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五、偷袭士匡
“三国志廖化新传()”!
廖化没有立即攻打谅山城,命令将士们在村里设伏,他带上俘虏张杰,两人先后找到多支交州兵的巡逻兵。
用劫掠财物的理由,廖化把这些巡逻队伍诱骗到村子中消灭。
桓邻出面劝降俘虏,汉军将士则换上了敌人的装备。
几次行动下来,汉军很快获得了足够武装全军的交州兵装备。
廖化亲自挑选了一些精锐士兵,还带上张杰在内的部分态度较好的降兵准备奇袭南门。
奇袭队伍推着大车小车,车上盖着布,假装成劫掠的“战利品”。
主力部队则在城外埋伏,等待奇袭部队发出信号,再决定究竟进攻,还是撤退。
守城门的交州兵并没有怀疑汉军的身份,没等汉军表明来意,守军就打开了城门。
汉军用车子卡住城门,将士们一哄而上,对守兵发起进攻,同时,招呼城外的部队入城。
交州兵守军的实力不如汉军,迅速被杀败,汉军主力也快速入城。
留下少量部队防守城门,廖化组织主力兵马朝城内行进。
交州兵的确在城里拥有兵力优势,杀气腾腾的汉军遇到了很多交州兵将士。
但是,交州兵并没有对汉军发起阻击,甚至还让出了道路。
在城中心区域,入城汉军兵分两路,桓邻和廖化分别组织人手突击武库和府衙。
控制住武库,可以避免人数优势的交州兵恢复战斗力,也便于保全城里的物资,这项任务非常时候由交趾出身的桓邻负责。
为了保证桓邻行动顺利,廖化调给对方全部俘虏兵,他还指派了几十名汉军老兵担任护卫。
廖化则亲自带人突袭府衙,抓捕士匡。
汉军人少,只能以快打慢,迅速控制城中形势,汉军必须擒住士匡。
杀退守门卫兵,冲进府衙的时候,廖化才发现,问题大了。
士匡不在府中,汉军偷袭了个空。
抓不到士匡,这名对自己有怨恨的士家公子随时会组织兵马反击。
一旦交州兵被组织起来,不仅会增加汉军取胜难度,还有可能让汉军转胜为败。
廖化立即对府衙守兵进行讯问,这些敌兵对士匡毫无忠诚,没等用刑,便争先恐后招出自己知道的情报。
“士匡将军在城南有一个相好,也许他去相好家里留宿了……”
“胡说,明明是北城一富豪收到一批古玩,邀请士匡将军前去赏玩。”
“你们都错了,有江东兵闹事,士将军专程赶去处理西城门的纠纷。”
“东门的武库刚刚遭遇暴雨,器械出现了损毁,士将军对这个情况多次询问过,他应该去清点器械了。”
情报涉及到东南西北四个城区,如果汉军分兵搜索,很有可能会分散兵力,那时候部队将失去战斗力。
只有集中全力突袭一处地点,才可以有最大把握留下士匡。
廖化立即排除了东城和南城。
廖化已经派出桓邻带队前往武库,桓邻的指挥能力再不济,他麾下的兵力还是充足的,完全能拖住士匡一段时间。
汉军从南门入城,守卫城门的又是自己的老兵,南城出现情况,守兵必然会根据约定,发出信号示警。
最终,廖化选择了突击西城,即使没有堵住士匡,他至少可以夺取城门,届时再发兵北门倒也来得及。
迅速集结队伍之后,廖化开始统兵西进,他留了个心眼儿,在队伍离开的时候,留下了几名机灵的汉兵,埋伏在了府衙外监视。
队伍即将赶到西门的时候,负责监督任务的汉军将士从后方追了上来。
汉兵告知廖化,有府衙处的交州兵俘虏逃了出来,沿着小路往西城方向行进。
汉军加快速度,在西城门处,廖化一眼就看到了士匡。
西门秩序已经基本稳定,现场绑着不少看上去像是乱兵的士卒。
看到廖化等人接近,士匡立即派出一名士兵,呵斥汉军停止行动。
汉军非但没有停下脚步,廖化还开口大喊,“士将军不好了,蜀进城了。”
一边喊着,汉军一边加快速度,朝着交州兵靠了过去。
士匡的人忘记了拦截汉军将士,反而开口询问道:“你说什么,是真的吗?”
这个时候,几名交州兵士兵从旁边的城区突然现身,他们也在高声大喊,“将军小心!”
廖化可不给那些士兵通风报信的机会,他迅速朝着士匡冲了过去,大声喊道:“愣着干嘛,保护士将军。”
在众人的惊愕表情下,汉军接近了士匡,并且,廖化亲手刺死了对方。
士匡一死,交州兵的抵抗瞬间被瓦解,败兵一哄而散,汉军松开绳索,收编了现场的乱兵,控制住西城门。
紧接着,廖化又带兵赶到武库,配合桓邻夹击了围堵武库的交州兵。
在士匡首级和桓邻现身劝降的双重影响下,许多交州兵将领放弃抵抗,主动带兵降汉。
紧跟着,汉军夺下东、北两座城门,增派兵力守城,对城中的残兵败将进行招揽和拉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