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春笋般的特色旅游城市
雨后春笋般的特色旅游城市
沙漠的某个角落。
一支商队缓缓向东前进,身后的脚印仿佛来自无边无际的远处。
侧面几个沙丘的距离之外,另一支商队缓缓向西前进。
两支商队相遇,一齐远远地招手,然后停下了队伍,几个为首的商人跳下骆驼,走到两队中间的沙丘上互相打招呼。
商队甲的头目递过酒囊,笑着道:“黄国有句谚语,有朋友从远方而来,带来幸福和快乐。”
商队乙的头目接过酒囊,喝了一口,回了一份肉干。
两人寒暄了几句天气,然后这才开始交流各地的商业情况。
不远处的两支商队的成员悠闲地看着头领们交流,自顾自地左右张望和聊天。
商队甲的队伍中,一个年轻人看着两个头领又是行礼,又是废话,低声道:“这黄国的规矩真是太多了。”
以前白袍人见面,直来直去,哪有如今的啰嗦。
另一个年长的商人道:“你是遇到了好年头,第一次外出经商就遇到了黄国统一东沙漠,这才会觉得黄国的规矩多。”
他叹了口气,道:“你若是早几年经商,你就知道有多么的痛苦了。”
该死的沙漠太大,又缺乏水源和耕地,造成每个白袍人部落几乎就在原地活动,语言的隔阂大到离谱,一些大部落敢于与其他部落交流,多少还会一些传播比较广泛的沙漠通用语言。
一些小部落几乎只会自己的语言,外人根本无法交流。
语言隔阂也还罢了,做生意又不是谈恋爱,哪里需要深入的语言交流?打手势也能把生意做成了。
但一些宗教和文化习惯就老是出大事。
有的部落的信仰不吃猪肉,有的部落的信仰不吃任何肉食;
有的部落的信仰必须每天对着某个方向朝拜;
有的部落对另一个信仰的信徒见了就杀,有的部落对任何没有信仰的人见了就杀;
有的部落习以为常的食物,在另一个部落竟然是最高礼仪;
有的部落坐着吃饭,有的部落必须先展示自己身上没有带武器才能互相靠近……
各种古古怪怪的宗教规则和习惯让很多商人莫名其妙地丢了性命。
那年长的商人一脸的古怪,道:“我曾经亲眼看到两个友好交流的人,一个人忽然砍死另一个人。”
理由非常简单,其中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是死后被各种老鹰野兽吃了血肉,而另一个人的信仰是土葬。
两人在友好的交流中不小心说到了“恶魔就该被老鹰吃了”、“恶魔才该土葬”等等,友好的氛围立刻破裂。
这两个人以为自己已经合理表现了自己受到了对方的羞辱,只要对方道歉就算了,可该死的是两个人都只会说极少的第三方语言,大部分沟通都靠猜。
在以为对方不愿意道歉的情况之下,血腥的厮杀不可避免。
那年轻人目瞪口呆,然后下定决心坚决不能与陌生人胡乱说话。
那年长的商人看着远处两个聊天的商队头领,如今东部沙漠成为了黄国的地盘,虽然黄国不曾统一信仰和习惯,但是语言的统一带来了高度的便利,黄国文化和习惯不知不觉在渗透各个角落。
再也不会发生因为习惯不同,信仰不同,偏偏又语言无法沟通而造成不可挽回的误会。
那年长的商人慢慢地道:“其实黄国的语言和习俗还蛮不错的。”
越是了解黄国,越是了解黄国的那些习俗、规矩远远比沙漠白袍人的习俗和规矩更合理,更有普适性,而且有很多地方几乎一模一样。
那年长的商人认真道:“黄国有无数蕴含深刻道理的谚语,而沙漠也是。”
那年轻人用力点头,黄国谚语对他而言只是一些新的谚语而已,不论从传播方式还是接受程度而言都没有一丝的抵触。
假如将那一句“黄国有一句谚语”换成了“阿拉伯有一句谚语”,简直是无缝链接,完全分不出有什么区别。
那年长的商人笑着道:“好好学习黄国语言和习俗,这才是沙漠的未来。”
所有沙漠人的语言、习俗乃至文字都统一了,不仅仅对商人是大好事,对普通白袍人也是。
……
沙漠另一个角落。
一个中年白袍人厉声呵斥几个年轻的白袍人:“只有椰枣才是我们的食物,每天吃一颗椰枣可以活命,每天吃三颗椰枣就是天堂!”
几个年轻的白袍人不理他,继续吃着野菜馒头。
那中年白袍人大声道:“人不能忘本!我们的祖先靠椰枣才活了下来,椰枣是我们的根!”
几个年轻的白袍人厌烦地看着他,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就是要死死地盯着椰枣,有更好的食物不好吗?
远处,一个白袍人纵马过来,欢喜地大叫:“我抓了一条鱼,快拿罐子来,我们煮鱼汤!”
几个年轻的白袍人欢呼着:“快拿瓦罐!”“我最喜欢鱼汤了!”
那中年白袍人跑了过去,厉声呵斥道:“抓到了鱼,必须献给神灵,然后生吃鱼内脏!这是我们的习俗!鱼汤是黄国人的习俗,我们决不能学!”
几个年轻人忍无可忍,大骂道:“明明煮鱼汤比生吃鱼内脏更好吃,为什么要延续以前的习惯?以前的习惯不好,为什么不能改?”
那抓到鱼的白袍人努力将几个年轻人与中年白袍人分开,道:“不要吵了,我们去吃鱼汤,不要理他!”
那中年白袍人看着一群年轻人离开,心中愤怒极了,一群忘记祖宗传统的王八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