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年少时的快乐与苦难,古子百记记犹新 - 投资纵横 - 股子百家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投资纵横 >

第2章年少时的快乐与苦难,古子百记记犹新

古子百呆在酒店里仍站在窗边望着外面来去的路人,尽管他咬着牙尽量不让自己的泪水流下来,但泪珠还是顺着眼角往下流,越想忍越控制不住,古子百甚至泣不成声。他也索性不在抑制自己的感情,泪水和伤心时自然溢出的鼻涕,粘在脸颊上,他从旁边茶几上扯出几张纸来擦拭,可此时古子百的感情,就像装满水的池塘突然决了堤,一泄百里,不可收拾。

是的,古子百想到了很多,他想到了自己孩童时代,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想到了自己老家的那个破房子,他想到了老家的山山水水,那通往大山的几条小路,那片土地,那一冲水田;他想到了家乡夏天落雨并打着炸炸雷的情景,想到了雨滴顺着瓦片打到门口前的那块石板上,将石块磨出了一个圆圆的小水窝,而古子百喜欢坐在门口边,边看雨边做着学校布置的作业;他想到了夏天,和父亲躺在盛粮食的斗仓里歇凉,眼望星空,那真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古子百对年少时的记忆是深刻的,哪怕过去了50多年,愰如昨天;他记得自己小时候上山割柴放牛打猪草时的情景,他记得爸妈挑粪种庄稼他在一旁丢种子在土窝里那些美妙的细节;他更不能忘掉每逢三月三总会去水田里捅黄鳝,每逢六月六去田坎上搬地瓜这种属于他的重大节日;捅马蜂窝,用树枝和蜘蛛网去捕捉蜻蜓蝴蝶,去河沟里捉鱼和螃蟹,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

其实这些美好的记忆,大多数都是在他10岁以前。古子百是老二,他还有一个大哥,比他大5岁;还有一个妹妹,比他小5岁;古子百的父亲小时候,上山放牛时,还被豹子咬过,还好被路过的猎人和一群狗所救,才挽回了父亲的生命。所以,父亲总是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古子百的父亲除了干农活以外,还给左邻右舍进行家具修修补补,所以,被称作当地的木匠师傅,后面还专门去拜师学了一阵子,木匠这一身份后来就成了他父亲的主要职业;母亲没念过书,一天学堂也没有去过,不识字,全部时间都集中在农活和家务事上;至从大哥上了初中,古子百也开始念书了,接下来还有妹妹也即将要念书,家里面的负担就逐步加重了,父亲也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木活上,这样,可以从中挣一些钱来补贴家用和供孩子念书;自然的,母亲肩膀上的担子也随之加重。

那一年,古子百上小学五年级,父亲听人说,外面还有很大的地方,可以挣更多的钱,于是,父亲背着几个木匠需要用的工具,包括斧头,锤子,钉子,堆巴,还有一些像螺丝,铁钻等一同放在简陋的自制工具箱里,出发了;具体去哪里,他也不知道,只听人说去山里头,那里主要吃洋芋,那里可以找到事做,可以挣更多的钱,这应相当于从偏僻的深山去到另一个偏僻的大山里头。虽然父亲认识几个字,但也仅仅上了二年学,一直呆在家里,最远也不过是去赶了个集,环顺周围也不超过10公里。这一年,古子百的父亲38岁,也是他第一次出远门。

去的时候,古之百根本不知道,父亲提前也没有告诉古之百,当下午放学回家时,还以为在坡上干农活,直到晚上,古之百才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大哥上初中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妹妹还小,只有四岁左右,还不是很懂事;突然,父亲不在,一家人变得冷清了很多。母亲的事情更多了,要做农活,家里猪圈里还喂了7、8头猪,还喂有一头牛,还喂有一群大约有30只鸡,还要照顾古子百和妹妹;不知是事情太忙了,还是母亲不想在古子百和妹妹面前表现出来父亲外出的失落感,父亲的外出,从母亲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异常。

古子百不习惯父亲不在家,特别生气或埋怨的是,父亲外出时,提前都没有告诉他一声。所以,时不时的,古子百喜欢生闷气,当他问母亲说父亲去哪里时,母亲只说去了山里头。所以,山里头一直被古子百当成了一个地方的名字,同时,山里头在古子百的心中也成为了一个遥远的代名词。

时间总会抹平一切,天天看着村头小路上有没有父亲回家的身影,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古子百习惯于和母亲,妹妹一同在家的日子,笑声虽然比不上过去多,但是每天放学回来做些家务事,比如把牛从坡上赶回来,去土里割一背猪草回来,或者晚上用磨子把玉米辗细作为第二天的猪食,古子百已经适应了父亲不在家的日子。

