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
下山
宁十五在清尘山的日子清净悠闲,除了在教授师姐那些弟子练剑和心法之时,偶尔想到自己也有一个弟子,其他时候真是个隐世山中人,不知红尘事。
悄然半年又将过,清尘山又多了几个孩子,之前收入门内如今也陆续正式拜入师门修行。
她看着来来去去的这些,再想起前几日,拜入师门内的那些孩童,他们真的知道未来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吗?
徐令月将抄录好的书,放入柜子里,看一旁还在呆思的宁十五,“还在想前几日小菊说的话?”
宁十五茫然地点头,当时只是随口一问他们为什么愿意入山门,小菊的回答着实是让她意想不到。
修仙其实并不是一件风光或者容易的事,这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吃苦。
而大部分修行的人,付出一辈子的心血终究还是要入轮回之苦,更有甚至一事无成。
她自记事以来,就已经在清尘山,自小与修行术法剑道为伴,仿佛天经地义,所以正式受礼时,师父所问所叩,她心中无一丝迟疑。
而后渐长,她知道人有相异,再到后来经历了一些事,她心有感悟,才知修行成仙是一条道远且阻的路。
“师姐,你说人间的纷争为什么总是不断,天下安宁,所有百姓安居为什么好像如此之难?”
小菊是师姐前几个月在山下乱草堆里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小女孩,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带回山上,输了几分灵力才勉强救过来。
而后就一直待在山上,前几日的拜师礼,小菊坚持要入山门,要学术法,要修行。
当时她只是玩笑话问她为何如此坚持,难道也是想有朝一日飞升成仙。
宁十五想她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忘了那个眼神,小菊回她说想学辟谷之术,这样就不用吃饭,她就不会饿死,也不会再被赶走。
那一刻,她呆滞住了,有戚戚然之感,久久无法散去。
“人心不一自然就有异,有异所求自然不同,纷争是常事。至于天下安宁,能求也不过是大概之数,难有齐全。”
“那师姐,你所求的是什么?”宁十五转过身,望着徐令月,离开云州,回到清尘山,放弃世人眼中艳羡的生活。
“我心的安宁。”
~
宁十五站在望月崖上,随着那轮月越靠越近,她蹲下身,从百宝袋拿出最后一个烟花,打出火光,火光沿着火线慢慢消失,随着一声响。
明月下绽开千万朵花,五彩斑斓,景如往昔,只是人不再复。
徐令月看着此景,伸手摸了摸十五的发,抚着她的背说道:“很美,予安看到,必定是欢喜的。”
宁十五点着头,终于不再有泪。
“师姐,我决定下山了。”
“好。”
宁十五跪在墓碑前,凝望良久,终是磕了三个响头。
“师父,我要下山了。你放心,十五以后都会好好的。”
再拜,从地上起来,青衫膝处沾满了泥沙。
见一旁的徐令月侧过身,着急忙慌将眼眶的泪水拭去。
宁十五走过去,轻声叫了句师姐。
徐令月转过身,“这是何意?”
宁十五抚过邑尘剑的剑身,这些年唯有此剑与她相依,日日不敢忘。
“他属于这里。”
“可这是师父留个你的。”
宁十五摇头,“是师父留给我们所有人的。”
“那你更应该拿着。”
“师姐,我长大了。”
即使再不舍,她也渐清晰明了当初邑尘剑第一任主人,清尘派祖师为何将此剑留下。
宁十五明白徐令月担忧地是什么,她将剑放在令月手心上。
“师姐,我已经能够保护自己,我还能保护你,保护更多的人。”
“我知道。”她一直都知道,徐令月收下了剑,不再出言相劝,如师父所言,十五她终是有更远的路要去走。
徐令月送着十五出了山门,一路嘱咐,却总是有未尽之话,拉着她的手只是一而再再而三重复保重之语。
“就算现在灵力修为大成,行事也不可轻浮,更需谨慎……”
还未说尽的话,被面前的人双,伸手一抱,退了半步。
“师姐。”
徐令月擡起的手,怔怔地,轻轻落在十五的发髻上,曾经那个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闹的小女孩终究还是在一条惨烈的道路里长大了。
她抱着十五,“清尘山永远都是你的家,我一直都会在。”
宁十五嗡声点点头,良久擡起头,满是明媚,招着手,转身,一步一步走下清尘山。
离开清尘山后她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却不再像此前一样迷茫无所去处,因为她知道,这世间她总有一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