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自视甚高的读书人
按规定,殿试结果出来后,只有前十名有幸入未央宫觐见皇帝,在皇帝和百官面前阐述自己对国家的看法,回答皇帝及群臣提出的问题,表现最优异者定为前三名,得到朝廷的嘉奖和皇帝授予的官职,其余七人也会在觐见结束后一个月内陆续得到任命。
因此,所有有幸参加殿试的试子虽大多在拿到卷子那一刻就因为题目内容而心凉半截,但他们内心深处始终存有一份侥幸,希望答卷内容能够打动考官,有幸入选前十,让自己可以再次进入象征着至高权力和荣耀的未央宫!
可惜,大部分人注定失望。
幸运的是,从这次科举开始,凡获得殿试资格的人即便不能进入前十也可以获得朝廷任命的官职,在殿试十人得到任命以后。
等待朝廷任命期间,这些人可以随意进出太学,享受太学得到免费的食宿及听课讲座,进一步充实自己,确保得到朝廷任命后能在任上做出优秀业绩。
怀着忐忑心情等待殿试结果的试子们得知这个好消息,无不欢呼雀跃,喜上眉梢。
当然,欢喜之余,难免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尤其是来自帝国偏远郡县的才子们。
“陛下如此厚待我等,可谓求贤若渴,但我到现在都不明白陛下为何突然立……虽然是群臣和诸侯王共同请求,但是……这种事情终究不合礼法,将来怕不会……”
闻言,立刻有人厉声反驳:“那些不识字的粗俗人不懂陛下深谋远虑、非议陛下立皇太女一事也就罢了,我们这些参加科举的人可没资格非议此事,你可知道,科举是皇太女殿下提出来的!”
“什么?科举是……”
质疑之人闻言,大惊失色。
“不错,科举确实是皇太女殿下向陛下提出,让开设在诸国郡县的学堂教授西域语言也是皇太女提出来的,因为皇太女认为大汉必须将西域牢牢控制在手中,从西域和西域以西的广袤世界获得源源不断的黄金及各种好处。”
“……这番气魄恢弘的言语当真是皇太女的原话?!”
先前质疑皇太女的人感觉自己在听梦话。
“不是皇太女所言难道还是我说的?”
反驳者狠狠瞪了眼质疑者,耐着性子解释道:“高祖皇帝顺应天命建立大汉,此后历代君王均是天命所归,他们的智慧和眼界岂是我等凡俗能够想象!如今天命落在皇太女身上,她的胸襟眼界自然也不是我们能度量。你不信我,难道还不信迄今为止发生在皇太女身上的种种天命异像、不信董大儒临终上疏劝陛下立皇太女之举?”
听完这些,质疑者恍然大悟:“兄台所言极是,立皇太女士天命所归。”
“而且我听说,民间百姓现在纷纷传言皇太女是上古圣人转世,所以才能天生智慧,眼界过人,所作所为俱是利国利民。”
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讨论的另一名试子加入话题:“我也不赞同立女子为储君,但皇太女的能力和她身上的神异之处让我不得不相信她是天命所归,既是天命,我们凡人又怎么可以违抗不尊?”
“这话……确实很有道理……”
众人纷纷点头。
毕竟,周礼和宗法是天子规定的,立敬武镇国长公主为皇太女却是天命的选择。
天子再尊贵,终究受命于天,天命才是最贵重的!
……
“殿下——”
公孙贺一脸讨好笑容地凑到李令月身边:“您可知道民间如今盛传您是上古圣人转世?”
“听过一些。”
李令月淡然微笑。
事实上,圣人转世传言本就是她刻意打造散布,以此增强普通百姓对她成为皇太女这件事的认同和迷信。
毕竟,百姓最关心的是庄稼的收成,谁让他们过上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谁就是名副其实的圣人。
“姨夫以为,普通百姓受了殿下的恩惠,并不反对殿下成为皇太女,反倒是有些读书人……因为不满女子也可以参加科考,迁怒殿下,认为这是颠倒纲常伦理的行为。”
“……说得好像如果女子不参加科举,他们就能考上!”
李令月不屑冷笑。
公孙贺道:“殿下英明,越是不能靠实力通过科举得到朝廷任命官职的人越喜欢说这类抱怨话,自己骗自己。”
“所以不必管他们,一群无能的牢骚废物。”
说完这些,李令月问公孙贺:“姨夫的商队近来在西域赚得如何?”
“是我的门客家的商队……”
公孙贺心虚更正,随即禀告道:“自从汉使与四位校尉率军一通前往大宛调通安息和大月氏的关系,西域各国再无摇摆不定,几乎所有国家都主动或被动将国内的匈奴使者送出国境,大汉商队在这些国家的商业行为如今也已经完全不受限制。”
“这才是父皇想看到的局面。”
随后,李令月又问:“你想为公孙敬声在西域都护府谋个好职位吗?”
“这……这……”
公孙贺笑逐颜开。
自少府铸金失窃案后,公孙敬声不再在朝中担任官职,如今不仅有机会被重新启用,任职的地方还是陛下当下最为重视的西域都护府——
“表哥曾经犯下大罪,原本不会有机会去西域都护府做事,然而朝廷急需精通西域语言、擅长和西域人打交道又绝对忠于大汉的人才,我便斗胆将表哥的名字报给父皇,而父皇允了我的请求,愿意看在姨夫的面上给表哥一次机会。”
“——谢殿下!”
公孙贺大喜,连忙行礼道谢。
跟在公孙贺身后的公孙敬声更是痛哭流涕,感动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