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72章
第72章第72章
六月初临,晚风瑟瑟。
唐家公子和燕国公之子一同命丧游船火海,唐家震惊,皇帝震怒。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以何尚书为首,百官弹劾唐家,侵占良田,官商勾结,私贩商盐。
皇帝勃然大怒,何尚书自己揽下此案,以身家性命担保,势必要水落石出,明镜高悬。
此番言论一出,皇帝原本愠怒的脸色,稍稍缓和。
随后皇帝颁布圣旨,命令何尚书彻查,包括唐家公子的死因和燕国公世子之死。
待一切安排妥当后,皇帝退朝。
翊坤宫,孙宜娇闻言,暗道不好,徘徊踱步,脚边多了瓷器碎片,门外有宫女禀告道:“李太后来了。”
“快请姐姐到正堂。地上的残骸拾掇好,莫要被姐姐撞见。”
孙宜娇吩咐下去,皱起蹙眉,露出笑容去迎接李思思。
等她去时,才发现李思思面容憔悴,细纹又多了几条,想必也是听到前朝的动静。
“姐姐,你不必担心,左右不过是死了几个人,何须忧心。”
她搀扶着李思思坐在描金赤凤檀木阔塌,端起一杯明月清茶,递在她跟前。
李思思并没有接,反而忧心地道:“行之那孩子,小时候我还抱过他。他怎么就死了。”
“走了陆乘书,却来了何尚书,皇帝铁了心,是要针对我们。”
何尚书深受皇帝的信赖,如今他来彻查,可窥皇帝的决心。
因此李思思担心不已,来到孙宜娇的跟前,将心底想法一一告知于她。
孙宜娇自是察觉到这点,握紧她的腕骨,低声道:姐姐,你莫要担心,唐家要是真倒了,皇帝会顾及姐姐的身份,定然不会对姐姐怎样?
“但是你呢?”李思思叹气,反手握住她的手背,流露的担心,令她会心一笑,“姐姐,我好歹也是太后,皇帝也不敢对我动手。”
她耐心安慰孙宜娇,随后谈起何尚书。
“不过是个刑部尚书,扳不到唐家的。”
话是这般说,但两人都心知肚明,何尚书背靠皇帝。
皇帝是天下之主,谁能逃得了帝王的算计。
可她们仍然保持一丝侥幸,也许皇帝能看在生母的面子上,定然不会对唐家大动干戈。
但这份庆幸,伴随几天后,何尚书陆陆续续查出唐家贪污的罪证,接二连三的官员倒台,轰然倒塌。
起初,她们和唐家都以为皇帝不会做得很绝。
但,他们低估了帝王的心狠手辣,也忘记帝王世家没有亲情可言。
直到,何尚书彻查唐家,竟有七十条罪证,皇帝勃然大怒,降下圣旨抄家,搜查出黄金千两,装十间厢房,都塞不下。
皇帝震怒,颁布圣旨,唐家嫡出全都即日问斩,庶出全都流放岭南,永不回京。
当晚,听闻李太后深夜造访帝王。
也不知道太后和皇帝商议何事。
隔日,李太后身患疾病,需迁出皇宫,去往千里之外的白云寺庙调养身体。
可在李太后出宫的第三日。
孙太后却在皇宫内,暴毙而亡,皇帝痛心,京州城内,百姓家家户户挂满丧幡,举国哀悼。
白云寺庙内。
暮鼓钟声,佛堂前,李思思阖眼,佛珠掉落了一地,恍若不知,一下又一下地跪拜菩萨,诚心诚意。
“母后,你想为唐家求情,你可知唐家和贺柔巽,拿捏你的把柄众多吗?你纵容他们,可皇家威严何在,若是唐家传出去,当朝太后,与小叔有染,甚至当年孕育一子,你让朕如何面对天下人。”
李思思心惊胆战,从未想过,皇帝竟一早知道这件事,一双精光的双目,透露天子无情。
“母后,朕是在维护皇家,况且你不为自己想想,那也要为朕想。”
李思思静默,而皇帝将何尚书调查这些年唐家,贪赃枉法的罪证的折子,一并掷在她面前道:“母后,你莫要为了所谓的唐家,枉对天下人,至于孙太后,朕知道她撺掇母后多年,朕会保全她的名声。”
“你疯了吗?此事跟妹妹有何瓜葛?”
“她结党营私,与豺狼虎豹为伍,而且这些折子里都有她的手笔,若她不死,为此案了结,那么此事必将牵涉到母后你的跟前。”
“说来说去,你还是想杀她,你以为我看不出你恨她吗?”李思思浑浊的目光,多了几分清明。
“朕恨她?也许是恨吧。毕竟在朕的幼年,遭遇大火,母后为了她,亲生骨肉都不要,舍弃一条命去救她,那时朕在想,母后究竟是不是朕的生母。”
皇帝阴狠地望着自己的生母,也许是他的目光太过怨恨。
李思思终究没敢看他,遂无能为力地从皇宫迁到千里之前的寺庙,整日为人祈福。
是为皇帝,还是孙宜娇?或者死去的旭王。
无人知晓。
她只是日复一日跪在菩萨跟前诵经,心如磐石,烛火熄灭了一盏又一盏,身影不曾离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