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请求重启和亲
感慨叹息的同时,有八百里加急快报送到未央宫。
“陛下,匈奴大单于欲以左谷蠡王为使者来长安向陛下递送国书。”
“当真?”
刘彻露出警惕神情:“使团什么时候到?随行多少人?”
“回禀陛下,使团半月后抵达,随行有百余人。”
“半月后抵达……随行百余人……”
刘彻看向女儿:“此次款待匈奴使团的工作,由你全权负责。”
“喏。”
李令月领受皇命。
这个任务意味着刘彻对她又多了一层信任,同时也在考验她对下属的管理能力。
毕竟,她现在每天都要陪刘彻批阅各地奏章,前些日子又接下治理黄河勘测水文的工作,如今还要筹备款待匈奴使团的工作——
她必须把以上所有事情同时处理得井然有序井井有条,才能进一步得到刘彻的认可,获得更多更大的权力。
幸运的是,她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
科举进入殿试前十的淳于陵和公孙如君目前归在她麾下,供她调配。
短暂思考后,李令月决定让公孙贺与金日磾负责接待匈奴使团,淳于陵、公孙如君协助,匈奴使团抵达长安后,他们在长安期间的安全工作由主要成员是匈奴人和西域人的胡骑营负责。
“接待期间出现任何超出你们能力范畴的问题都直接告诉我,我来解决。”
“喏。”
公孙贺等人领命。
随后,李令月特意叮嘱淳于陵和公孙如君:“你们此次以学习为主,要全程谨慎,察言观色,牢记教诲。”
“我等定不辜负公主殿下嘱托。”
两人知道肩负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
“不用紧张,匈奴不是吃人的怪物。”
李令月见两人神态紧张,主动安慰。
金日磾也道:“匈奴王庭的贵族们早在二十年前就严重汉化,他们虽然服饰装扮还是匈奴模样,日常却喜欢吃稻米饭喝粮食酒,穿丝绸做成的衣服,写汉字阅读汉人的书籍。”
“匈奴贵族居然会写汉字读汉人典籍?”
听完金日磾的形容,淳于陵和公孙如君非常惊讶。
尤其是淳于陵。
她记得小时候家族中有孩子不听话,长辈会用讲匈奴人的故事。在长辈的叙述中,匈奴人个个都是披着人皮的野兽,茹毛饮血,生吃小孩,无比残忍。
即便她如今早已知道匈奴人外表与汉人无异,依然不敢相信匈奴贵族会写汉字读汉人典籍。
见两名女子神情惊讶,金日磾解释道:“匈奴帝国内存在数以百计的小部落,每个部落的风俗都各有不同,有些部落确实如汉人的想象那般野蛮可怕,但也有些部落与汉人相差无几。例如我父亲的休屠王部落中大部分人是秦末驻守边防的秦军后代,所以休屠王部落的人不论语言、习俗都与你们汉人非常接近。”
“原来如此,是我们太过孤陋寡闻。”
淳于陵和公孙如君一起向金日磾道歉。
金日磾笑道:“汉人对匈奴有无数误解,匈奴对汉人何尝不是误会重重?”
“西域对汉人也同样充满了误会,”公孙贺道,“他们以为汉人个个穿宽大的锦缎衣服住装饰着黄金的屋舍,还认为汉人的土地上居住着真正的神灵,因为有神灵庇护,所以汉人的土地格外肥沃,出产美味佳肴,汉人的战士无比骁勇,杀匈奴人就像杀鸡一样轻松……”
“这……”
两女听得目瞪口呆。
这已经不是误解,是神话!
但作为汉人,她们发自内心地希望这些神话是现实!
……
……
刘故率领匈奴使团风尘仆仆进入汉帝国境内,立刻有等候许久的汉帝国边境郡守上前迎接,并为他们准备丰富的食物。
之后,在汉帝国官员的接力款待下,刘故为首的匈奴使团百余人沿被称为直道的宽敞笔直的道路穿越正处于秋收的忙碌中的大汉国土,辗转数日,抵达巍峨雄伟的长安城。
高耸的长安城门下,以公孙贺、金日磾为首的负责使团接待工作的汉帝国官员们盛装以待:“左谷蠡王远道而来,我等不胜惶恐。”
“不敢!不敢!”
刘故努力挤出笑容。
要知道,他们一路走来,既看到繁华的城市,也看到丰收的田野和在田地中忙碌的汉人们,还有无数骠壮的战马和训练有素的军士。汉帝国确如汉人书籍所言是个伟大的国家,拥有匈奴帝国无法想象的庞大财富,并且,如今的它无比强大,即便冒顿大单于重生也无法与汉皇帝争锋。
臣服汉帝国是匈奴当下唯一正确的决定。
想到这点,刘故心中更多了几分苦涩,挤着勉强的笑容,走进汉帝国的首都。
另一边——
长安的百姓们虽然知道如今的匈奴帝国是拔了牙齿的老虎,匈奴大单于甚至主动去朔方城与大汉皇帝陛下会面,但站在道路两旁,看着匈奴大单于派出以左谷蠡王为使者的高规格使团走进长安向皇帝陛下递送国书,百姓心中难免再次升起荣耀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