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写在前面 - 刑与欲:性犯罪心理调查小组 - 炅魄写手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1章写在前面

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和一些破案题材的影视剧当中看到过一些有关性心理变态和严重心理扭曲的人物案例。

然而在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通常都是在先天性格与他们的后天成长环境的双重作用下,所潜移默化而形成的。

有人曾说:“每一个心理变态者都是受伤的天使。”

是不是天使,笔者不敢断定,但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中受过某种伤害是一定的。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当然也包括“性”方面。这是因为遗传差异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造成的。

没有人是天生的变态,它通常是由量到质的缓慢过渡。变态与否,也不是绝对的两极分化,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我们通常愿意把那些做出让他人感到严重不适的行为、并被曝光出来的目标人物,称之为“变态”。我们可以说这种人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然而另一群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或许他们每天就生活在你的周围,他可能是你学校的同学、老师;也可能是你公司的同事、领导;还可能是你的亲人、恋人、兄弟、闺蜜;亦或是你经常去的那家奶茶店的老板、你所租住的出租屋的房东、小区物业的保安……

正因为他们隐藏的较深,行事低调隐秘,或者是生活环境较为舒适且平稳,使得这些所谓的变态心理和变态行为不为人知。

如果一旦受到某种外界的强烈刺激,这种变态特质就很可能如火山爆发一般喷涌而出!

以上论述并没有权威的科学依据,仅为个人观点。

正所谓“久病成医”。笔者也同样有着一段不太寻常的成长经历,多年来也自知存在一些异于常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总结出了一些心得。

或许是有些先天因素,笔者年幼时便存在着某些心理障碍,一些思想和行为异于其他同龄人。小学时期父母离异,常年由外公外婆抚养。中学时期跟随父亲和祖母一起生活,可以说在笔者成年之前,一直是由隔代长辈在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

乍一看,成长阶段并没有太过明显的不幸经历。然而直到笔者步入社会多年后,才深深意识到曾经不完整的家庭环境给自己潜移默化之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阴影。

尤其是在一个人处于青春期的那个阶段,正是身体和思想定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有一个完整而相对舒适、和谐的成长环境,那么很可能在未来会对这个人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严重一些的,不是走上犯罪道路,就是把自己逼疯。这不是危言耸听!

到这,也多说几句题外话,奉劝正在阅读本小说的读者们,如果是有孩子的或即将有孩子的家长朋友们,一定尽可能地给你的孩子营造一个完整的,和相对舒适的成长环境,这种成长环境并非一定是物质上的要求,它更多的,需要依靠父母在主观言行上的配合。

如果你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那笔者提供给你一个窍门,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如何陪伴?爸爸妈妈们请尽可能多花些时间去和他交流,与他“共事”,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说他能听懂的话。不要常常把“长大你就明白了”挂在嘴边。当他提及一些幼儿园里发生的小朋友之间的“爱恨情仇”亦或是动画片里那些卡通人物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时,请不要感到幼稚而去敷衍他,一些笼统的回答和命令仅仅是大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对孩子进行的强行理解。请把你自己当做他的同龄人,耐心听他叙说:小明为什么抢小红的橡皮?熊大熊二为什么不让光头强砍树?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和他进行辩论,并阐述你自己的观点,在他成长过程中,你相对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使他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易走歪。如果你没有能力做到这些,未曾为人父母的,建议你别要孩子。

言归正传,在本书中,你将会看到一些从畸形成长环境中走出来的主人公,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与“性”相关的,而又非常规的性心理问题以及性犯罪案例。

诸如:同性恋、暴露狂、受虐狂、异装癖、恋足、恋物、恋母情结等等性偏好现象。

如果以上所述的问题还不足以震碎您的三观,那么不妨接着往后看……

笔者声明:本书中所涉及的所有案例均为虚构情节,请勿模仿以及对号入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