现的非常重视。

相信如果不是出现了重要军情,习宏也不会亲自南下。

廖化最希望习宏带给自己的消息,是零陵兵南下参战。

即使零陵兵不能南下交州,只要攻打荆州南部,威胁到步骘的防区,摆出一副截断江东军粮道和退路的姿态,那就足够让汉军在对峙中,获得主动权。

有零陵兵配合,廖化也可以进行更多战术布置。

廖化的热情问候,却换来了习宏的沉默,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廖化试探性的询问道:“零陵郡出现了麻烦,习珍将军抽不出兵力南下?”

习宏点点头,又很快摇了摇头,“荆州出大事了,不仅是零陵,咱们在荆州的所有部队几乎都受到了影响,很多别有用心之徒起兵造反,杀戮地方官吏,残害百姓。”

廖化大吃一惊,他完全没有料到,荆州战局会突然恶化。

南征军进入苍梧郡之后,廖化曾向荆州派出过几批斥候。

除了与习氏兄弟建立联络,寻求零陵兵的支持外,斥候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打探荆州局势。

尽管汉军南路兵团在攻打长沙桂阳的时候遭遇了步骘的突袭。

但是,南荆州战局只占了荆州战事的一部分,从总体上看,汉军掌握着战略主动。

当然,廖化派出的斥候,主要任务是与零陵兵建立联系,他们的侦查活动有很多局限。

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斥候仅仅在荆州南部打探了一些传闻,并没能深入荆州腹地。

斥候带回的消息,既不全面,又不准确,情报还非常滞后。

等到步骘带兵南下,廖化再也没有余力派斥候北上荆州。

因此,荆州的近况,尤其是汉军主攻的东部战场,对廖化来说,就如同笼罩在战争迷雾下一般。

习氏兄弟所处的零陵郡同样位置偏南,却拥有廖化不具备的便利地理条件。

没有江东军的阻挠,零陵斥候可以顺利获取荆州情报。

廖化的任务是攻略交州,荆州战况本该对交州战局影响不大。

为了保证信息准确传达,习宏冒险走这一趟,让廖化不得不重新评估荆州交战双方的力量配置。

尽管刚刚从江东军手里夺取了荆州,汉军也不该遭遇大量叛乱,这些乱兵必然得到了魏吴两方支持。

如果汉军击破了江东军,为了保住更重要的江东,孙权的确会抽调荆州兵马回援扬州。

为了孙家的生死存亡,孙权也会被迫启用一些留在荆州的势力,甚至会做出舍弃交州的决断。

很显然,如果局势大好,习宏也没必要专程跑这一趟。

廖化试探性的询问道:“莫非,我军东征部队中了埋伏,打了败仗?”

习宏摇了摇头,“和南线兵团不同,东征部队的攻势非常顺利,关将军夜渡湘水,顺利突破了江东军的沿江封锁。”

“过河之后,关将军身先士卒,大破孙权统率的江东军主力,斩杀东吴战将十几员,俘获江东兵将数千人。”

习宏继续说道:“东线捷报频传,北线战场同样顶住了曹魏的压力,襄樊战区的赵云将军及时带领部队东进,封锁了魏军的南下通道,三天之内北路军与南下救吴的魏军进行大小战事整整十一场。”

“襄樊军团挡住了曹魏的援兵,给关将军顺利夺取武昌城,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廖化眼前一亮,“咱们东路军已经把孙家都城武昌拿下了?”

习宏点了点头,“没错,由于江东军在湘水东畔损失了大量精锐野战部队,武昌城虽然坚固,孙氏也没有余力派兵布防了。”

“败给关将军之后,孙权甚至没敢入城,直接顺着长江东向,回到扬州,孙权把吴都重新迁回了建业城。”

习宏摇了摇头,遗憾道:“可惜的是,我军动作慢了一步,江东重臣的家眷大多已经提前转移了……”

廖化的看法比习宏更乐观,先不管江东军有没有开疆拓土的能力,国都定在武昌,本身就摆出了一副进取的姿态。

建业地势险峻,远离荆襄前线,似乎很安全,但是,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孙吴政权展现的虚弱,必然会让有心人想入非非。

汉军在东线战场上连续取得大胜,打的江东军迁都。

那么,出现大规模叛乱的原因,必然不是战术问题。

廖化似乎想到了什么,“难不成……”

习宏开口解释道:“关赵二位将军虽然战绩斐然,陛下却驾崩了……”

猜测得到了证实,廖化脑子嗡的一声,只剩下一片空白。

廖化感觉到口干,询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习宏迟疑道:“朝廷正式通报的文书中介绍,咱们夺取武昌之后,陛下心力交瘁,情绪波动太大……。”

“但是,”习宏沉默了片刻,“有一种说法民间传的沸沸扬扬,在我军对荆州展开全面战争之前,陛下的身体就已经达到极限,关将军在湘水东岸大破江东军之前,陛下就已经驾崩了。”

“为了保证我军顺利战胜江东军,关将军隐瞒了这个消息,依然下令将士们渡江,吴人不堪一击,武昌不战而降,我军这才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