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上山!
上山,上山!
罗马帝国的未来已经注定,区别只是能够被黄国的文化和产品渗透成另一个世纪的满清,还是另一个世纪的日本,胡轻侯对罗马帝国已经完全不予理会。
西征毫无战略和战术压力,唯有后勤和人口填充占领地压力,胡轻侯短期内只能保证后勤而无力搞定人口。
说到底只有几千万汉人还是太少了,任何分散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人口都会带来巨大的问题。
若不是重男轻女的文化太过根深蒂固,胡轻侯一定极力鼓吹生育,八个儿女不嫌少,二十个儿女不嫌多。
胡轻侯轻轻叹息,真正有效的控制乌克兰的方式只能是铁路和飞艇了。
只要大军和物资能够快速到达乌克兰,以及拥有大量的改变战争进程的飞艇,乌克兰区域被西方人攻占或黄国将领造反的可能性都无限趋向于零。
十夜制作出了水泥,胡轻侯有些犹豫。
水泥和钢筋配合能够建造高楼大厦,水泥能够快速建造要塞,水泥能够建造平整的地面……
胡轻侯知道水泥的优势,但是她对如何规划黄国的城市还没有想清楚。
城市规划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照搬另一个时空现有的规划了。
沿海城市在可以预见的两千年内都会是经济发达区域。
她只要萧规曹随,在沿海地区开始建造一个个天津、连云港、上海、杭州、深圳等等,整个国家的大方针就不会出现巨大的错误。
可惜胡轻侯有另一个奇葩的念头。
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城市发展和规划模式,华夏的传统产粮区中原地区将会有大量的密密麻麻的人口和城市。
相对的,大量的可以机械化耕种的平原地区变成了水泥地面和水泥楼宇。
在这个狗屎时间经历了饥荒,对粮食的安全性超出了一切追求的垃圾穿越者胡轻侯只有一个疑问。
假如在中原产粮区建立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树立了无数的水泥楼宇,然后忽然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需要大量的耕地种粮食。
这个时候能够“退城还耕”吗?
胡轻侯在另一个时空作为完全不关心农业,顶多关心菜场的大白菜为什么又贵了的五谷不分的工科狗,不知道浇灌了水泥的地面到底能不能再次成为耕地,有多大影响。
胡轻侯只是有个狗屎般的不切实际的妄想。
假如,只是假如……
假如黄国能够机械化大规模耕种的平原不允许成为大规模人口生活区,只能作为永久的耕地,会如何呢?
想象一下,整个中原地区只有极少数的集体农庄进行机械化耕种,一个百余人的集体农庄拥有半个杭州市区的耕地,所有耕种、收割、浇水、施肥全靠机械化操作。
华夏的耕地是不是会比另一个时空多一倍呢?
粮食危机是不是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呢t?
胡轻侯认真思索这个疯狂的念头的可行性。
中原产粮区的大量人口住哪里?
这个难题最容易解决,迁移啊!尽数送到漠北、漠南去,实在不行送到阿拉伯半岛也行。
或者住在山区啊。
中原产粮区又不是没有山,大大小小的山峰多的是呢,哪座山不能住人?
别以为一座山变成一个城市有些荒谬,瞧瞧另一个时空的韩国,大量人口不是住在山坡上?
每次看韩剧都能看到一群韩国欧巴沿着漫长的阶梯走向高山上的小平房。
假如中原地区尽数成为了农业区,没有多少人口剩下,会不会造成外敌入侵,一举摧毁耕地?
这个问题不值一提,只要军事力量强大,谁敢进攻?谁能够无声无息靠近边疆?
以黄国的强大,难道还搞不定海防线?
胡轻侯瞅瞅地图,拍案叫绝:“有山东丘陵挡在华北平原东面,怕什么外敌杀入中原粮仓?”
东北的黑土地完全不用担忧,那里本来就是大山包围中的平原。
唯一缺少屏障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但大不了在长江中下游浪费一小块平原建立要塞嘛。
胡轻侯的心怦怦跳,脑海中出现一副诡异的图画。
【黄国的中原区域尽数都是农田,几乎看不到活人,一条条高铁路线穿过田野。
高铁上,一个大学生尴尬地指着窗外的农田,道:“从这里开始,半个小时的车程内,都是我家的农田……”
一群同学大惊小怪:“你家竟然住在平地上?”
“你回家竟然不用爬坡?”
“我家住在保俶山顶,我每次回家要爬半个小时的山。”
“听说小红家在华山顶上,回家要乘坐一个小时的索道电梯呢。”
“胡说!一个小时的索道电梯哪里够了?我家是华山顶上的高层建筑的51层,进了建筑还要换两次电梯。”】
胡轻侯认真思索,除了人口尽数住在山区,还有什么问题?
工厂?工厂也建在山上嘛,以为重庆没有工厂吗?实在不行就在山峰中建立工厂嘛。
对了,工厂也能建在地下的,交通和运输全是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