第二年,古子百读小学六年级了,由于村里的学生太少,整个村里的学生要从村里的学校转到乡里去,从家到学校的路程现在比过去在村里要远得多,古子百也要去经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一年,妹妹也长高了一些,妈妈的头发挨着耳旁两边,有一些已经开始白了。现在古子百从早上去学校,到下午回来,基本上回家吃了饭,隔不了多久天就黑了。在那个年代,学校没有食堂,所以,古子百在中午是没有饭吃的,一直要放学回家才能吃午饭,当然,很多时候,都是午饭晚饭一起吃。妹妹有时是妈妈去土坡里干活带着,有时时让妹妹一个人在家里玩,所以,古子百放学一回家,总会大声喊妹妹。妹妹看着二哥回来了,总是让他讲故事。同样的,古子百也总是盼望着周五的到来,因为每到周五,大哥总是只上半天的课,中午一放学,就开始从学校出发,都会从镇上的初中学校回到家来,大哥是沿着山路,翻几座大山,从他们的家背后回来,因此,古子百老早的就去山顶迎接,基本上大都能在同一时间接到大哥。要是有时大哥回来晚了一点,古子百总会对着大山喊大哥的名字,希望他能听见。那声音绕着大山是有回音的,传得很远很远。大哥也是,总不会让弟弟妹妹失望,再怎么样,也要省俭用,都会给古子百和妹妹带一个面包。那个面包的味道,几十年过去了,古子百都能记得很清晰,那是他吃过最好最美味的面包。

古子百从村里的学校去到乡里的学校,是合到原有的六年级去的,这也叫插班生。而乡里原有的学生的家,基本上都在乡上的街边附近,那些学生的胆子有些大,古子百从山村里面来,就好像没有见过世面一样,显得有些胆怯和陌生。而越是这样,班里的同学,越是觉得古子百好欺负,总是对古子百作一些恶作剧,并且还会变本加厉,几个家里开小杂货铺的仔子还骂古子百是傻农民,古子百自己也感觉和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格格不入,那段时间,对于古子百来讲,是煎熬的。有时间,小孩子的就是这样,你越害怕,越有人会因为让你感觉到害怕而兴奋,股子百就陷入了这个循环之中。那又能怎么办呢?大哥一到周天下午就去了学校,爸爸又不在家,妹妹很小,要是告诉妈妈能有作用吗?股子百只是在幻想着,为什么自己不会武功,为什么自己不会飞呢?这是古子百从大哥给他讲的武侠故事当中,对自己的一种假想。所以,那个时候,古子百树立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就是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武林高手,要将欺负他的这些同学,打得是跪地求饶。

成为武林高手,不是股子百一次这样想过,好多次他都希望在山上放牛割柴时,在深山老林能遇到一位世外高人,或者他一不小心,掉进某个洞子,下面藏着一本武功秘笈,经过七七四十九个回合,或者九九八十一道关口,终于变成了拥有盖世武功的大侠。因为股子百的大哥总是在周末从学校回家时,在短暂的2天时间内,给古子百塑造了太多的精典角色,股子百总会把故事里的主角想象成自己。对于大哥的故事股子百痴迷到什么程度,大哥去厨房,股子百跟着去厨房;大哥去地里掏菜,古子百跟着去地时;从堂屋走到地坝边,可以说古子百寸步不离,甚至有时在精彩情节,大哥上厕所,古子百也想跟在其后,大哥不得不赶忙跑进厕所把门堵上,这样调皮的事,古子百在大哥面前,是时有发生。特别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古子百听得快乐,大哥也是讲得兴奋,这是两个人都收益愉快心情的事。或许就是古子百喜欢听故事这件事,让大哥在初中时,都成为了一个文学爱好者,后面仅初中三年,古之百大哥写的小说,可以整整堆半个人那么高。不得不说,给古子百讲故事,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大哥的文学素养,并且多次获得了当时学校举办的一些文学活动奖项。

父亲不在家里面的这些日子,股子百显得懂事多了,总会给母亲分担一些家务事,甚至一些不大不小的农活,古子百也能够轻松胜任;每逢周末,股子百完全像一个大人一样,可以做一些原本属于父亲在家时做的体力活:比如搬玉米并将其背回家里,割稻谷,犁田栽秧,虽做得不是很好,但总算是给母亲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母亲一个人扶持着整个家,农活很重,还要管3个小孩,可能实在是太劳累,古子百时常看到母亲风湿疼痛和腰椎疼痛难受的表情。但母亲很坚强,几乎很少听到埋怨,总是乐观的面对着生活给予的一切重担。当然,父亲不在家,母亲也有难的时候,毕竟古子百的母亲并不高大,虽很能干,但体力也有限,特别是一些重体力活,对母亲来讲,仍然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当有人问起古子百父亲去哪里了?古子百只知道是在山里头,虽父亲没有在家,但山里头的父亲仍然一家人的期待,因为父亲隔几个月,会托人,或者通过邮局向家时寄钱回来。

股子百长叹了一口气,从窗外转过身来坐在沙发上,点燃了一支烟。交易所那边的主持人正慷慨激昂的介绍着国明投资的经营历程,台下的掌声不断,新闻媒体的记者咔咔的按着快门,好像担心有哪一个关键时刻漏掉了一样,大家都想着如何报道,明天能上头版头条。台下的所有嘉宾脸上一直保持着喜悦的神情,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国明投资这一上市,他们的帐户将会一夜之间增加很多位数,他们从此实现了财务自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